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哲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需要来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改变学生“内卷式”的学习状态。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益,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读写一体化的必要性
“双减”的核心在于减负增效,让学生摆脱过去低效的学习方式,真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当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减轻学生的负担。而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学生输入信息的过程,写作则是学生输出信息的过程,因此教师有必要将阅读与写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存在阅读与写作严重脱节的情况,教师经常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知识上,忽视了引导学生基于阅读进行写作,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此外,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对写作不够重视的问题,安排的练笔训练较少,影响了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达成,降低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基于此,在“双减”背景下,为了达成减负增效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加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读写结合环境,让学生可以灵活地应用掌握的语言知识,使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构建更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落实“双减”提出的要求,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二、“双减”背景下读写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成长特点,应用读写一体化策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写作。
(一)合理利用教材,多元组织读写结合
教材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学习阅读和写作技能,并且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去。教师要对当前使用的统编版教材内容进行充分分析,抓住教材的设计特点,组织学生展开系统、规范的读写训练。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特点,教师可以对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写作要点等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读写结合的方法。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包括《花钟》《蜜蜂》等文章,单元习作要求是让学生学会用有逻辑的方式来描述自己所做的小实验。因此在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方法朗读课文,并且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将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懂得作者是怎样描述所做的实验的;第二,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掌握一些可以应用到其他实验中的词语;第三,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叙述实验过程的方法,促使学生去观察、思考和记录;第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必要的训练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本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通过提取关键词语的方式总结段落大意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使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介绍自己所做的实验。这样,以教材中提出的要求为基础展开读写结合活动,可以更好地体现单元教学的价值,促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教学效益。
除了结合单元要求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去练笔,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内化文本语言,为学生的高效语言表达打好基础。
(二)强化教师指导,提升读写结合能力
小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较弱,因此为了让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充分体现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必要指导,让学生懂得如何将阅读中获得的信息有效地应用到写作中去,促使学生阅读与写作实现良性循环。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中,需要学生展开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的写作。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文本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本单元课文都是通过描写家乡的某个事物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的。其次,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最喜欢哪一个段落,并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展示出来,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文字的内容和写法上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介绍自己喜欢这些文字的理由。最后,教師从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出发,让学生深入思考以下问题:怎样将一件事情描写得更具体?在介绍某个风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更好地展现风俗中蕴含的人情?怎样将自己对这一风俗的感情融入写作中?在本单元的文本中,有哪些写作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样,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递进式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真正应用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写作,从而使学生的读写结合质量得到提高。
小学生正处于习惯、能力、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促使学生多读、多写,增强学生读写结合的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三)组织多元训练,扎实提升读写质量
只要学生掌握了对的方法,读写结合能力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实地展开训练,多设置有意义的练笔活动,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1.缩写。
缩写是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分析文章,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学生展开必要的缩写训练。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缩写训练。文章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按照描写典礼前的场面、典礼、阅兵、游行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开国大典。在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想一想在这篇文章中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安排具体的缩写任务,要求学生用300以内的字数来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为了达成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要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深入分析课文的写作顺序,从而对课文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提升信息总结能力。缩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要避免让学生随意缩写,而是对学生进行必要指引,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清晰、扼要的方式将原文描述出来,进而真正掌握缩写能力。
2.续写。
续写是指学生在对原文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原文给出的思路,对文章进行适当延伸。续写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促使学生思索原文的核心思想和人物特点等,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综合素质。例如,在《普罗米修斯》教学中,这篇文章是神话故事,原本就给学生创造了奇特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可以从文章内容出发,让学生想一想在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拯救之后,大力神好奇地询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这时普罗米修斯会说些什么,大力神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发挥更多想象,再让学生进行正式续写。如此,可以让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真正对普罗米修斯坚强的意志力产生进一步认可,从而提升教学效益。在引导学生进行续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让学生结合原文内容进行有根据地续写,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想象,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获得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实现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全面培养。
3.改写。
改写是指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改。改写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将诗歌改变为故事的体裁改写、对内容进行改写、将第一人称改变为第三人称的改写等,在引导学生改写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不改变文章的中心主旨,从而达到读写一体化的目的。例如,在《穷人》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站在桑娜的角度去看待文本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揣摩桑娜的心理,想象桑娜是如何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从而让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人称改写活动,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对文章进行改写,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补写。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留白的地方,让文章变得回味无穷,也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创作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补写活动,让学生试着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填充文本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补写训练对学生的想象力有着较高要求,需要学生对上下文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补写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在学生完成补写活动之后,教师也要及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鼓励学生阐述自己补写内容的原因,让学生再次使用语言的方式来补全文章的逻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扩写。
扩写是指让学生根据原文中的某一内容,放开思路进行更充实的语言创作,也就是需要学生用更丰富的语言将原本的信息展示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挑选文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某一段进行扩写,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核心思想的理解。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其中有一句话“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但是文章并没有真正地将这句话的含义讲出来,同时这句话也是文章的转折点,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扩写任务,让学生对这句话中没有完全说出来的内容进行分析,补充完善,阐明“中华不振”的含义以及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懂得少年周恩来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更多触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增强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在学生完成扩写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扩写成果,从而引起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吸收更多想法,提升学生扩写的效果。
6.仿写。
仿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训练手段,通过仿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获得原文中的知识,从而讓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获得快速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材料、文章结构、文章表现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仿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过程中,本文应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利用阿三的话语帮助读者了解鲁迅的品格,让学生懂得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仿写,让学生试着使用侧面烘托的方式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写作训练,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读写结合经验,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获得协调发展。教师要灵活地分析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真正发挥读写一体化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空间。
三、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高耗能、低效率的问题,教师应当从语文学科的特征出发,加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有效结合,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展开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应当对“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一体化的必要性进行充分分析,结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教材、强化教师引导、组织多元训练等方式实现读写一体化,强化学生读写结合学习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2-07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