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雅倩
(浙江音乐学院计划财务处,浙江 杭州 310024)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简称“大智移云”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下,信息技术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自2019年1月1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该制度指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应符合财政部制定的信息化工作标准,确保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会计核算。
2 0 2 1 年1 1 月,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该通知指出,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高校发展,实现对会计核算、管理的全覆盖,即以数字化为支撑,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健全各数据标准及使用规范,从而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当前,“数字校园”成了当前高校建设校园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高校需落实“数字校园”建设,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认知对校园进行重塑性建设,以数字赋能驱动高校创新发展,切实增强全体师生获得感和归属感。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管理和服务的每个环节,只有保证财务核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才能充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应时代要求及高校发展需要,高校财务建设需信息系统的支持,如何通过“制度流程化、信息智能化”的方式将财务流程、制度嵌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的资源配置作用,各高校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理念,纷纷加快信息化建设,上线多种系统,如智能报销系统、报销单投递系统、财务查询平台等,这在提升工作人员效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为全体师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财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诸多好处,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制度建设、信息共享、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宣传培训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更好地去优化解决。
高校财务工作日益精细化、规范化,财务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更是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
当前,各高校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存在顶层设计不足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未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观念,缺乏统筹布局思想,未将高校信息化建设纳入高校整体发展战略,从而造成了单一、低效的现状与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各高校会进行软件供应商的选择。各高校的经济活动会存在部分差异,然而供应商却普遍是进行模板化建设,未能将高校间的特殊性、差异性考虑进去。高校在软件开发中处于被动位置,难以要求供应商根据高校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甚至是二次开发,因此,高校财务信息系统更多的是被动更新软件问题,难以从整体进行规划。
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各部门坚持师生需求,管好用好,以师生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协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如人事处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学工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智慧教学管理系统、资产处的采购平台、财务处的智能报销平台等。各部门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应对突发事项及解决复杂事项的能力。
然而,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数据间难以进行共享,造成“信息孤岛”这一局面,各职能部门间、院系之间信息的传递更多的是依赖人力,这就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各系统间数据无法互相验证,难以形成制约,影响了数据的可用性与整体有效性,比如财务的收费管理系统与学工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联动,更多地需要两部门间的线下对接,这就导致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相分离;财务的智能报销系统与资产处的采购平台难以实现联动,从而影响预算的执行。财务数据缺乏与教学、资产、人事等数据的关联性,数据信息相对单薄,从而影响数据的时效性和可用性。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财务处打造多个信息系统,如:酬金系统、收费管理系统、智能报销系统、无现金系统等。在“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了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财务数据具有特殊性,其需依赖安全的网络环境,满足保密、安全、完整等特质,但面对互联网这一大环境,财务信息安全性仍受到诸多威胁。
当前,高校的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系统涉及面较广,财务部门数据面临被窃取、被篡改的网络风险;系统权限涉及过多,安全保护力度欠缺,也可能面临权限被滥用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极少对财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财务人员未形成安全作业观念,难以预防财务数据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财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当突发情况来临时,容易在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增加泄露风险。
因业务的日益复杂性、特殊性,高校纷纷加快财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自我学习、继续教育、专题培训、优化流程等方式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日益提升,工作效率逐步提高。
但多数财务人员没有形成信息化思维,缺乏提升财务信息化的内生动力,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多数财务人员长期负责同一项工作,只熟悉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内容,对与之关联的其他岗位内容一知半解,不能有效掌握其他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运营模式,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在使用财务软件过程中,如遇系统问题,更多的是依赖软件开发商来提供技术支持,因开发商只懂技术问题,不了解财务知识,会增加沟通成本,使问题无法快速有效解决。
在建设“数字校园”的过程中,财务处充分发挥财务职能,建设移动端和电脑端的网上报销、预算执行、工资查询、报销查询等应用服务,开放多业务多应用接口,将制度、流程嵌入信息系统,促成业务办理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力争实现最多跑一次。财务信息化建设成果颇丰,然而仅仅做好系统建设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财务知识的专业性,诸多师生对财务知识匮乏甚至难以理解,对财务各模块更是没有概念,业务流程从“线下”转至“线上”,但师生的观念仍更多地停留在线下阶段。
财务政策宣传、财务流程了解渠道有限,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要素很难在财务服务手册里准确描述出来,因而需要更广阔的宣传渠道,以便于师生的了解。如何通过宣传讲解,使业务办理冲破时间、空间的阻碍,真正的从“线下”走向“线上”,为广大师生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体验,提升全体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成为一个臻待解决的问题。
顶层设计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在高校,业务部门诸多,各部门间业务存在相应的独立性,因而进行顶层设计更是显得尤为关键,高校需基于“大智移云”技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
第一,高校领导应转变观念、更新管理理念,增强信息化顶层设计意识,将信息化建设提升至学校发展高度,将制度观念嵌入流程设计中,将管理流程、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统筹融合,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有机统一,实现各部门间效能1+1大于2的效果。第二,树立培养通晓财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理念,培养一批业财融合的人才。第三,树立高校联盟理念,了解与各院校间的共性及差异性问题,一方面,向其他高校借鉴信息化建设理念,另一方面,在与软件供应商的沟通过程中,增加谈判话语权,向其更好地提出个性化设计需求,争取财务系统的二次开发以更好地契合顶层设计方案。
高校应协调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推进“业财融合”。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高校应结合实际需要,成立统筹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小组,立足整体发展需求,制定相应发展战略,在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使信息规范化、完善化。
第一,实现人事与财务系统对接。通过系统对接,更准确、及时获取人员变动、人员性质等信息,切实做好酬金申报、工资发放等工作。第二,实现科研与财务系统对接。科研项目管理往往涵盖项目申报、使用、结题等阶段,而这些阶段与预算的使用、执行密切相关,通过系统对接,可更好地对项目实行管控。第三,实现采购与财务系统对接,各师生走完采购流程后,往往需要再走一遍财务流程,其中会涉及手续烦琐、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只有将系统打通,采购数据可流转至财务,实现数据共享,才能提高采购业务核算准确性和效率,减少师生沟通环节。
财务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服务于使用者,因此数据的安全性必须予以保障,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下获取财务信息,都要具有一个稳定且安全的网络环境。
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高校应建立专属网络服务平台,严格把控信息管理和操作权限,实时监控信息动态,同时注意网络设置,定期对网络性能进行优化升级,防止信息被窃取,保障财务系统安全。
其次,在做好系统优化的同时,高校需加强用户管理权限,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相关权限,禁止未经授权的账户访问数据库,严禁校园统筹安排以外的系统接入财务数据库服务器。技术人员应重视账号、密码的管理,防范破解和盗用风险。高校还可邀请专业人员定期对财务系统进行检测,做好漏洞排查工作,避免恶意软件篡改财务信息。
最后,财务人员应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规范使用、上传财务信息,降低病毒渗入的概率。财务人员可定期备份财务数据,对于重要的信息,更是要实行多级多形式备份,制定数据恢复应急方案,同技术人员一同维护财务系统安全。
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系统的建设,更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在财务人才队伍培养上,要坚持人才战略,打破常规传统理念,财务人员不仅仅是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能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水平。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将财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务的资源配置及管理功能。
在学校层面,可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开展相关讲座,聘请专家对其进行指导,还可加大与其他高校的学习交流,促进高校间的经验分享,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和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此外,在部门内部,不同岗位之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业务轮岗,使财务人员对不同岗位的内容和流程有更清晰的认知,对业务的整体逻辑有更清晰的把握,提升适应能力、管理水平、工作效率。财务人员自身也应树立信息化思维,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争相学习信息技术手段,在对整体业务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管理的作用,为校园发展献计献策。
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宣传以使师生更好地理解业务内容。
第一,可进行院系走访,通过讲述PPT、现场带领教工进行操作等,直观宣传信息化建设成果,讲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便利性、实施成果,引导老师树立信息化思维,提高后续沟通效率。
第二,利用公众号图文及视频链接,做好系统操作及知识宣传工作,强化服务的自动化、标准化。在日常工作中,可利用公众号等宣传手段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使师生随时随地可以了解系统信息及操作过程,如薪酬查询、经费使用情况查询、智能报销操作流程及常见问题、专项附加扣除填报、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等问题均可设立专题,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方便教工办理,提升财务服务效率。
第三,下移管理重心,做好与院系的联络工作。对院系间出现的常规性操作问题,做好事前宣传、事中指导、事后跟进工作,建立事后反馈渠道,解决师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难点、痛点,从而使信息化系统更加有效、顺畅运行。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数字校园”落实的具体内容之一。建设财务信息化需要软件、硬件、人才的多重保障。在此过程中,就需要以“大智移云”技术为依托,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完整制度流程,以此来指导部门间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建设,同时要提高网络安全性能,保障数据安全、有效。财务人员也将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在进行信息化的学习、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宣传手段为师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高校要积极迎接新信息技术,响应财务信息化号召,根据学校财务处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制度设计、人才培养等方案,充分发挥财务资源配置,促进高校财务工作更好、更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