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理论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

2023-08-23 08:46:38郭嘉明
黑龙江医药 2023年16期
关键词:胃癌化疗肿瘤

郭嘉明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胃癌是一种以体重减轻、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化疗的方式治疗胃癌,可改善患者的胃部症状,延缓病情的恶化。由于癌症是一种对生命安全威胁极大的疾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往往过分担心疾病的进展或预后不理想,导致出现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使其对治疗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肿瘤化疗常规护理是一种配合化疗而展开的医疗服务,其主要在关注疾病的治疗,但是对患者心理的干预力度较小,往往难以改变患者的消极情绪,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知信行理论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P)是一种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转变其态度,使其怀着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的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肿瘤化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KAP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KAP模式对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纳入标准:(1)螺旋CT 显示胃部存在肿块,经临床检查存在隐痛、恶心呕吐。(2)患者知情本研究,并能全程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2)预计生存期<6 个月。对照组女性14 例,男性24 例;年龄38~74 岁,平均年龄(47.83±9.27)岁;肿瘤类型为9 例髓样癌,15 例黏液腺癌,14 例管状腺癌。观察组女性15 例,男性23 例;年龄39~75 岁,平均年龄(47.88±9.31)岁;肿瘤类型为10 例髓样癌,14例黏液腺癌,14例管状腺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获得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协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肿瘤化疗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饮食指导及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观察组在肿瘤化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KAP 模式护理,其中肿瘤化疗常规护理的措施与对照组相同,KAP模式护理的具体做法如下。(1)知识护理: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确保每位患者了解胃癌疾病、胃癌化疗、相关注意事项、自我护理及日常生活保健知识;对于认知水平较强的患者,可发放医院的宣教资料让其自行观看;对认知水平一般的患者,可结合视频平台、微信平台等工具,将内容简明、图文详细的资料上传至线上,指导患者线上观看,并增设答疑通道,当患者对知识存在疑问时予以及时解答;对于认知水平较差的患者,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口头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讲解的进度和深度。(2)心理护理:胃癌患者长期承受疼痛,会使其产生焦虑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其不同的止痛措施。若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可依照医嘱给予患者曲马多、布洛芬等药物;若患者的疼痛程度较重,可依照医嘱给予患者羟考酮、吗啡等药物;若患者仅是过于关注疼痛而产生的心理错觉,可建议患者参与其感兴趣的休闲项目(如看视频、阅读及听音乐等)转移其注意力。由于化疗可能会有呕吐、厌食及乏力等副作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导致其出现抑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采取预防性措施,如给予患者中药汤剂,预防患者可能出现呕吐、厌食及乏力等状况;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在精神上关怀患者,使患者感到被关心,提升其幸福感,从而改变其抑郁情绪;尽量让患者有事可做,缩短其独自思虑的时间,可设定一个目标让患者完成感兴趣的事,使患者获得满足感,从而改变其抑郁情绪。由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较高,导致患者对预后过于担忧,易产生恐惧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可向患者展示医院放疗科的相关资质,或介绍化疗后预后较好的患者案例,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对化疗的信心。(3)行为护理:通过饮食、运动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指导患者摄入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蛋白质的食物,适当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对进食存在障碍的患者,可向其提供鼻饲或肠外营养;对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嘱咐其少食面条、软米饭,多吃梨、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将水果去皮后食用。指导患者进行慢跑、散步等有氧活动,运动量以患者能承受的活动量为宜,不宜过度运动,以免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加重病情;在患者运动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若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运动锻炼。

1.3 观察指标

(1)抑郁、焦虑程度: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3]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1 d 及干预结束后4 周的抑郁、焦虑程度。HAMD 共有17 个评分项目,包括评估胃肠道状况、体重变化状况及日常生活状态等方面,患者分数>25 分表示严重抑郁,分数<7 分表示精神状态正常;HAMA 共有14 个评分项目,包括评估日常行为表现、躯体状态及心理感受等方面,患者分数>28 分表示严重焦虑,分数<6 分表示精神状态正常。

(2)自我效能: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4]评估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结束4周后的自我效能。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包括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冷静面对困难和自信有效解决任何事情等,每项14分,量表总分10~4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佳。

(3)希望水平:使用Herth 希望指数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5]评估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结束4周后的希望水平。该量表共有三个维度,包括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及未来态度,量表总分12~48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希望水平越佳。

(4)生活质量:于干预前1 d 及干预结束后4 周使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总分0~100分,共有8个评分维度,包括评估疼痛感受、机体活力及心理状态等方面,患者分数与其生活质量呈正向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情况

观察组干预结束后4 周的HAMD、HAMA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HAMA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HAMD评分干预前1 d 23.28±4.31 23.63±4.29 0.23>0.05干预结束后4周11.24±2.27 4.38±1.42 12.81<0.05 HAMA评分干预前1 d 25.24±4.64 25.15±4.25 0.05>0.05干预结束后4周12.36±2.64 5.04±1.08 12.83<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评分情况

观察组干预结束后4 周的GSES 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SES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干预前1 d 24.98±4.82 25.32±5.01 0.12>0.05干预结束后4周29.66±3.30 34.13±3.65 2.25<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HI评分情况

观察组干预结束后4周的HHI中的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及未来态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HI评分情况(±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HI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干预前1 d 10.03±0.89 9.87±0.86 0.30>0.05干预结束后4周11.77±1.09 13.44±1.07 2.56<0.05采取积极行动干预前1 d 10.12±0.81 10.05±0.78 0.14>0.05干预结束后4周11.39±1.08 12.87±1.03 2.29<0.05对现实及未来态度干预前1 d 9.88±0.95 9.67±0.9 0.37>0.05干预结束后4周10.68±1.01 12.22±0.96 2.55<0.05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情况

观察组干预结束后4 周的SF-36 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情况(±s)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干预前1 d 52.83±5.67 51.62±5.41 0.77>0.05干预结束后4周75.24±6.12 92.54±5.34 10.64<0.05

3 讨论

化疗具有杀灭癌细胞的作用,可用于消灭术后残留癌细胞,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但是也会损伤正常细胞,造成较多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带来不利影响。肿瘤化疗常规护理的干预面较窄,较少涉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7]。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结束后4 周的HAMD、HAMA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该结果表明,在肿瘤化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KAP模式护理胃癌化疗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KAP模式通过知识护理、心理护理培养患者良好的信念,转变其对疾病的认知,疏导不良心态,使患者心理达到健康的状态,从而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8-11]。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结束后4 周的GSES 评分较对照组高,该结果表明,在肿瘤化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KAP模式护理胃癌化疗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分析原因为,知识护理针对患者的认知水平,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确保每位患者全方位理解胃癌、化疗有关知识,让患者意识到化疗的重要性,以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努力把握自我护理和管理技能,进而使自我护理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疾病、化疗对患者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患者化疗、康复练习的配合程度,进而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患者自我效能感升高;行为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健康管理行为,还可以使患者意识到自我护理和管理行为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结束后4周的HHI中的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及未来态度评分较对照组高,该结果表明,在肿瘤化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KAP 模式护理胃癌化疗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分析原因为,KAP理论可以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和化疗的认知、信念及相关健康行为,使其加深对疾病的正确认知,纠正患者对胃癌和化疗等的错误认知,有助于消除患者在化疗中的抵触感。同时,护理干预能够矫正患者的不当行为,给予其科学的指导,有利于患者重新构建正确的认知观念和行为模式,激起战胜病魔的信心,重拾希望。此外,KAP理论模式可以通过知识护理与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配合度,且在行为干预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个性化运动,有利于培养患者良好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其治疗积极性,最终重拾希望,提高希望水平。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结束后4 周的SF-36 评分较对照组高,该结果表明,在肿瘤化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KAP模式护理胃癌化疗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KAP模式护理通过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让患者实行自我护理,培养其良好的行为;其中,良好的饮食行为使机体增加对营养的吸收,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化疗的耐受力,促进预后;良好的运动行为可增强患者心肺耐力,增加血液含氧量,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助于清除癌细胞,修补受损的正常细胞,恢复正常细胞的功能,减少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13]。

综上所述,在肿瘤化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KAP模式护理胃癌化疗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胃癌化疗肿瘤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06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跟踪导练(二)(3)
ceRNA与肿瘤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癌症进展(2015年6期)2015-03-11 14:56:57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