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燕清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出现,不仅帮助教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小学语文预习环节中微课导入概念,并提出微课运用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环节;微课技术
在小学语文预习环节中,教师应合理导入微课,发挥微课灵活性、多元性的特点,以微课5—8分钟视频,结合学情分析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此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此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预习环节中微课导入概念分析
(一)小学语文预习环节中微课特征
微课在语文课前预习中主要的特点为具有针对性。针对性是指顺应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现语言的学科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微课可充分反映其自身特点,如语言实践。在新课标中,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在微课融入后可发挥语言实践特点,并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达到教学要求,如学科知识边界。新课标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论述,语文学科在融入微课后,也可以从这些模块中加以论述,反映其课程特色。课程教学在强调重难点时,教师可结合微课教学运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
微课还具有启发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依据微课将预习的超前性发挥出来,并以此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教师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制作成微课,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思维高度集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小学语文预习环节中微课价值
在小学语文预习环节中教师应明确课前预习的含义,语文课的预习就是在教师讲授前,让学生以阅读的方式,对新知识达成初步的理解,并做好教学前准备。同时,预习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通常情况下,教师讲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新课内容,达到对新课的基本认识,并为课堂上的知识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学习的时间来看,可以把预习分为课前预习、单元预习、学期预习三种。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预习分为课外预习和课堂预习两种。课外预习和课前预习是一种“前”和“后”的关系,或者说课外预习与课前预习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不能一视同仁。
微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微课把课文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表现,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可以使学生在培养学习的兴趣的前提下,突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与此同时,微课的重点还在于解决问题上,教师可以通过录像让学生反复观看,让学生进行多次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在发挥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时,教师可通过微课的重复播放功能,让学困生反复观看达到内化知识效果。而优秀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更多的微课课程来拓展自身的语文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下,可实现对学生的均衡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从而提升整体语文教学水平。
(三)小学语文预习环节中微课要素
在小学语文预习环节中,微课主要构成要素为教学目标、微课教案以及微课视频。第一,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可预先设定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性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特点,而微课又包括了这一部分。其中微课教学目标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教学内容,即教学前、课后、课堂上使用,并以此将教学目的直接导向课堂教学,把握课堂教学的特征,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部分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即教师要达到怎样的教育目标,教师要预先设定好自己在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
第二,微课教案中的目标应单一明确,并以教案的形式帮助教师指明教学方向。在目标拟定后,教师应考虑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微课教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事先设定好的教学目的,利用特定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特定的形式进行教学。微课教学项目一般为简短、简洁的形式,因此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仔细地挑选和组织教学内容。
第三,是微课课件“微且精”,在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交互工具制作出微课课件后,保证视频长度控制在5—8分钟为佳,力求做到讲清楚某一个要点,例如知识点、考点或者例题,这与追求全面的传统课堂不一样。在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使用最简单的形式讲授,利用录视频软件或PPT自带的录视频功能即可完成,微课软件推荐有EV录屏、Camtasia Studio等。
二、小学语文预习环节中微课导入对策分析
(一)创设趣味性教学课堂,以微课导入达到预习效果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教师应创设趣味性教学课堂,并以微课导入为学生提供趣味性预习资源,进而达到预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来开展精彩的教与學活动,并重视引导,从微处入手,秉承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
如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在每个单元安排了“单元导读”,导读清晰明了地罗列了本单元阅读、习作的训练要点,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明晰的目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就要围绕训练点进行。同时,教师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学生进行过哪些训练,哪些还需要反复练习,哪些已经是学生具备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一年级下册第四课《四个太阳》微课设计时,其中一个训练点是练习表达。为了让学生明确预习内容,教师可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预习,并突出“声音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这个知识点,提醒学生在说“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并说明理由”时注意语音语调。
又如,在教学《腊八粥》这节课时,教师应导入微课让学生跟随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其微课视频应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以趣味性为基础进行导入。随后教师引出课文简述腊八粥的部分,教师说:“同学,你们看到这幅图片以及微课视频,你们最想做什么?我猜大家都想喝粥。作家沈从文的文字也能带来这画面给我们的感觉,你们信不信?”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应让学生结合自己预习过程,抓住重点内容,交流自己的预习感受。教师可以请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思考这段话主要描写的什么,在了解段落内容及结构的基础上,请学生边读边思考,看看哪些语句描写得最有味道,把最喜欢的部分勾画出来,并在自然段旁边批注。在后续师生交流环节中,教师应让学生抓住“糊糊涂涂、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闻着、何况是、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词语,感受人们急切想喝腊八粥的样子,并通过作者文字进行想象,再以微课课件引导学生用心读读这个自然段。在课后,教师可分享二维码到家校沟通平台,让学生关注教师的公众号,在公众号打开这课的链接再听听录音,跟随教师的录音进行朗读,进而使学生加深了解文章内容,逐步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创设多元性教学课堂,以微课导入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教师利用微课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从正确制作微课课件开始。首先,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时应明确主题。微课的亮点在于简单明了,为此教师应确定好一个细致的主题,避免过于宽泛而浮于表面。教师写微课讲稿时要注意,微课视频是一对一的教学,所以讲解时不出现“你们”“大家”之类的词汇,视频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此外,教师对小学语文的讲解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发挥启发引导解惑的作用,避免简单罗列课本上的知识。其次,为创设多元性教学课堂,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教师应结合教学课件与预习内容,尽量简化教学,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抓住本节课知识要点,掌握本节课知识。
例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让学生根据微课课件进行预习。在预习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认识到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密切,不可为追求结果而忽略细节。细节同结果一样重要,不可为追求结果而不在乎细节。不能固执地只注重结果,过程一样重要,没有好的过程,结果自然不会好。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导读,在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主要探究叶子上的蚜虫到底要不要治、为什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观看视频,形象地了解事物之间到底藏着怎样的联系。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蚜虫对植物的危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蚜虫、葫芦叶、葫芦这三者之间是互相关联的。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在本节课中,教师利用微课创设了多元化的教学课堂,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比较读、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积极主动地发现、品悟课文语句里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加上视频的帮助,学生就很容易领悟到课文的寓意。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下,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课题,以微课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有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加深理解小学语文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微课视频,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微课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课程、学习新知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半结构化、主题明确的新型授课模式。
例如,在教学《妈妈睡了》这一课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以微课课件进行预习,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生词,体会多样的识字形式。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赋予汉字情感,从而感受汉字文化,借助微课课件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随后,教师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起妈妈对自己做的事情,并步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通过文章表达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请问同学们是从哪里知道妈妈很美丽的呢?”学生在进行回答与讨论后,教师带领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升华感情,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增强自身的情感价值,也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以自主探索的方式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革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形态。为此,在小学语文预习环节,教师应合理利用微课技术,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与质量,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满足学生对课堂多元化、现代化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劉茂勇. 微微一课妙预习,智趣导学入佳境——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策略[J]. 语文天地,2020(12):79-80.
[2]王鹏喜. 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157-158.
[3]孟莉虹. 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实践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07):155.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