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琨
唢呐:俗称“喇叭”,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其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一、唢呐的历史与形制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语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关于唢呐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
唢呐也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流布于亚、非、欧三大洲的30多个国家。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称谓:东北亚的日本称茶留米罗;朝鲜、韩国则称太平萧;东南亚诸国称沙喇沙鲁呐;中亚的达吉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称祖尔奈或素尔奈;唢呐在南亚的伊朗、印度、阿富汗等国家分别称锁钠,沙呐,祖尔呐;西亚的阿曼、科威特、叙利亚等国称斯勒依;北非的埃及、阿尔及里亚等国分别称米兹玛尔、祖尔呐、祖喀呐;而欧洲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称苏尔勒;俄
罗斯称祖尔呐等等。而唢呐则是近代的统一称呼。
传统的唢呐是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传统唢呐按音域及乐器大小可区分为小唢呐(又称海笛),一般高音唢呐以及大唢呐。其中又可按调性分为:G调小唢呐、F调小唢呐、D调高音唢呐、C调高音唢呐、G调大唢呐等等。调性即指放开最下面三孔时所吹出的音。一般而言,传统唢呐的常用音域为十七度音。以最常用的D调高音唢呐而言,其音域由低音A至高音A,高音B缺乏稳定性且音色欠佳,故极少用到。传统唢呐的中、低音区音色豪放、刚劲,各种技巧都易于发挥,非常富有表现力,高音区音色高亢嘹亮,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唢呐的发展与改革
1.唢呐改革综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管弦音乐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在民族音乐的作曲法,指挥法,演奏法以及作品,编制等方面逐渐确立了我们的体系。而乐器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唢呐声部担负着高音声部的音响角色,多用于表现雄壮、豪迈、气势磅礴的乐段。由于传统唢呐音域较窄(尤其缺乏中低音域),而且半音音准难以控制。因此已故著名管乐制作大师吴仲孚先生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终于研制出了加键唢呐,以弥补民族乐团中低音声部的不足。现代改良的加键唢呐可分为加键高音唢呐、加键中音唢呐、加键次中音唢呐和加键低音唢呐等。其特色是增加了半音键和泛音键,以加宽音域和稳定音准。因各地区、制造者的不同,款式以及指法也有所不同。以最常见的加键中音唢呐而音,常用音域一般为十八度音。
加键唢呐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了。早期比较常见的是广州式的,后来北京“吴氏管乐”的加键唢呐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还有大庆“丛氏”,天津“王氏”等等。现在只要稍有规模的乐队,基本都已配备了由加键唢呐组成的管乐群。自“吴氏管乐”第二代传人吴卫先生(东方歌舞团唢呐演奏家)创建“龙吟阁”管乐社后,市面上也可同时见到“吴氏管乐”以及“龙吟阁”两种加键唢呐。下面我把加键唢呐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2.对改革后唢呐的介绍
由于本人使用的是“龙吟阁”生产的唢呐,因此下面以这家的乐器为主做介绍。
(1)高音加键唢呐
“龙吟阁”的高音加键唢呐有两款。其中一款像小一号的加键中音唢呐,它全长约48公分(含铜芯),最低音为E(高音谱号第一线),上把全按为C,全开为G,和广州次中唢同调但高了八度,按键结构大部份和中唢相同但下把#F以下的按键指法和中唢不同。这款乐器虽在音色上和传统唢呐也有些出入,失去传统唢吶那种丰富的音色,但增强了音准的控制,各音孔的发音也很稳定。我想就这几点来看,应该是可以符合演奏上的需求。
另外一款加键高唢则采用了扁平的铝制手提箱作为收纳盒。比起以往有突出半圆形的唢呐盒,外观上显得较为简洁。为了扁平收纳,唢吶碗都做成了分节的,中间有螺纹可以锁上。值得一提的是,“龙吟阁”出产的这款加键高音唢呐,按键的排列及构造上完全与中音唢呐相同,即移调指法是完全相同的。前面我所介绍过的第一款高音加键唢呐,最下方的构造及指法就与中唢不尽相同,而且当时是右手全放为C,筒音为E,而“龙吟阁”这款唢呐右手全放也是C,但是筒音则可以到D,不论在音域或者指法上面,都便利得多了。个人以为此款乐器在乐队高唢声部中担当次高音声部更加理想。
(2)中音、次中音与低音加键唢呐(附指法表)
中音加键唢吶规格并不统一,因此这份指法表综合了许多种中音唢呐。不过本人还是习惯使用北京“龙吟阁”吴卫制作的唢呐。其中的左手食指泛音孔,有些中音唢呐并没有这样的设计,而是环形开孔。左小指4号按键,早期有些是作在1号按键的下方并排着。目前则似乎都是这样的作法。G以及F号按键,目前的中音唢呐大都省略了。指法表中有些音有好几个指法,有些是原本就需要的交替指法(左右小指部份),有些则是属于不同构造乐器而有不同的指法可以运用,必须依照具体的乐器情况来使用。
次中音加键唢呐指法基本相同,只是音高移低一个纯四度,仅泛音孔的运用略有出入。
此指法表适用于“龙吟阁”吴卫制作的中音及次中音加键唢呐,北京的“吴氏管乐”也一样适用。另外还有其他比较不普遍见得到的加键唢呐,指法上面虽有出入,但是原理相同,应该不难摸索出来。
低音加键唢呐则音域从G~a1,音色低沉浑厚。
3.加键唢呐的品牌测评
目前,我所使过的加键唢呐之中,以北京“龙吟阁”管乐社制作的整套加键唢呐,最为适合。主要的优点有:主音孔与传统唢呐指法完全相同,泛音键的操作不影响演奏其他音位上的音,以及没有侧面的杠杆键等等。而且该系列唢呐的内堂比例很好,发音极为稳定,特别是泛音很稳定,音色音量也很好。转调更是相当方便好用。是极为值得采用的加键唢呐。
三、加键唢呐在民族管弦乐队中还需解决的问题
加键唢呐,是民族管乐中相当重要的一项改革。对于音域的扩展,音响的丰富,有很大的效果,目前已成为各乐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声部。
加键唢呐共同特点就是音量略为减小,音色上也较为收敛。所以对于演奏和声,能有较好的和谐感。如果用相同音域的传统唢吶,可能就会比较刺耳了。但是由于加键唢呐产生的时间较短,各音域的唢呐之间的音色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且音色不够统一,故此还需要我们继续的研究和改进。
通过本人多年在乐队中演奏加键唢呐的经验和研究,本人总结出以下四点对于加键唢呐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改革建议。
1.统一乐器的制作规格和标准
就各声部的加键唢呐的指法而言,高音加键唢呐由于尺寸小,因此加的键要比中音唢呐小。中音和次中音的指法构造基本上是相同的(指相同厂家制作制造的),其复杂的程度大约与西洋的单簧管相当。有一种仿造双簧管设计的中唢,其结构较为复杂,但是也远比真正的双簧管要简单得多。低音唢呐则是各显神通,完全没有规则可寻,指法自然也就无从统一了。
在现实工作中,演奏员因为更换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乐器而不能及时适应演奏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研究出各声部加键唢呐的统一规格和制作标准。从而实现民族管乐标准化生产,更有助于总结和规范教学方法。这样既解决了演奏员因更换乐器而不能及时适应的问题,又可以弥补民族改良乐器没有系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2.统一指法和记谱法
本人认为各声部的加键唢呐应该统一使用固定调指法,并且全部采用五线谱记谱。各声部唢呐应分别采用与该音域相应的谱号。这样,看到五线谱上的某个音,就按乐器上相应的音位,便得到了正确的音高。因此各声部的加键唢呐也要有各声部乐器相对应的指法。如此便可加强演奏时的准确性,使我们的唢呐声部更加专业化。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个演奏员都能够积极使用统一的记谱法和指法进行演奏。那么当遇到转调较多的作品时,我们便可以有效的避免因频繁更换指法演奏,而使演奏员“手忙脚乱”的情况了。这样也有助于减少因乐谱出现问题,而影响排练进度的事情发生,节约了排练时间,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演出质量。
3.统一音色并加强音准方面的训练
多年以来,民族音乐交响化一直是各大院团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作曲家们也为此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交响乐作品。但在民族乐器中缺乏铜管乐器的音响效果,这就使得原本属于木管乐器的唢呐,只好“兼职”充当了铜管乐的音响角色。因此加键唢呐在乐队演奏中,更多的是以管乐群的形式出现,演奏和声的音响效果。这就需要演奏员具备过硬的演奏技术和音乐修养。
想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演奏员,首先就必须解决音准问题。很多人容易忽视“枯燥乏味”的音准练习。但其实不少人始终也没有完全解决音准问题。要知道不论是在独奏中,还是在乐队演奏中,音准都是最重要的。想要一支由唢呐组成的管乐群来演奏和声,那就必须以音准作为保障。
除了解决音准问题外,音色的统一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演奏员对乐器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当然这与扎实的基本功是分不开的。
若要让一个由几支或十几支唢呐组成的管乐群演奏出和谐丰满的和声效果,那么就要尽量使每个人的音色靠在一起,最终实现音色上相对的统一。当然,要想实现整个管乐群音色的统一,难度也是很大的,这需要个人刻苦的练习和整个唢呐声部演奏员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实现。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演奏员提高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性。在多年的乐队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很多演奏员在排练过程中,尤其是排练新作品时,总是喜欢在演奏时擅自添加乐谱上根本没有的装饰音和表情记号。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表现,对作曲家和指挥也是非常不尊重的。所以,作为一个国家级乐团的演奏员,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注意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
4.增设学科,系统培养
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中,有很多乐器是建国后乐器改良的成果。从研制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有些乐器至今也没有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如果想学也只有自己慢慢摸索。这些乐器大都是专为民族管弦乐队服务而设计的中低音乐器,只有在大型的管弦乐团中才会配备使用。平时根本用不到,而且价格都不算便宜,加键唢呐就属于这样的乐器。
包括我在内的多数演奏员,在学生时代甚至连摸都没摸过加键唢呐,更别说学习和演奏了。但是参加工作后,却被分配到加键唢呐的声部来。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愣学”。但是团里的工作可不会等你学好了在做。最后被逼无奈,也只好“现学现卖”了。相信和我有相同经历得演奏员决不在少数。
故此我建议广大音乐院校能够增设加键唢呐等民族改良乐器的专业。并将加键唢呐的演奏方法与它在现实乐队合奏中的应用和前辈演奏家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必要时可以借鉴西洋管乐的教学方法,最终总结出一套系统规范的教学理论和训练方法。培养出更多既有独奏水平,又有乐队工作能力的全面人才。
小结
就唢呐而言,虽然还有很多缺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和探索之下,一定能够使我们的唢呐声部更快更完善的发展起来,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我们的民族音乐事业服务。
(作者单位: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