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2023-08-26 11:34:17郭清华
天津教育·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双减法治道德

郭清华

在“双减”背景下,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课后负担以及课外培训负担,教师要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案,优化作业设计,去除不必要的内容,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帮助初中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德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积极响应“双减”的号召,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路,设计强度合理、趣味性较大的作业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双减”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双减”政策下的全新教育背景

十九大会议明确指出,教育行业应进一步落实教育体制改革及教育理念革新,减轻学生课后学习负担,其中包括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由此,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走向全新的领域。“双减”是国家教改体系下的首要任务,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作业是主要的课后巩固工具,也是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而在“双减”的引领之下,作业数量必须大幅降低,因此,如何在有效的作业中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如何理解“双减”减负增效的核心要求并贯彻“双减”思想,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双减”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将课后的自主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并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劳逸结合的标准下,使学生掌握更高效、系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成长为自律、自强的综合型人才。在這一背景下,教师势必要革新教学理念,深入了解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及价值,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从优化作业设计入手,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全面贯彻党的领导思想,促进教育改革持续推进。

(二)“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1.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中明确规定的教学方针。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更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作业设计思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因此,合理优化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是教师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手段。

2.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完成课堂知识点的自主复习,查缺补漏,通过作业解决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全面吸收并实现有效迁移。以往教师的作业设计思路以题海战术为主,或者让学生背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各类知识点,学生难以全面掌握知识的核心内容,甚至导致学生在大量枯燥的作业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不利影响。此类作业设计不仅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助力,还会起到反作用。为此,在“双减”政策下,优化作业设计思路及作业内容,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合理规划作业设计内容及模式,真正利用作业解决课堂中未解决的问题,借助多样化、新奇有趣的作业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方法及自主学习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3.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双减”政策下的新式作业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初中生正处于独立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个性化需求较为强烈,而“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符合学生认知及兴趣爱好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更贴合学生喜好的作业设计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势必有所提升。而“双减”政策下的新型作业,其表现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数量适宜,可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也符合其个人能力发展规律。

4.优化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成果息息相关,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要责任人,而作业设计整体较为复杂,要充分考虑当前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进度、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要想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设计出更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作业,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能够精准教学评价、全面掌握教学目标、充分理解教材,并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个人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要求

(一)符合“双减”现状

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当前“双减”政策对教学形式的要求,把握新时代下的教育特点,充分发挥作业课后巩固作用,设计数量较少、质量较高的作业,让作业成为课堂知识点的有效延伸,真正实现高质量的作业设计。

(二)体现学科特色

“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必须体现出学科的特点。以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为标准,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方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要从该角度出发,在作业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强调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全面发展个人能力,真正让学科特色融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真正利用作业补全课堂教学未完成的部分。

(三)教育目标明确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明确教育目标,建立以学科育人为核心理念的作业内容,真正让道德与法治课堂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考虑到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设计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作业,可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作业指导学生成长。作业目标的建立需要以学情和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细化课程分解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划分作业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

(四)内容多样有趣

“双减”背景下,应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塑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为此,多样化且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是改变教育环境的必要条件。教师需要从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入手,完善作业改革,以提高作业实际效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打破作业的单调性,真正让作业走入学生的生活、贴合学生的兴趣,提高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另外,传统的书面类作业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设计趣味性的游戏类作业或实践类作业,改变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

(一)优化作业设计思路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作业设计思路,满足“双减”政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的要求,改变学生对作业的刻板认知。原有的教学形式更强调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但在素质教育及“双减”理念下,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目标。因此,教师要积极适应教学理念的变化,并根据全新的教育目标,善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设计作业,全面发展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从教材内容入手,对“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机制、教学体系、课标要求、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把握当前我国教改体制的大方向,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科的核心追求,深入探索可行性更高且科学的作业设计思路。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正视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区别,充分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个人能力的不同,将作业划分为基础类、发展类与探究类几种类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有利于创设更和谐和稳定的师生交流环境。大部分初中学生正处于敏感的心理发育期,需要外界的关爱,教师要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在充分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呵护,维护学生的心理状况,避免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学习或健康发育。

(二)明确作业设计目标

教师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设计具有目标导向性的作业,精选作业内容,避免作业中出现大量复杂、重复、无意义的知识点,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作业目标的建立要以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为基准,结合学生的学情及生活实际适当地优化调整。根据新课标要求,对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再结合分层教学目标设计作业。

以《生命的思考》单元教学为例,教师要分析本单元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并敬畏生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让学生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思考社会问题,并分析现实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本单元教学以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价值取向为主,学生应具备极高的道德思想意识,能够在面临极端情境时做出基于道德和情感的正确判断。所以,本单元作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或分析生活场景中的问题,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三)改变作业设计形式

教师要改变作业设计的常规形式,减少大量的书面类作业,提高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趣味性,突出“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多样化特征,切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1.信息收集类作业。

信息收集类作业可以锻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关键信息,并完成信息重组、归纳、整理等多项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大帮助。学生在收集大量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开阔个人眼界和知识视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以《关心国家发展》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文化文创产业、科技发展产业、医药科学领域为主题的信息收集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从三大领域中选择一项,通过互联网搜集近五年来我国在三大领域的发展信息,并制作成数据统计图。在本次作业中,学生对国家发展有了更详细的认知与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合作探究类作业。

合作探究类作业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不错的项目式学习成果。教师为学生设计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且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该课题的探究与调研。探究类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索事实真相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直面问题核心,并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另外,合作过程便是学生团体意识养成的过程。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了统一的目标不懈努力,最终收获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的人际交往意识。

3.社会实践类作业。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社会实践类作业模式广受学生欢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步入社会,体验社会环境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性特征,设计多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在实践中培养个人能力。实践类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夯实基础,掌握知识的应用方式。真实的实践体验能够有效提高作业的感染力,让学生反思个人行为,对本次实践作业产生更深的感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此类社会实践多以学生的行动为主,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解决现实问题。较为常见的社会实践类作业有社会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在切身体会中,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社会實践类活动的趣味性及自由度较大,可以使学生拨开书面知识的层层迷雾,看透问题本质,对增强学生的社会法治观念、强化学生的现实问题意识有极大帮助。

四、结语

合理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内容,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可以有效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让教学更上一层楼。教师应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设计科学的个性化作业,突出“双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原有的作业设计思路,遵循以质为先的核心原则,在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引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作业形式,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乐、在玩乐中明智。

猜你喜欢
双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