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奕晨 |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小天使幼儿园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各地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那么,在“双减”政策之下,幼儿园该如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小天使幼儿园依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给出的教育要求,让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方面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使其终身受益。
社会适应能力。适应力是每个幼儿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幼儿性格内向、家长过度保护、户外活动少等原因造成部分幼儿社会适应力差。幼儿园开展幼儿熟悉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做喜欢的事情,帮助他们练习技能、学习交往、释放情感,慢慢融入新的环境,舒缓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同时,也引导家长重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意识到尽早让幼儿独立的重要性,多带幼儿外出旅游和参加活动,不仅可以增长幼儿的见识,还可以降低幼儿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有效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是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学习自主穿衣、自主吃饭、整理床铺等是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也是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的重要途径,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幼儿日后发展影响深远。然而,不少家长因过分宠溺幼儿,忽视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小班幼儿自理能力低下,无法快速适应入园生活。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把握这个关键时期,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帮助幼儿成为更好的自己。
基础运动能力。运动对于一个人意志力的锻造、毅力的考验,甚至心性的打磨、性格的养成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良好的运动习惯,是幼儿一生的财富,除了增强身体素质之外,其对幼儿的大脑发育、认知能力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相应的基本动作训练,在增强幼儿运动能力的同时,将其与游戏结合,提高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问题解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综合的、高级的能力。拥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幼儿,相比其他幼儿显得更自信,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他们能够不断尝试、攻克障碍、实现目标。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当幼儿解决问题的引导者,而不是直接解决者。当幼儿之间发生争吵等问题时,教师不能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直接阻止、训斥幼儿,而应进行观察,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做出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扬能够解决问题的幼儿,让他们讲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其他幼儿懂得遇到问题要自己尝试解决。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潜能。第一,多给幼儿尝试的机会。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验证自己的想法,还能够有新的发现,也就有了创新意识。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带幼儿体验多种场景、参加各类活动,增长幼儿的见识,促使他们迸发更多灵感,为创新提供素材。第二,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观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平时可以利用一些小工具激发幼儿观察发现的兴趣,也可以利用天气的变化,让幼儿观察蚂蚁搬家、蜻蜓低飞等,发现降雨前的自然信号,在锻炼幼儿观察力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第三,培养抗挫折能力。教师首先了解幼儿此阶段的能力范围,根据幼儿的承受能力,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让幼儿在细心观察和反复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应战方法,学会在失败后重拾信心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