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英
摘要:鋼琴起源于西方,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在漫长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较多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德彪西就是其中一位,其创作的众多作品开创了音乐创作的先河,其中所展现出的音乐风格也能充分体现印象派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创作的《月光》就是一首较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与贝多芬创作的《月光》同名,但在音乐审美、音乐构思、风格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德彪西《月光》的作品风格与演奏技巧进行详细分析,为演奏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德彪西;《月光》风格;演奏技巧
引言
德彪西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为著名的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其艺术生涯开创了“印象派音乐”的重要分支,形成了印象主义音乐特征,创作过程中主要强调了自然景物、诗歌创作的音乐表达,以音乐手法表现对自然事物的心理动态。在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印象派音乐特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创新性的和声结构与别具一格的演奏技巧,展现出音乐的多层微妙变化。《月光》就是一首由德彪西创作的音乐作品,选自《贝加摩组曲》,充分展现出了月光静谧、澄澈、梦幻之感。然而,也正是由于德彪西创作技法高超,加之印象派风格的音乐较为难以理解,演奏者很难把握演奏技巧,具有较大演奏难度。因此,文章以德彪西《月光》为例对其创作风格与音乐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演奏者演奏水平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一、德彪西简介
1.德彪西的生平
德彪西于1862年出生于巴黎近郊的圣日耳曼昂莱小镇,位于法兰西岛屿,而这一地区也被艺术家奉为圣地。年幼时,德彪西主要是受到姑妈的影响,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随后其音乐天赋也充分显现出来,从小开始接受莫泰夫人的指导学习钢琴,后被巴黎音乐学院录取,同时进修钢琴与作曲,本身就具有极强天赋的德彪西,在详细了解音乐规则以后,表现出对传统音乐的抗拒,并尝试突破与创新[1]。尽管如此,在其努力下其创作的新和声,以及对古怪音乐效果的探索也获得了音乐界的广泛认可,开创了20世纪现代音乐的先河。由于其生活的年代正是印象派主义画作盛行的时期,其创作也势必会受到这一风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独特性
2.德彪西的创作技法
(1)音乐思想
在钢琴音乐创作技法上,德彪西进行了创新,同时也对以往的音乐规则进行一定调整,着重抒发情感,音乐创作更加注重自然景物、诗歌描绘,在听觉上带给人焕然一新之感,是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这种艳丽色彩与灵动音效的相互碰撞,使整个音乐意境更加纯粹,旋律灵活且清透,好似在音乐中增添了各种绘画颜料,使整首音乐作品更加绚烂多彩,德彪西正是借此完成自己的“画”作。在其中后期作品中,已经能够较为自如的应用音阶效果,音乐效果更加优美,给人飘忽、若即若离之感,在钢琴曲中的应用尤其明显。
(2)和声运用
作为一名具有高超创作技巧的钢琴家,在创作过程中主会将钢琴作为一种能够深度反映情感的媒介,而在其思想观念中,钢琴独特的发声法赋予其音乐创新的历史性任务[3]。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德彪西并没有像李斯特一样,片面追求宏伟、雄壮的管弦音效,也没有仿照肖邦以钢琴抒发高贵诗意,认为钢琴并不是纯粹性的音乐旋律表达乐器,更多的是以和声、音符混合为基础,来进行艺术实践的基础工具。在这样的观点与思想观念下,德彪西开始对和声旋律的深入探索,将和声作为音乐创作的着力点,率先提出在音乐中稳定进行和声,是其音乐创新与变革的一大突破点。在创作中和弦结构变换结合应用,也成功突破了原有的固定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德彪西也凭借其创新改变,在音乐领域中崭露头角。
(3)音乐演出形式
德彪西除了在音乐思想、和声运用上富于变化与创新,音乐形式上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方法。在演出过程中,德彪西能够凭借对钢琴触键的敏感度,较好把握钢琴细腻的音色,同时充分利用了钢琴踏板,配合其独特的音乐演奏方式,达成了一种梦幻、朦胧、细腻的音响效果。聆听过德彪西演奏的人曾这样描述:“音符缓缓的漂浮到空中,在空中结合并不融合,最终溶化于透明的薄雾里。”这也是对德彪西音乐风格的极大肯定。勒内·彼特也曾经说过:“如果欣赏德彪西的作品,他是个画家,他把自己的曲子取名叫画,譬如素描、雕塑、阿拉伯式图饰、假面具、黑白绘画习作。”在德彪西的世界中,他以钢琴为基色,以音乐为画笔,在音乐中融入大自然的风景,是其音乐创新的主要表现。
二、《德彪西:月光》概述
1.创作背景
德彪西的《月光》主要是为人们呈现出了一种较为朦胧、梦幻的音乐美感,带领众多作曲家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极大陈百度上促进了音乐的发展,音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也明显增加。从音乐内容上来看,《月光》主要是向人们展现了十九世纪末期法国绘画的风格,受印象派主义影响,德彪西在创作音乐时融入了相关元素,并形成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艺术韵味、风格特征更加鲜明。具体分析,德彪西在创作《月光》时的大背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德彪西钢琴创作受民间诗歌的影响尤为深远,而在创作《月光》时主要是汲取了法国诗人魏尔伦《明月之光》诗歌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内涵,以此为基础进行二度创作,整首音乐作品都在尽可能的够了夜色茫茫,诗人望月咏怀的优美意境,可以说这一位诗人的作品,为德彪西音乐创作提供了精巧的艺术构思,形成了基础的音乐骨架,同时也为后续德彪西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与方向,促使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与音乐表现形式。第二,《月光》这一首音乐作品创作于1890年,此时印象派绘画、象征主义已经在艺术领域内广泛流传并逐渐成为主流形式,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当时音乐的发展,并形成了印象派音乐。德彪西的音乐创作势必会受到这种艺术氛围的影响,在音乐中融合了较多带有强烈印象性色彩的音乐符号,让音乐不再是以单纯符号存在,而是尽可能展现独特的音乐画面,以音乐勾勒画卷,风格独特极具艺术魅力。
2.曲式結构分析
德彪西的《月光》采用了传统单三部曲式结构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逻辑清晰,且整体音乐效果具有舒展性。其整体布局如表1所示,A段从bD大调开始,B段转到E大调,最后回到bD大调,整体调性比较稳定。但是,在和声运用方面,已经开始不再完全强调和声的功能性。
A部分(1~26):1~8小节是音乐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不断的和弦转换与旋外音效果来烘托主旋律,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始终保持自然音效,严格按照乐谱进行演奏,即使是较弱音,也要让听众感受到音色的变化,达到德彪西追求朦胧、清澈的音乐效果。9~14小节出现变化,重复前一主题,展现印象派曲调特点,够了静谧月光,带给人宁静与精神享受[5]。15~26小节通过转换音乐效果来营造氛围感,此时出现了不协和和弦,进一步增强了《月光》的色彩性,音调上的节奏感也明显增强。
B部分(27~50):这一段德彪西运用了大量掺杂织体的表现手法,层次感较强,传统乐曲的特点就此展现出来,好似月光照耀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此时,上行琶音会以婀娜轻盈的姿态呈现,主音与属音交替后会逐渐恢复瓶颈,需要演奏者手腕松弛、节奏流畅,以流水般的演奏营造音乐意境。37~42小节短暂的转变为E大调,而后在43~50小节重新回归bD大调,右手以音乐片段为主,左手以分解和弦为主,呈现出一幅唯美的水墨画。
A部分(51~65):这一段是A部再现的一段,51~58小节仍然延续着B部分的琶音织体,背景则是再现A主题旋律,左手分解和弦此时弹奏会更加流畅。
尾声(66~72):沿用B部的琶音织体作为结尾,是极其具有特色的补充结束,需要演奏者具有较强的触键技巧,以绵延、悠长的旋律,塑造环境幽静、月下万物安静的极致静谧氛围。
三、《月光》的音乐风格
德彪西的《月光》是一首典型的印象派风格音乐作品,其音乐风格大致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旋律,在《月光》中德彪西运用了较多短小且互不连贯的机动组合,这种连绵不断的主旋律共同构建起了一个组织严密、合乎逻辑的音乐旋律。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同一个主题两个再陈述部分之间出现“填充物”,展开部也被赋予了普遍性、更体现本质的精神观念。这种创作手法,与德彪西当时所处于的印象派风格时期的大背景相适应,是较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创作技法,是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具象化表现。
第二,节奏,德彪西善于利用节拍动力感不强的复节拍、复节奏,具有重音密度大的特点,同时充分利用这种节拍强弱特征平稳、连绵的特点,较好展现出如诗歌一般的音乐特征,使音乐作品呈现出清晰、典雅、朴素自然的朗诵性特征。《月光》中使用了8/9的复合拍子,二连音节奏与三连音的交替出现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其不规则的细分减弱了节拍的推动力,使节奏的听觉感受上得以拓宽,为音乐增添了舒展性的风格特征。
第三,和声,打破了传统和声中以和弦连接声部的形式,而是创新运用并增加了和弦结构可能性,弱化和声的功能性,使《月光》整体的和声色彩更加丰富,虽然《月光》是其过渡时期的作品,但印象主义和声风格特点已经充分显现。
四、德彪西《月光》的演奏技巧分析
1.踏板技巧的运用
踏板技巧是每一首音乐作品中都会应用到的演奏技巧,但需要演奏者细腻穿模,尤其是印象派音乐本身具有特殊性,与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作品不同,在演奏过程中不能少用、慎用,而是要根据音乐作品的意境适当应用,这样才能保持音乐连贯、流畅,达到音色混合、多种音乐变化的最终音乐效果,保持在合适频率,避免过多踏板应用破坏音型织体[7]。
在《月光》这一首乐曲中,通过正确运用踏板技巧,可以营造出一个更加朦胧的意境,但在乐谱中却并没有踏板标记,因此,演奏者在弹奏德彪西的《月光》这一作品时,必须要合理对踏板技巧进行合理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勾勒出音乐优美、静谧、诗情画意的意境与音乐色彩。具体而言,踏板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单踏板的使用,是指在弹奏对仅使用一个踏板作为音符的扩充。在《月光》第一部分中,就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使用左踏板,在通过左踏板的连接,或者是对个别音增加颤动,都可以使音符可以更好的连接在一起,摈弃给呈现出较好的音色混合效果,而这种效果是特定的,使得旋律更加贴近于月光这一主题。长踏板的使用与单踏板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且难度更大。如谱例中的8~12小节演奏,在这一部分乐曲中,低音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连音较多,因此演奏者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突出主旋律,在低音保持的基础上来使用长踏板,使得和弦外音与和弦处理可以更加柔和,从整体上来提高钢琴演奏的意境。
通常情况下,踏板的应用需要根据和弦分布、低音等进行合理安排,且其长度应始终与低音、和声保持一致。如谱例2,在演奏这一段音乐作品时低音需要通过踏板的运用,柔和、深远、持续不间断的展开,好似月光在浩瀚夜空中缓慢涌动,紧接着中高音区域和弦飘逸且带有较强的光泽感,好似明媚、清澈的光束倾斜而下,给人祥和之感。对于极弱部分的音乐演奏,应利用左踏板完成,以此展现音乐空灵、细腻之感,让听众在静谧的音乐中感受跳动灵活的音符,增强音乐的流动性。
2.触键技巧的控制
在印象派钢琴音乐中,触键技巧的科学控制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钢琴演奏的音色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月光》作为印象派音乐中的代表作品,在演奏的过程中尤为需要注意对触键技巧的把握,这样才可以让钢琴音色更加柔和。
这也就需要演奏者在触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保证触键技巧能够得到较好应用:(1)保证演奏声音的连贯性,以连续演奏的方法完成弹奏,手指慢下键、缓抬起,让声音更为柔和,较好凸显月光“朦胧”的特点。(2)是需要保证触键柔和轻薄,可以将手指略微放平,增加触键覆盖面积,以指面触键增加音乐演奏的柔和感,如谱例3所示,在演奏这一段音乐作品时,根据这一部分旋律来看,主要是以旋律缓慢、流动性强、音色柔和等特点为主,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展现出一种月光挥洒下的静谧之感,使得朦胧、虚无缥缈的月夜可以在人们的脑海中呈现。这也就要求在进行触键时,演奏者应该尽可能将左手放清,以更加柔和的方式,来为突出主旋律部分的声音,从而延长旋律线。
(3)是要保证音符与音符之间的粘连。这种触键技巧的应用,是与《月光》整体的意境所分离不开的。为了更好的展现出这一下效果,在弹奏时,演奏者就需要注意,要将自己的手掌拉开,掌关节要保持牢固的姿势;然后放低手腕,以触键接近水平的方式,使指尖紧贴键面扒住琴键进行横向转移。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对指尖力度的把我与控制,使得强弱变化可以更加自然,使得钢琴演奏更加具有感染力。(4)由于作品中运用了较多色彩性较强的和声,而中间段落又采用了中古调式,因此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分解和弦弹奏清晰,通过这种方式较好增强音乐演奏的色彩感。(5)保证音乐弹性,音符之间紧密粘连,不代表模糊不清,而是要在保证音符独立性的同时让音符更好的连接在一起,保证弹性,让声音更加灵动而不是过分生硬,这样才能让音乐旋律真正“活”起来。
3.弹奏力度的把握
印象派钢琴音乐的主要特征就体现在色彩表达上,而力度控制、力度技巧应用就是十分关键的因素[9]。《月光》声音力度主要是在弱的范围内变化,高潮部分强音弹奏也同样不可忽视。第一,弱力度弹奏,印象主义钢琴作品演奏中,弱音范围内必须做出无数层次,不同的“弱音”在弹奏方法上也有所差别,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高超的力度控制技巧。《月光》是一首主要描述月光的音乐作品,展现的是月亮的朦胧美,而这种美将会以音乐旋律的形式被人“听”到,因此力度控制尤其重要。如谱例4,在《月光》刚开始演奏的部分的双音,应轻柔弹奏出,pp位置左手八度音的弹奏应适当增强,保证音的质感,增强色彩变化。
第二,注意较好把握钢琴弹奏的强力度,在德彪西音乐创作中,钢琴高潮点与浪漫音乐作品的展开方式明显不同,不会循序渐进进行,而是突然间的强音来推动高潮,使旋律的音乐色彩更加外放,充满表现力,渲染音乐氛围。因此在弹奏过程中,演奏者力度的控制尤其重要。如谱例5,《月光》的第41小节就出现了类似的高潮點,弹奏者必须较好把控这种力度,但同时也要避免音色出现生硬呆滞的情况,着重突出强音,即使是突强的状态下,也要尽可能的渲染出朦胧的意境美。
4.演奏音色的处理
德彪西的《月光》是一首典型的印象派风格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音色控制尤其应当引起注意。若在演奏的过程中,以舞曲、进行曲的形式演奏,则这首音乐作品本身的印象“色彩”就会被冲淡,“月光”的朦胧之美也无法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在演奏《月光》时,必须要以轻柔的笔触、淡雅的色调,将带有诗意般的柔情倾泻出来,深入诠释这首印象派风格的经典作品。从德彪西创作的作品来看,其运用的力度标记已然能够较好说明,PP、Peu àPeu cresc、dim PP、PPP频繁出现,充分说明了音乐作品极具表现力,情绪波动较大,演奏者必须注重声塑造上的层次性。弹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分清主次旋律,主旋律清晰呈现,伴奏音则要具有连贯性、连续性。如谱6所示,乐谱中运用了较多的连音、连线,演奏者在对音色的控制上应保持圆润、连续,让“月光”能够在演奏者的手下巨像出来,带给人更为良好的视听感受。此外,演奏者应注意,连贯连续并不等同于音的粘连,而是要在保持每个音独立性的同时保持连续,做到声音透彻、干净,以此描绘月光如洗的美好夜景,展现月光的朦胧与柔情,抒发演奏者内心最为真挚的情感。
结论
综上所述,印象派音乐是特殊时期下的产物,德彪西作为奠定的代表人物,其创作的《月光》是其早期钢琴作品中唯一带有描绘性标题的音乐作品,独具匠心的创作技法更是将月光那种朦胧梦幻、扑朔迷离充分展现出来,而听众也能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这种美好的画面感,无疑是为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认真揣摩德彪西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同时还需要较好掌握演奏技巧,在踏板技巧与触键技巧相互配合,同时较好把握弹奏力度,对音色进行较好控制,确保演奏出的钢琴音乐旋律能够持续不间断,维持流畅性、连贯性,营造良好的音乐意境,增强音乐感染力,为听众带来良好的听觉感受,洗涤、净化心灵,更加契合“月光”音乐主题。
参加文献:
[1]刘思语.论德彪西《月光》的演奏风格[J].艺术评鉴,2022(15):83-86.
[2]巩晓彤.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印象主义特征和演奏技巧分析[J].黄河之声,2022(11):130-132.
[3]李嫣语. 德彪西《贝加莫组曲》的创作分析与演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
[4]张丽娅. “学习迁移”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西南大学,2022.
[5]金博. 德彪西三首《月光》之和声技法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2.
[6]何思璇.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及钢琴作品《月光》浅析[J].戏剧之家,2022(13):107-109.
[7]林苏蓁. 德彪西《贝加莫组曲》的和声色彩分析[D].集美大学,2022.[8]夏涌繁. 德彪西与福雷的《月光》创作特征比较及教学分析[D].四川音乐学院,2022.
[9]张明仪.浅析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的音乐创作风格[J].戏剧之家,2021(28):58-59.
[10]仉涵.指尖上的德彪西——《月光》演奏技巧分析[J].黄河之声,2021(13):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