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养是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普通高中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抓住“可为”与“作为”两个关键要素,因校制宜地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路径,引领全体教师完成素养导向的新教学转型。
关键词:“双新”;普通高中;校本研修;实施路径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落地,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实施工作已在全省各普通高中全面铺开。全面落实“双新”理念和要求,解决好“双新”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困惑,既是普通高中的首要任务,也是其必须跨越的门槛。其中,抓好校本研修是重中之重。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校本培训模式,是現阶段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双新”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学校只有借助现有资源和条件,不推不拖,谋定先动,才能大有可为;只有不断拓展空间和边界,不等不靠,谋定快动,才能有所作为。葫芦岛市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学校”)坚持以教师在“双新”实施中的需求为本,以解决“双新”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要,以建设“有温度的幸福校园”为基,从“可为”与“作为”两个层面出发,构建了“四维三级两落实”的校本研修体系,推进了“双新”的高质量实施。
一、构建“四维”网络,夯实“双新”推进的实践基础
“双新”的核心是育人方式的变革,而让教育改革落地的关键在于教师。面对大型学校组织臃肿、管理效率低下,领导干部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教师职业倦怠、师德滑坡,以及“高一不问高三事,高三不论高二非”等问题,学校大胆改革,将长期实行的年部制管理改为学部制管理,形成决策职能前移、治理重心下移、组织流程优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决策、执行、评价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扁平化、高效化。
学校积极探索基于学部制管理基础上的“双新”实施路径,构建“两横两纵”四维教研网络,各部门分工负责,抓好“双新”四项研修,如图1所示。
(一)“双新”理论技能提升式研修
“双新”改革最忌穿新鞋走老路。教学与教师发展处从“双新”政策解读入手,开展“‘双新育人实践与课堂优化改革探索”“新高考政策解读和教学策略分析”“新高考评价体系与具体实践路径分析”“强基计划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论学校发展提升与教师发展提升的关系”“论课堂教学创新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关系”等专题培训,组织全体教师摘抄笔记、撰写体会、分享经验。
“双新”实施的难点在于教师能否超越基于知识点讲授和“题海战术”式的教学,全面落实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教学与教师发展处开展名师教学观摩、名师论坛、课堂教学创新月、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大赛、实验教学创新大赛、新课程论文大赛、新高考命题大赛、新高考说题大赛、新高考解题大赛、演讲比赛、板书大赛、微课大赛等活动,畅通教师展示与交流的渠道,组织全体教师学经验、亮观点、展风采,让教师在听中学、学中赛、赛中议,实现教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考试成绩到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从关注少数几名学优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从关注知识传授到关注学科育人功能的转变。
(二)问题清单销号式研修
教学方式的改变仅仅通过理论学习难以实现,因此,“双新”的落地需要“抓手”。学部教务处围绕“双新”实施的各个关键环节,不断完善规章制度,通过每节一巡(领导巡课)、每天一听(领导随机听课)、每周一检(检查备课、作业)、每月一测(质量评估)、每学期一问(学生评教)等途径,汇总工作问题,列成问题清单,并实行销号式管理。
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学部教务处将问题划分为即时整改与阶段整改两类。对于即时整改类问题,采取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典型课例观摩、经验介绍、规范解读等途径,明确整改方向、整改办法和整改时间,派专人跟踪检查;对于阶段整改问题,严格按照“立项—开题—实施—效果评估—结题”的路径,引领教师开展校本行动研究,寻求问题解决最优之路,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以期在后续工作中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三)主题项目驱动式研修
学科之所指,课堂之所向。学科教研组坚持梳理“双新”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建设“双新”关键问题库,每两周选定一个校级研修主题,通过大调研、大实践、大交流、大讨论、大练兵等活动,力争每次解决一个问题,明确一个方向,凝练一个观点,提升一种能力。
主题教研由教研组长负责主持,提前两周向全组教师预告研讨主题,明确中心发言人,要求其他教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研讨时,中心发言人畅谈自己对某一主题的理解与思考,分享自己的教育智慧与教学技巧,抛出自己心中的纠结与困惑。自由交流时,每位教师畅所欲言,对于最终取得一致性意见的问题,所有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对于暂时未取得一致性意见的问题,则采取行动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研究方式,进行长期研究,直至形成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
(四)教学实施创新式研修
“双新”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素养指向和让学习真正发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从个体学习到协同学习、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学部备课组坚持每天一次集体备课,按照“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情境选取—任务设计—例习题精选”等流程,做到“五研究”,即研究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层次标准要求,研究学习任务,研究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例习题的精选。
集体研讨后,学部备课组形成“集体备课—教师试教—课后研讨—反思修改”的研修流程,每次选定一名教师尝试教学,对教学方案进行验证、修改、完善,让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指向性都变得更加明确,让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充分调动,让每一个能力训练点都得到充分挖掘和提升,让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成为常态。
二、打造“三级”团队,发挥“双新”实践的辐射作用
“双新”落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指引着教育者不断探索、不断向前。学校成立专家顾问团队、名师工作团队、学科教研团队三级教研团队,围绕“双新”组织三项研修。
(一)专家顾问团队引领式研修
“双新”实施不仅要有新思维,也需要老教师多年积淀下来的教学和备考经验。学校遴选出具有20年以上复习备考经验和担任教研组长经历的老教师,组建了专家顾问团队。
专家顾问团队的任务一是坚持每天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听课、座谈、调研等形式把脉教学,研究分析新教材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向学校领导和教研组提出教学改进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议;二是发现和培养青年教学骨干,引领青年教师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挖掘可借鉴的“双新”实施典型经验与优秀案例,推广“双新”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三是定期举办講座,梳理与比较新旧教材的差异,积极探索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各学科高考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并提出不同教学阶段的实施建议,由教学与教师发展处统筹实施,做到以活动促整改、以活动促规范、以活动促常态。
(二)名师工作团队带动式研修
课程改革需要示范引领。出于树立身边典型,让全体教师可感、可知、可学的目的,学校从教师队伍中遴选出校级名师培养人,并对其规定了三项任务:一是以深度教学实施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研究,每月展示一节示范课;二是以强基计划、学科拓展为目标,设计一门校本课程,并以社团活动或校本课程的形式组织实施;三是整理分析每年的高考试题,以名师论坛的形式,分析命题信息和变化趋势,明确教学方向,提出实施建议。
在“生本高质”课堂教学创建中,校长带领教学与教师发展处和学部教务处,会同名师培养人学习和借鉴“项目式教学”“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费曼学习法”等前沿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情境—任务导向—自主合作”的“生本高质”课堂教学模式,为一线教师理解“双新”、有效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范例。
(三)学科教研团队牵动式研修
学校建立重点项目研究团队和项目负责制,对课程建设、课程管理、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教研工作等重点项目开展专项研究。对于这些团队的研究工作,学校实行“四优先”,即所需物品优先购买、所需经费优先拨付、所需场地优先支持、评优评先优先考虑。这一做法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教研团队产生大量的研究成果。
例如,体育学科教研团队结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素质评价要求,积极构建“选项教学+社团课程+专业训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从“对多重项目的粗浅认识”到“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转变;美术学科教研团队创新践行关于加强与改进美育工作的要求,逐步完善“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交流展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达成“各美其美,尽善尽美”的教育目标;物理学科教研团队以推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应用为重点,将物理实验软件、数字系统传感器、光电感应器等工具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信息加工与整理、逻辑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
三、抓好“两个”落实,突破“双新”推进的创新壁垒
面对“双新”,学校在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的基础上,通过“两个”落实,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加深教师对“双新”的理解,增强“双新”的执行力,保障教师专业持续性发展。
(一)规定动作要严格抓好落实
学校组织教师连续参加了国家、省、市举办的普通高中新教材网络培训、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培训、普通高中统编三科教材和非三科新教材网络培训、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与特色发展专题研修、高中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培训等活动,并实行培训“三必须”制度,即必须做好笔记、必须撰写学习体会、必须展示交流。
学校重视“辽宁省校本研修管理平台”的管理与使用,成立以教学副校长、教学与教师发展处主任、教研组长为主体的领导小组,及时发布学科培训任务并举办相关教学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并高质量完成各种研修任务;制定周检、月评、学期总结、学年表彰的评比考核制度,定期交流优秀作业,限期改进学习问题,激发教师参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自选动作要努力创新落实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拓展对外交流的空间和渠道,促进教师校内外交流,共享“双新”经验成果,是学校“双新”推进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落实好以下三项研修工作。
1.读书学习拓展式研修
“双新”需要教师以更高站位去认识和反思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学校建有阅览室,每年订阅百余种报刊,通过每周精读一张报纸、每月研读一本期刊、每学期品读一本教育专著等活动,鼓励教师在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努力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坚持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主题征文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成果竞赛等活动,倡导教师阅读既要广博,又要深远,带着问题和自己的思考去进行深度阅读,由此积淀教育教学理论和人文素养,进而影响教学行为的深度与高度,使教师登高望远,形成学习—思考—创新—提高的良性循环。
2.课题驱动实践式研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让教师自觉选择科学的教学理念,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才能真正解决好“双新”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学校先后申报了“核心素养指引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研究”“高中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的研究”“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生涯咨询与指导的策略与实践研究”等20余项省市级科研课题,指导教师把在“双新”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矛盾提炼成可以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和具体方案,从而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及课堂改革的方向。例如,学校正在实施的“五育并举下县域高中‘幸福校园创建研究”项目,从特色文化育人、特色课程育人、特色课堂育人、综合评价育人等方面入手,探索“五育并举”的实施路径,有力推动了“双新”高质量实施。
3.联盟协作共进式研修
为了让教师开阔眼界,掌握先进的办学成果和经验,学校先后与市内的4所省级示范高中结成市重点高中协作体,与省内的35所省级示范高中结成省重点高中协作体,定期组织教师到这些学校参加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活动,采取“一带回两展示”的方式做到学习先进、扬长补短,即带回各种活动的现场实录,组织未参会的教师学习;以“翻课”的形式向同组教师展示名师课堂,以“翻讲”的形式向全校教师展示专家讲座的精华,进一步理解、吸收、提炼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由此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校本研修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双新”的实施质量。普通高中作为“双新”实施工作的核心推动力量,需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更加深刻地认识校本研修对“双新”实施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双新”背景下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以更加细致、更富有实效的策略,推进“双新”工作高质量实施。
参考文献:
[1]李进,何成刚.区域高质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践路径:以普通高中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2(Z1).
[2]孙德芳.新高考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重塑[J].教育研究,2022(7).
[3]赵冬冬,朱益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理论要义、现实挑战与实施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21(9).
(责任编辑:赵昆伦)
作者简介:明成禹,葫芦岛市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重点课题“五育并举下县域普通高中‘幸福校园创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21CA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