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3-08-27 19:54张小秋
辽宁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突破课程思政

张小秋

〔内容提要〕当前在实施课程思政中面临双重困境,即在认知上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在实践中对课程思政如何开展缺乏规划设计。专业课教师需要从强化育人意识、凸显价值引领,明确育人导向、提升理论素养,找准育人角度、深挖思政资源,提升育人能力、创新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升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以更好地承担育人责任,发挥育人作用,保证育人效果,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困境;突破

课程思政是从战略高度来布划新时代育人的大格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专业课教师是运用这个载体并决定这个载体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专业课教师的重要地位,帮助专业课教师厘清课程思政的内涵,明确课程思政的意义,捋顺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引导专业课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走出现实困境,克服实践障碍,是课程思政建设亟待破解的问题。

一、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力量

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依靠专业课这个重要阵地,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整合育人资源,优化育人格局,形成育人合力。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在实施课程思政中具备显著优势,发挥主导作用。

1.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力军

在高校各类课程当中,专业课分布在各个年级,是门数最多,占比最大的一类课程。专业课教师既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职责,也承载着引领价值的使命。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既是由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教师整体数量上所占的比重决定的,也是由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课程思政建设没有且永远不会有固定的模式,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特点,即使同一门课程也处在不断更新变化当中,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涉及课程门数众多,实施过程复杂,需要有针对性地长期持续地开展工作。课程思政是“课程”中的“思政”,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人必须是最懂专业课程的人,是最贴近专业课教学的人,这个人只能是专业课教师。

2.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中具备显著优势

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中具有明显优势。其一,时间的延续使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入。专业课所占课时较多,为师生提供了更多交流机会,从课上知识传授延展到课下的研讨交流、答疑解惑。其二,空间的拓展使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全面。专业课课堂的人数相对较少,课堂的物理空间较小,师生的距离更近,教师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工作。一般情况下,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同处一个学院、一个专业,因此还有其他交流的渠道。其三,前途的关切使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有效。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是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的”。学生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视为安身立命之本,认为专业课的学习与自身前途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普遍更高,专业课教师的话语更有“分量”,行为更有影响力。

3.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中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专业课教师是专业课课程思政整体实施的规划者。在课程目标设计中凸显思政要求,在教学大纲修订中充盈思政内容,在教材使用、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中展现思政元素;拓展思政空间,将课程思政内容贯穿在学生的课堂学习、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个环节;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创新教学方法等。第二,专业课教师是专业课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者。课程思政资源是内隐于专业课内容当中的,专业课教师要将这些“内隐”的资源挖掘出来“内嵌”至专业课教学当中。第三,专业课教师是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传递者。专业课教师要将思想政治要求創造性地转化为与专业课程无缝衔接的,学生乐于接受且容易消化的内容。第四,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要求的示范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活教材”,集言传与身教于一身。

二、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

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中面临认知与实践的双重困境,认知上的误区,容易造成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不想做、不愿做、不尽全力去做的态度,而实践中的阻力,容易导致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中陷入不能做、不会做、做不好的境地。

1.认知困境: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厘清概念、确认价值和摆正关系,解决一个“知”字。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容易存在以下偏差:

一是对“何谓”课程思政,概念不明。一些专业课教师误以为课程思政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或是增设的一项活动,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在课程教学中割划出一个独立且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实际上课程思政是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以所有课程为阵地,发挥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能。概言之,课程思政是在思政课之外的所有课程中开展的,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引导规律,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当中,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是对“为何”课程思政,认识不清。一些专业课教师认为自身的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甚至把课程思政建设当成是无用之举。这种误解主要源自他们育人观念的缺失以及对课程思政价值认识的不足。由于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的育人意识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个别教师认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本,其他的不重要,在这种片面认识导向下培养的人,是不健全的,甚至是危险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关合格接班人培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复兴。

三是对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如何”,把握不准。部分专业课教师甚至把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割裂起来,认为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务正业,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在内容上互不相关,甚至担心课程思政挤压专业课的时间,因此,他们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消极甚至抵触情绪,有些表现为不闻不问不作为,也有些表现为摆个样子,敷衍了事。如果没有专业课教师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实,课程思政就会沦为空谈,因此要引导专业课教师准确定位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是同向同行、互为滋养的关系。

2.实践困境:对课程思政如何开展缺乏规划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和精心设计。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做到“乐教”,而且还要做到“善教”,然而目前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面临以下难题:

一是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整个课程建设的起点和归宿,对课程建设起着导向、激励和调控的作用。当前一些专业课教师无法确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即不知道课程思政要“教什么”,以至于他们在实施课程思政时没有“抓手”,陷入了“有心无力”的迷茫状态,主要因为专业课教师学科背景多元,部分专业课教师短期内无法深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清楚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设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体系以及如何凸显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

二是难寻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生硬地“植入”专业课教学,导致水土不服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专业课教师没有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相融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不是简单的对接口,而是相互映衬、彼此关照的生长点。专业课本身蕴含的价值、精神、情感等要素,是课程思政的基础素材,课程思政的开展是建立在专业课内在价值的基础上,是對专业课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梳理、规划和发展,以形成更清晰、更有层次,更具渗透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是难做到自然而然。当下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自然”的问题,如内容的衔接不自然,将与专业课关联不大甚至无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机械地放置在课堂教学中,破坏了教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为思政而思政”的做法容易引发学生抵触;案例选用不自然,没有紧密结合专业的重要知识点,选择偏向大而全的内容,案例缺乏时代感,容易招来学生反感。

三、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策略

专业课教师要直面课程思政建设中问题,通过提升自我来突破现实困境,这是实现专业课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由之路。

1.强化育人意识,凸显价值引领

教育是“教书”和“育人”于一体的实践活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渊源,自古至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正如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放在第一位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在专业课堂这块重要阵地上强化育人意识,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专业课教师要在专业课教学中用价值黏合起专业与国家、社会、个人的关系,将价值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社会热点、学生兴趣点,以价值为源头活水,激发专业课堂的活力。专业课教师也应着眼国际大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觉做意识形态的领路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学生的价值观自信,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2.明确育人导向,提升理论素养

明确育人导向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原则。专业课教师要准确把握育人导向,提振在专业课教学中一度被“淡化”和“弱化”的价值观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当前专业课教师首先需要“补课”,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提高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能力,以确保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马克思提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专业课教师要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对专业课教学的研究,深入把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与专业课教学体系,为将二者融会贯通奠定基础。专业课教师既要通过自主学习,参加系统的教育培训等方式,掌握专业育人、思政育人、课程思政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也要通过与思政课教师沟通交流,得到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业意见和建议,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模式。

3.找准育人角度,深挖思政资源

课程思政重点体现一个“融”字,课程思政应该通过自然而然来体现理所当然。课程思政内容只有恰恰是和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内容,是学生关心的内容,是与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比如让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发展和强大给专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支持,同时也感受专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而增进学生对国家的热爱,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此外,还要探索专业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热点、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等问题的结合点,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展现家国情怀、关注国计民生,凸显人文精神,彰显责任担当。广泛且深入地挖掘思政资源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任务,专业教师从专业教材内容,专业发展历史,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发展成绩,专业及相关领域的重要人物故事等方面着手挖掘内在的思政资源,并且将这些素材融入专业教学中,这有利于学生形成专业自信,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价值。

4.提升育人能力,创新教育方法

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首先体现为对专业课程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课程思政的深入理解。专业教师需要谙熟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准确把握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清楚明确专业的育人目标,对本专业的交叉领域有一定涉猎,对与专业相关的历史与文化等内容有广阔的视野。同时,专业教师要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广泛涉及知识,妥善运用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多项内容。育人能力还体现为专业教师应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把握学生认知发展和思想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课程思政还要求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教学方法,以使课程思政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突破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简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和工作要点
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实践培训探讨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探讨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