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盈莹,钱楚君,沈雅兰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常熟 215500)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以乳房肿块、胸部剧痛、乳头溢液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在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会影响其生存质量,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该疾病患者人数逐年攀升,相关临床研究调查显示:目前该疾病平均发病率为7%~10%,较2017年已同比增长了3.77%[1]。结合以往临床资料发现,在疾病治疗期间,受年龄、受教育程度、疾病疼痛感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情绪,导致其依从水平较差,无法顺利配合相关治疗措施[2]。目前,临床在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相应治疗的基础上,会加以相应的激励护理,促使患者接受疾病带来的形象改变。但常规激励护理已无法满足该类患者的治疗与精神需要。为此我院在常规式激励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配偶支持,将患者配偶纳入护理工作当中,目的在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情绪调控能力。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模式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期间已出现乳房肿块、胸部剧痛、乳头溢液等症状,并接受胸部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3]诊断标准,确诊为乳腺癌,符合手术执行标准;②患者年龄>18岁;③患者首次确诊;④患者及配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无配偶患者;②合并远处转移患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④合并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40岁25例(62.50%),≤40岁15例(37.50%);肿瘤分期(TNM):Ⅰ期6例(15.00%),Ⅱ期29例(72.50%),Ⅲ期5例(12.50%);疾病类型:小叶癌5例(12.50%),导管癌7例(17.50%),其他28例(70.00%);受教育程度:专科以下23例(57.50%),专科及以上17例(42.50%);病程:>1年5例(12.50%),≤1年35例(87.50%)。观察组年龄:>40岁28例(70.00%),≤40岁12例(30.00%);肿瘤分期(TNM):7例(17.50%),Ⅱ期30例(75.00%),Ⅲ期3例(7.50%);疾病类型:小叶癌7例(17.50%),导管癌7例(17.50%),其他26例(65.00%);受教育程度:专科以下21例(52.50%),专科及以上19例(47.50%);病程:>1年7例(17.50%),≤1年33例(82.5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激励式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当天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明确病情发展状况,并以此为根据为患者制订相应治疗方案,同时利用健康手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术前进行一对一口头激励,利用积极语言,例如“您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态度积极,乐观主动,是一切治疗的开始”“别担心,现代医学的进展表明,很多癌症并非不治之症”等健康话术,鼓励引导患者正视临床治疗。责任护士为患者列举成功治疗案例,同时为患者播放喜欢的音乐。术后,每隔24 h进行1次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了解患者情绪状态,对存在严重负性情绪的患者给予相应心理干预,交流期间严禁敏感词汇,在此基础上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配偶支持。干预时间为14 d,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配偶健康知识指导:护士长根据患者配偶的受教育程度、精神状态、性格特征等,开展乳腺癌健康知识讲座,每周进行1次,每次持续2 h。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PPT等方式,向患者配偶详细讲解乳腺癌的基础知识、手术流程及配偶支持鼓励的重要性,详细告知其需要完成的护理任务。由护士长对患者配偶进行基础护理技能培训并随堂考核,帮助患者配偶充分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同时配合相关护理措施顺利进行。②配偶行为干预:首先,嘱患者配偶为其准备喜欢的音乐、电影等符合个人喜好的娱乐活动,同时帮助患者在治疗期间摆放合理体位,穿戴宽松的贴身衣物。嘱配偶每日对患者进行1次肢体按摩与皮肤清洁,每日与患者探讨其感兴趣的新闻事件、电视节目等内容,为患者制造轻松、愉快的住院氛围。③配偶心理干预:嘱患者配偶尽量做到24 h从旁陪护,增强患者安全感,同时由责任护士告知患者配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并时刻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若患者负性情绪加重,需由患者配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稳定其不良情绪。心理干预方法可通过向患者讲述家庭近期发生的有趣事件,并与其畅想未来,制订一系列生活计划,转移患者注意力。针对负性情绪严重或无法控制的患者,需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防止患者不良应激反应加重。④出院后配偶干预:患者出院前,需对患者配偶进行二次健康指导,强化配偶的个人认知,并告知配偶患者出院后可能因疾病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嘱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陪伴患者,患者若出现其他情况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并与患者配偶建立电话交流平台,定期进行电话跟踪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
1.3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涉及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障碍、心理障碍等共20个条目,各条目分值范围0~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上述评分量表Cronbach′s α为0.7026~0.9221,0.6945~0.9184。②治疗依从性:于患者干预7 d时,参照《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指南依从性评价》[4],由本院主治医生与护士长拟订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情绪态度、治疗计划服从性、康复计划服从性、运动计划服从性4个方面,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满分为5分,具体评价标准为拒绝依从1分、部分依从2~4分、完全依从5分,总依从率(%)=(部分依从例数+完全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③生命质量:于患者入院当天、干预7 d、干预14 d时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5]评价两组生存质量水平。该量表是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概念与测定方法,由万崇华等在2003年翻译拟定,评估内容包括躯体功能(7个条目)、心理功能(12个条目)、社会功能(6个条目)、疾病共性症状/副反应(7个条目)4个维度,共32个条目,各条目分值为1~5分,满分为16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存质量越好,上述评分量表Cronbach′s α为0.6744~0.8973。
2.1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依从性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依从性水平比较[例(%)]
2.3 两组不同时间QLICP-BR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QLICP-BR评分比较(分,
3.1 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彭小花等[6]研究结果相吻合。由此可见,激励式护理干预联合配偶支持对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效果更显著。其原因在于,常规激励式护理仅通过口头健康教育的方式满足患者的精神诉求,此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个人认知,但无法全面改善患者情绪调控能力。但配偶支持更加注重患者家属的协作关系,该模式在传统激励的基础上,增强配偶的合作,利用亲情、家庭、配偶支持鼓励等多种方式,疏导患者不良情绪。
3.2 提高乳腺癌手术患者依从水平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受疼痛与负性情绪等因素影响,依从性水平较差,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推迟了康复时间[7-8]。而常规激励式护理由于护理内容单一,无法全面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在配偶支持实施后,其能有效利用针对患者配偶的健康指导,奠定良好的护理实施基础,并通过患者配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大幅度提升患者对相关治疗措施的接受程度,且得到配偶支持后,患者情绪状态也随之改变,由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接受,进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7 d后,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能够证实上述观点,且与周异华等[9]研究一致。
3.3 提高乳腺癌手术患者生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不同护理方式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存在影响,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观察组QLICP-B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高芳宁等[10]研究结果相符。配偶支持护理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主观意识,同时提高了其生存质量,能通过系统教学培训,强化配偶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全面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确保治疗措施顺利进行。且在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依从水平增强的联合作用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得到了充分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激励式护理干预联合配偶支持能改善其负性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水平。但由于本研究纳入对象较少,可能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扩充样本来源,增强研究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