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2023-08-26 13:17:31郑颖
天津教育·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师应分层作业

郑颖

随着“双减”政策进一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突出严格管理作业,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数学教学有序减负、整体提质,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学习环境。作业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而且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引领学生查漏补缺。而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以“一刀切”的形式为主,练习内容依赖教材与教辅资料,难以发挥作业巩固、提升、赋能的作用。实施分层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

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和实施,要求小学数学课程培育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塑造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的综合素质。而分层教学学习理论要求教师静心研读合适的材料,并设置层层递进的作业,引导学生自我消化、迁移创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使学生学有所得,实现个性化和综合性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吸收先进的育人理念,借助分层作业构建螺旋式上升的学习环境,既要实现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多维度综合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的教育价值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重视总体把控作业量,同时需要创新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有效提升作业质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分层作业解决了传统平行教学的弊端,针对学生的个性给予适当引导,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一)合理调整作业难度,激活探究兴趣

基础教育意在引领学生个体健康发展,在核心素养目标指导下,小学数学实施分层作业既能够推动数学教学创新,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促进数学课程提质的基础上渗透新课改理念。首先,作业是评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新作业分层,能够挖掘学生个体学习潜能,引领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发展。其次,分层作业能够有效辅助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定量不定时或“自助式”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兴趣选择练习内容,在能力范围内轻松完成任务,自主挑战提升。最后,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作业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求实施精准干预,并有序实施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序实施分层作业,优化作业形式,激活学生兴趣,调整作业内容,引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二)促进教学创新提质,培育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引领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转变了以往书面练习为主的作业形式,适当增设开放性、拓展性的作业,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作业提质,引领学生思维多元发展。此外,分层作业的实施让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利用多元化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又能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教师利用分层作业紧密联系课堂教学,设计更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和發展性的作业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综合发展。同时,我国推行差异化教学,促使数学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分层作业的落实能够让学生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进而推动全体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有序设计分层作业,在梯度性、综合性的课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和实施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改革引领数学教学创新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实现了质的提升,但是作业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薄弱环节,数学作业设计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在分层作业实施中,教师受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业设计存在形式单一以及形式化等问题,单调的作业内容难以激活学生兴趣,更无法发挥作业巩固和提升的作用。

(一)作业形式滞后,制约能力发展

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和夯实基础的重要时期,而如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更侧重习题练习和理论背诵,过度依赖教材和教辅资料设置书面作业,导致作业形式过于单调,难以发挥启智增慧的教育价值。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突飞猛进的基础时期,但是学生受自身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个体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教师树立多元化的目标,引领学生综合发展。另外,在作业实施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立足日常教学分析学生学习的优点和短板,从而难以发挥作业拓展巩固的作用。单一的训练方式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导致学生各项能力发展步调不统一,对学生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新颖的作业观,创新作业形式,给予学生逻辑思维和基础知识综合提升的空间。

(二)作业实施机械化,忽视因材施教

首先,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成绩起伏作为评价标准,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其次,教师侧重使用传统作业形式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导致作业形式缺乏创新,即便在数学课堂运用新形式,也是以知识为中心作为练习目标,导致作业实施浅层化、形式化。再次,在小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以单一的作业形式和评价标准要求学生,导致作业仅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难以兼顾学困生和优等生的需求,更不能有效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最后,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单一的评价形式难以渗透核心素养目标,导致部分学生解题能力强,但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制约了学生的均衡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实施分层作业,给予学生多元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三)学生主动性不足,缺乏师生协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探索世界的初始阶段,需要教师培育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首先,在分层作业实施中,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在当前的数学作业布置中,作业内容缺乏挑战性且形式重复性较强,导致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逐渐丧失作业练习兴趣。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难以达到作业练习的预期。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空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更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解题过程的分析,难以培育学生举一反三的变通思维,制约了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秉持生本中心理念实施分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作业练习,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促进减负增效的策略

新课改引领数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和实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树立新型的作业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设置分层作业。为了提升课堂作业练习的实效性,教师应将课前、课堂、课后作业纳入分层作业设计中,科学合理地设计分层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减负提质。

(一)精准把握学生学情,凝练作业模块

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分层作业,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在精准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合理设置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精讲、精练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往随机设问的方式,优化课前作业设计,把握学生学情,进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作业模块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课前作业,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数据,为分层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实现数学教学精讲、精练,利用作业分层辅助课程内容设计。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可以转变以往抽象的预习作业,设置层次性、实践性的具体作业,引导学生逐步预习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进度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而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和教学重点优化课程内容。如教师借助网络平台设计预习:怎样绘制扇形统计图;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收集生活中扇形统计图运用的例子,从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收集相关信息。教师利用数据收集了解学生学情,对学生进行恰当分层,并结合学生的需求调整课程内容。通过课前预习作业分层了解学情,为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和课后分层练习奠定基础,并融合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教学减负增效。

(二)融合素质育人目标,设置梯度作业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的综合发展,需要教师发挥目标导向的作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智力和学习能力逐渐显现出差异性,需要教师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分层作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设置“自助式”分层作业,在作业内容安排上结合学生的层次设计作业,利用基础性习题等必选型作业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借助思维拓展等可选择型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自主探究,从而借助梯度作业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自助式”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必选型作业,以强化基础知识理解和运用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标出圆的圆心和直径,并用字母表示;第二层次为挑战提升的必选型作业,以锻炼基础解题能力为主,设计典型习题和挑战性习题,如鼠年金质纪念币的半径为2厘米,请计算该纪念币的周长和面积;第三层次为拓展可选择型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自主选择,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发展。如花坛自动旋转喷水器的喷水区中长为54.62米,请绘制喷水区的半径。由此借助“自助式”作业加强作业分层,既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兴趣,又利用渐进式的教学培育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锻炼了其核心素质。

(三)有序融合生活元素,锻炼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需要教师把握理论知识与生活元素的联系,既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分层作业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主题串联形式多样的作业,并利用层次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多思、多练,培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合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校园花坛设计测量不规则花坛的周长、列出面积计算方式、寻找最佳计算方式等一系列的分层作业,让学生结合旧知识深入理解新知识,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探究问题,由此创新分层作业,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建立完整的评改机制,辅助查漏补缺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减负提质目标,需要教师加强作业管理,严格控制作业量,优化调整作业内容,引领学生综合发展。而多元化评价是落实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晰地认知自我,进而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加强作业管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通过有效分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分层作业实施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评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化评价加强作业反馈,帮助学生了解不足、反思提升。如在课后作业评价中,教师利用智能化评价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实施肯定性评价,让学生保持主动学习的兴趣,对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提出发展建议,引导其不断发展。由此完善作业评价,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查漏补缺,促使其积极对待作业,实现多维度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树立因材施教的作业观,创新实施分层作业,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螺旋式上升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创新课前预习作业,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合理实施“自助式”作业、梯度性作业,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最后,教师应设计契合学生实际的分层作业,发挥作业巩固、提升和延伸的作用,促进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充分体现数学学科铸魂育人、启思赋能的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教师应分层作业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快来写作业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