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8-26 05:08:36任宇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7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提升对策

任宇

摘  要:高校“青马工程”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成为为党育人的金字招牌。新时代丰富了高校“青马工程”的内涵,也对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背景、新挑战,“青马工程”的进一步实施面临着培养体系的横向联动与纵向培育不健全、实践锻炼机会缺乏、全媒体时代冲击的困境。新时代推进高校“青马工程”提质扩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力的重要条件。应加强横向联动和纵向跟踪,以实践为导向引领学员的政治参与,探索互联网培育模式,以更好地发挥高校“青马工程”的功能,助力高校青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实践难题;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1-0181-04

我党从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高校为依托,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始终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2007年,团中央开始实施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随后各高校开始制订“青马工程”的实施方案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广泛传播的过程中,高校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为党育人的重要方式。

一、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的背景、内涵和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的背景

进入新时代,高校仍然是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阵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青马工程”的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必须首先把握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

1. 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的时空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两个大局,“两个大局”是当下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程实践的时空坐标。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尖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自信心、自豪感空前激发,凝聚力、向心力增强[1]。

面对这一时空坐标,要谋求我国的发展,必须在不稳定、思想多元交融的世界中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增强政治认同感和价值凝聚力。要求必须培养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青年,使其勇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责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统一思想认识,向着光明前景迈进。

2. 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

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交汇点,因此必须重新整装再出发。处于这个关键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经验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百年的实践经验,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二是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高校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抓好后继有人这个长远大计,为党输送、储备人才,使党永葆青春活力。因此,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的关键期,高校必须在已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推进。

3. 新时代高校青年的思想变化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提出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尤其是受到全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影响[2],新时代高校青年的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对象拥有更加强烈的爱国理念和更强的民族自信心,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因接收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新时代高校青年的个性思维越来越活跃,尤其青年的发展面临着“西化”风险,使得“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信仰得不到科学性保证”[3]。他们拥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进取心,也存在功利倾向。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更应该充分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征,深刻把握其思想动态,尤其是把握主流价值观是否受到看似前卫思潮的冲击。

(二)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的内涵

高校“青马工程”背景发生深刻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相交汇、新时代青年思想发生变化。新的时代背景对高校“青马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总结这些要求、挑战,可以明确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着力点、培养创新要求等。其中最首要的是明确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阐明了青年发展方向的问题:“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4],马克思在青年时确立的目标为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确立培养目标提供了指针。

要在动态中把握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的时代内涵:新时代高校要培养具有忠诚政治品格、浓厚家国情怀、扎实理论功底、突出能力素质的青年政治骨干,培养内容包括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并着力提质扩面,以更好为党育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眾基础,并按照新时代高校青年的思想变化完善、创新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方式和培养体系,形成长效培养机制。

(三)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

1. 高校“青马工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校“青马工程”的目标是培养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新时代的先进青年。尤其是在思想多元交融的今天,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培养的先进青年能够肩负起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重任,这必然能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能够接受科学理论的熏陶,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并在此基础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掌握。

2. 高校“青马工程”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新的征程、开辟辉煌未来离不开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远大计。高校“青马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可以为党和国家输送优秀人才,高校青年则需要在其中充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加以运用,勇担国家责任,坚定地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用信仰之力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3. 高校“青马工程”是中国共产党赓续红色血脉和增强执政活力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明确表示:“工人阶级中比较先进的那部分人则完全懂得,他们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5]在这里马克思指的就是先进青年的成长。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党注重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远大理想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分不开的。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党选拔人才的重要来源。高校“青马工程”在培育青年的过程中,以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为前提,将青年的政治引领与青年的价值追求相结合,探索出了“为党育才”的模式。

4. 高校“青马工程”有利于高校青年的健康成长

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涌起,主流的价值观受到不良思潮的冲击,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动摇青年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在社会范围内,优秀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全社会青年向上、向善、向好发展。一方面,高校“青马工程”用科学的理论说服人,培养一批又一批信仰坚定的优秀青年学生,直接引导青年的健康发展,为高校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这些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能力突出的先进青年能够在全体师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引领高校乃至全社会青年的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状

(一)新时代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丰硕成果

各高校“青马工程”实施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广大“青马工程”学员在成长实践的过程中主动担当作为,带动广大青年一起投身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

首先,高校“青马工程”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学生,契合了学员在青年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青年学生政治热情较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但是他们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高校“青马工程”能够引导青年发展,做青年的引路人。这一团体能成为高校师生的表率,起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师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凝聚力。

其次,高校“青马工程”在培育青年的过程中,形成了“为党育才”的重要模式,向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党输送了新鲜血脉,成为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保障。广大“青马工程”学员在成长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能够以自觉的担当关心、解决社会问题,增强了党的执政活力。

最后,广大“青马工程”学员主动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在成长实践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主动担当作为,带动广大青年将青春与热血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落实理论之需、回应时代之问,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发展做出了贡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二)新时代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实困境

1. 高校培养体系不健全,缺乏横向联动与纵向培育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青马工程”的认知不够全面,培养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一方面,很多高校的“青马工程”多停留在校级团委,甚至是院级团委的“单打独斗”的状态。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不能实现学院之间、高校之间“联合作战”的培养格局,有效覆盖面不足。另一方面,从培训效果可以看出,当前部分高校“青马工程”的后续培养和监督跟踪机制尚不健全,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仅限于培训期内,没有后期跟踪学员的思想动态,纵向培育机制不健全。

2. 实践锻炼机会缺乏,学员的政治效能感较低

学员的政治效能感指的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参与行为影响政治体系和政府决策的能力。学员有参与政治的需求,但缺乏实践机会,自然会获得较低的政治效能感,不利于培养其政治热情。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本身学习任务繁杂、时间难以整合,导致实践时间较少。高校“青马工程”没有完善的实践锻炼机制,在培养中多以讲座等纯理论传播形式为主,实践内容稀缺、实践路径单一,难以使理论落地生根、检验成效。另一方面,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拥有更加强烈的爱国理念和更强的民族自信心,有更高的政治热情。但是参与政治实践的机会较少,政治参与不广泛,会影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效能感。

3. 全媒体的冲击与机遇,“青马工程”面临双重影响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0.4%,青少年群体是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互联网已全面嵌入青年生活,但是,西方加快输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使青年面临“西化”的风险[6]。互联网时代给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虚拟性、娱乐性,给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带来新的挑战,如大众话语权提高后,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信息的创造、传播和接受转瞬间就可以完成,但是信息的真实性与虚拟性、教育性与娱乐性、正统性与颠覆性之间往往存在矛盾,这给高校“青马工程”带来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达方式和宣传渠道,打破了诸多时空限制,给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带来新的机遇。如在疫情影响之下,有了各种媒介才能做到高校“青马工程”的不停课。

三、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的提升对策

(一)推动横向联动与纵向跟踪,加强育人跟踪保障

一方面,高校各院系之间应加强协作,党委应统领“青马工程”。各学院的团委之间加强协作,马克思主义学院起到带头作用,在学员培育方面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作用,利用其他学科的教育规律。各学员从不同专业角度发表看法,迸发思想的火花,才能创新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人才培养、创新“青马工程”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青马工程”每期的培养既是阶段性的又是长期性的。部分学员缺乏自律,培养期结束后容易放松自己,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在培育机制方面,培育期结束后还应该对学员进行定期评估和后期跟踪,力求全过程、全方位地培育学员。

(二)注重实践导向,引领青马工程学员加强政治参与

高校青马工程应充分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变革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增加实践环节,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一方面高校要健全实践锻炼机制,包括丰富实践内容,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开创多样的实践渠道,学习理论与践行应用相结合,这是培养忠实践行马克思主义者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要增强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效能感。高校引导学员“深入基层实践中,不断增加社会阅历”[6],使学员经常接触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重视在活动中丰富学员模拟参与政治决策的经验,如开展模拟政协社团等。

(三)探索互联网培育模式,助力高校“青马工程”的实践

互联网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经发展阶段,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在探索互聯网助力高校“青马工程”的过程中,要将互联网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发挥出其积极正向的功效。高校要在动态中把握青年的思想变化并扼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变革、创新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一是利用互联网丰富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内容形式。尤其是要增强在课堂和实践中的“叙事”,不能空洞地讲理论,可以把先进人物事迹做成纪录片或请先进人物为学员讲故事,弘扬主流价值观。二是利用新媒体构建高校“青马工程”网络平台。在新媒体中,电脑和手机因碎片化的时间体验最受青睐。因此构建“青马工程”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可以将教课、讲座、理论宣讲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制作,可以减少学生长时间学习带来的不良情绪,使理论知识学习更高效。

参考文献:

[1] 郝亚明. 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时代背景[N]. 中国民族报,2021-11-16(05).

[2] 李川. 做新时代坚定有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N]. 中国青年报,2021-11-16(01).

[3] 韩步江. 从青年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基于政治信仰及其熔铸的思考[J]. 中国青年研究,2020(10):45-50+79.

[4]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07.

[6] 杜玉华. 中国青年发展与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再出发[J]. 中国青年研究,2020(09):5-11.

(荐稿人:杨渝玲,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提升对策
高校“青马工程”调研报告
青春岁月(2017年5期)2017-04-20 15:10:13
高校青马工程培养青马学员的宗旨及途径
现代交际(2017年1期)2017-04-12 06:30:58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9:41:34
普通综合类院校工科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6:56:47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升要点探析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1:44:00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00:01:00
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