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2023-08-25 14:21简双双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高中学生能力培养

简双双

内容摘要: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作家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既要从课内出发开展文学创作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又要从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文学创作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扎实学生的语文知识有着很突出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学生 文学创作 能力培养

文学创作作为当下人们所从事的一项精神活动,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活动中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1]在高中写作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主题、材料等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并且其语言运用、构思方法也相当成熟,但是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还是普遍低下。究其原因,在高中写作中,写作活动的开始大都是出于教学任务,为了完成寫作任务而不得不进行写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写作感受,这时的文学写作就仅仅停留在写作层面,而未能上升到创作层面;再或者有时想要写下心中所感,却拙于构思,或乏于表达,终茫然而不成文章,这就导致高中生普遍拥有成熟的写作基础知识,但创作欲望普遍较低,进而影响创作能力的发展。文学创作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活动,而是需要在长期的积累和训练中不断形成的一种写作能力。这种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还能促使学生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学生潜在的创作能力的挖掘,找到培养文学创作能力的科学方法,为高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作出贡献。

一.课内:开展文学创作课程,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一)写作练习:设计主线,分项训练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大教学文体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在高考作文中一直存在“议论文”偏好,也有大肆推崇写“议论性散文”,高中为什么提倡写议论文呢?其原因在于议论文的论证模式为考生所熟知,考生如果能够抓住论点,并且论据充分,就可以获得比较客观的分数。然而,相对应的散文来说,它们更加锻炼考生的思维,文学技巧好的学生才能够写出非常有思想性的散文,否则一般的散文只能被认为是无痛呻吟。这种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看起来很漂亮,其实根本没有灵魂。至于叙事,它通常用于初中作文中,因为叙事文章相对来说更加容易一些,但要写得深刻也是不容易的。高中,也有人写叙事文章,但由于风格普通,大多数优秀的作品会抓住真情叙事。这种题材不多,最好是简单而感人。但对议论文文体的偏好往往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的发展。

余映潮先生就整体的写作教学现状进行评价:“目前大部分的写作训练指导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教学,不愿意下力气,不深入细致地研究读写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高效途径,写作训练尤其如此”[2]。在大部分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把握不住重点,广泛训练最终导致学生的写作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高中学生的写作训练要在设计好写作主线的基础上,分项进行训练。教师要对作文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出教学的主线,根据主线内容确定好每一版块的教学内容,同时每一训练板块都要得到落实,使作文训练围绕着主线稳步前进。

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要事先组织好训练的结构,在此基础之上确定写作活动的中心,然后围绕写作中心建立一条主线进行活动训练。这不仅能使教师明确活动训练的目标,也能使学生明确写作活动的目的,从而有效、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如在进行某一次写作课程的的训练过程时,写作核心是在以《说“木叶”》为范文的基础上,学习《说“木叶”》的语言特点及其规律,此次活动的训练主线即体会诗歌语言的妙处并学习运用诗歌语言的艺术进行写作。将整个写作活动分为四个实践板块,即写作的分目标。活动一是阐释文章的分论点,理清文章围绕“木叶”论述了哪几个内容。活动二是提取文中有效信息,对文章古诗中“木叶”的意向进行分析说理,进而在缩写内容确定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板块一和板块二的设计目的在于首先理清楚文章的层次脉络,将晦涩难懂的文章简化为学生理解范围内的要点,降低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其次是通过文章分论点的梳理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活动三和活动四两个版块的内容都是在活动一和二的基础之上进行,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了解诗歌语言对表达内容的奇妙之处。活动三主要是细化文章中的信息,让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筛选有效信息来把握作者是如何论述“木叶”以及“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活动四是再确定一个写作点进行精读,体会“秋月照层林,寒风扫高木”中“高木”的意味,体会“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高树”的意味,围绕一个精选点进行诗歌语言写作。

(二)思维训练:思维聚焦,提炼视点

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极度快速时期,创作教学在此期间呈现出非常活跃的特点,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所见所感进行较为完整的处理,但在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语言的逻辑不清、构思的内容较单一等,因此在创作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的基础写作知识的训练之外,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创造性思维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比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做出了新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运用中,获得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等的发展,促进其灵活性、批判性和深刻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思维聚焦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的审视作文材料,提炼出观点,需要把握两个点:一“紧抓材料,观点明确”,二是“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这种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将你的思维凝聚在一个点上,向更深更远的地方不断地延伸,从而挖掘出材料中的深层次内涵,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悟。首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其对文字材料具有独特的见解,其次训练学生的对信息的捕捉能力,依靠思维使其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核心,引导的过程必须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进行,首先是从一个思维点到一篇完整文章结构的思维活动状态的展现,再通过思维方式和角度的转变等方式使文章内容丰富而有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介绍思维过程这一个定义,而是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自己学会思维并且应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作用在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高度,让文章可具有一定理性的升华。首先指出“所思所感”之中蕴含的道理,即经过思考之后所悟出来的道理。其次要学会从不同的范文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品味他人的写作思维给文章带来的不一样的美的感受,最后要明确文学创作的过程始终离不开自身的感悟,悟出来的道理才是真的道理。

二.课外:提倡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一)博思群览,提高文学意识

所谓“文学意识”就是想用最适合的文字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切想法的一种精神渴求[3]。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学活动,作文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作文教学的教学的问题在于教学重点的偏重上,大多数老师将重点放在了对文本语言的感悟与品味上,从而忽视了学生文学意识的启蒙与发展,致使学生普遍缺乏文学意识,写作能力低下。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学意识一方面来自平时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多多少少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学生的课外阅读,从阅读的文学作品中受到感染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意识,课堂教学中的文学意识是教师有意渗透,而文学阅读是学生自愿发生的,那么获得文学意识是经过学生的筛选得来的,是学生自身的创作能力发展所需要的,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学意识除了从教师那里间接获得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选择的提升,这种有选择性的阅读往往对自身创作的特点、特色有重大影响。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掌握世界的意识形式,不能不表现出创作主体一定的价值观念、思想倾向和人文精神。[4]高中学生的文学意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指导启发,而是自己在众多文学作品中不断摸索,寻找到能够发展自己的文学意识,提高文学意识的关键点。不同的写作主体由于生活经验,审美体验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关键点来进行加工。这些关键点可能是一个从没见过的词语,可能是一段文字描写,可能是一个文化典故,也有可能是作者的叙事方式,写作手法,具体是什么主要取决于写作者本身。文学意识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中的精神活动,高中学生具有文学意识活动的独特体验,但文学意识的发展最终要归于写作者自身的真切领悟,因此除了课堂上教师提供的教学外,还需跳脱出教师的教学束缚,博览课外文学读物,让文学意识自由的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

(二)换位思考,培养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作者创作过程必须要考虑的理论因素,同时也是影响读者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5]读者意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是,在创作过程中读者意识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一部分。那么读者意识是如何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读者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即创作主体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否普遍地具有读者意识?对于这些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早我们的文学创作过程中,任何面向大众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有读者的,即使是私密的作品,他也存在读者,即读者本身。

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始终记住一件事:“读者”。这就意味着“读者”始终作作品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而存在,并且始终与读者保持平等的地位。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既要把他作品的受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读者”的需求放在心上,努力创作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又要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不迎合不谄媚。我认为培养学生读者意识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读者意识影响创作环节的每一步,从主题确定,素材选择,表达方式,语言风格都要求作者有明确的读者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这要求作者要在创作文本时根据自己的读者群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在进行创作时要进行三问:我创作出来的作品是面向哪一些读者群体?这些读者群体的审美能力更加偏向于哪一层面?我采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写作者需要有较高的读者意识,对自己的作品面向的读者群体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能够根据读者群体的审美能力来确定自己的作品的语言、形式、结构。做到这些就需要写作着在每一次创作前进行一次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我能否看懂作品的叙事语言,表达方式,抒发情感?这样的一次换位思考能给自己的作品带来质的飞越。

(三)触笔生花,培养创作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谈作文色变”的现象。作文的分数占比高,常言道:“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写得好,语文就能轻轻松松拿分,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的创作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作文教学中简单的方法指导和技巧点拨,还包括长期积累下来的语感的再现,这种语感是一种很难复制的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生活体验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6]因而我们可以说文学创作是一种比较自我的表达。

创作意识的形成起源于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推动作家进行创作的念头,是创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和能量。动机产生是需要与刺激合力作用的结果。[7]又叫艺术发现。据研究发现,现在高中生普遍存在创作动机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创作意识。高中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偶尔会因为社会生活经历不足而进行虚构,这在作文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写自己经历过的真实事件,真实故事,但有的教师过于注重追求真实而忽略学生的生活经历,在这种狭隘的要求中,学生不仅仅受制于单调的生活而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常常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写出来的东西生硬死板,这就直接导致了现在学生创作意识的缺乏,创作动机的不足。为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像作家那样写作”,让学生遨游在自己的世界中进行创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是培养学生创作动机的首要步骤,但最重要的是学生需要自身不断的涌现创作的动力,这才是促使学生真正的进行创作的关键,那么高中学生如何通过自己培养创作意识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不断的动笔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初可以写一些随笔录,不要求有任何的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就是单纯的把事情讲清楚,这一步锻炼的是学生的叙述能力,能够完整的叙述一件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够力。其次就是学习所阅读的感兴趣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叙事方法、叙事语言、敘事结构等等,学习这些是为了能够给自己写的作品进行润色。最后就是大胆的尝试,这种尝试就是在之前的基础之上把自己已经写好的东西进行一个深度加工,使其从一个简单的描述蜕变成为一个艺术品。这几个步骤的反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敢于写作,敢于创作,敢于发表。最后,学生必须先学会自由写,写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然后再学习优秀作家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来为自己的作品润色。学生的写作动机就来自于好的作品的被发现,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作品,适当的给予一些指导,这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修改中逐渐实现蜕变。

参考文献

[1]陈海宁.创作意识初探[J].美术观察.2018(08):133.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6.

[3]易剑云.渗透文学意识,培养综合素质[J].新作文(语文教学).2019(02):5.

[4]辛艳丽.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之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2(10).

[5]修晓萌.“读者意识”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温州大学.2018(02).

[6]刁永能.高中学生作文创作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16):48

[7]张德明.培养创作意识提高作文水平[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4(10):28.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高中学生能力培养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