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睿,黄秋霞,柴祥雪,王 琼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疾病,疾病早期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后期会出现虚弱、气短、咳嗽、心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甚至心力衰竭[1]。瓣膜置换术是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有研究表明,术后充分休息、严格遵医嘱用药和清淡饮食等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2]。然而,很多患者由于疾病、手术、社会及家庭等原因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3]。Heider平衡理论又称“P-O-X理论”,强调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的关系,其中“P”是认知主体,“O”是与“P”相关的主体,“X”是“P”和“O”相关的客体,主要通过改变系统中的认知主体对客体的态度来维持系统的平衡[4]。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心理学和行为学领域,但在疾病治疗和护理领域应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讨Heider平衡理论引导下健康教育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18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纳入标准:符合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具备心脏瓣膜置换术指征[5];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有神经、精神疾病;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观察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28~70(47.23±8.15)岁;病程2~18(10.25±6.68)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3例,Ⅲ级31例,Ⅳ级36例。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27~69(46.78±7.59)岁;病程2~19(9.87±7.32)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2例,Ⅲ级32例,Ⅳ级3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介绍、术前准备、饮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及术后常规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Heider平衡理论的健康教育。①建立Heider平衡理论护士小组。小组包括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士2名、管床护士5名、心理咨询师1名和营养咨询师1名,小组成员均接受专业理论培训,熟悉理论内容、护理目的及实施方法。实施过程中,管床护士负责推动日常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主治医师专注于疾病的诊治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承担心理护理工作。②建立Heider平衡系统。应用Heider平衡理论,在这个理论中,被研究的对象是认知主体(P),与其进行互动和沟通的另一方是相关主体(O),而存在于认知主体和相关主体之间的连接因素是关系对象(X)。在护理实践中,患者是认知主体(P),护理人员和家属是相关主体(O),而临床护理则是关系对象(X)。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和顾虑,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在Heider平衡理论指导下,护理人员通过积极的互动和沟通,构建稳定、和谐的关系,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通过与患者和家属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鼓励患者及家属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对手术的顾虑、对预后的信心等,逐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意识,并根据自己的理念自愿组成小组。护理人员要充分组织交流,明确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看法,评估系统中“P、O、X”的平衡,深入分析矛盾的根源,例如患者抗拒治疗的原因或对病情过度悲观的原因。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家庭情况,制订合理的提升措施。③保持系统的平衡。a.认知矫正:术前,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召开病情讨论会,结合患者生活方式讲解病因、病程及目前安全治疗措施,为患者及家属答疑。心理医生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并进行疏导,与家属充分沟通,发挥家属对患者的影响作用,最大限度地对患者产生理念上的影响。b.术后护理:护理人员注重病房环境的改善,减少环境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不适,增加查房频率,减少护理工作的疏忽,积极监测患者恢复状况,及时处理不良事件,例如:充分了解患者术后恢复和疼痛情况,必要时给予患者合适的镇痛措施,主治医生首先向患者传达积极的信息,减轻患者术后的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病房播放有利于患者放松舒缓的音乐,改善患者不良情绪。c.康复护理:术后,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术后饮食和活动指导,向患者和家属推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的公众号,促进患者持续学习疾病、手术和预后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监测和术后康复自护的能力,促进患者顺利出院。④延续性护理: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邀请其加入Heider平衡理论微信群,管理员积极在微信群分享疾病康复和促进健康的知识,引导患者向群成员分享自我感受和近况,如有疑问可向群组医护人员咨询,指导患者出院后1个月进行家访,对其进行相关指导,提醒患者出院后2个月复诊。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时开始,持续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②心理弹性。采用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CD-RISC)[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其中乐观包括6个条目,总分16分;坚韧包括13个条目,总分52分;自强包括8个条目,总分32分,各条目均采用1~4分计分法,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弹性越好。③压力感知。采用压力感知量表(PSS)[7]和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压力感知状况,PSS包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感知压力越大。DASS包含焦虑、抑郁、压力3个维度共21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④护理满意度[9]。采用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PSS、DAS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PSS、DAS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更换瓣膜可以有效改善瓣膜狭窄或反流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从而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增加血液供应,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然而,心脏瓣膜置换术由于操作复杂,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可能引起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加重外循环心肌缺血[10]。此外,由于术后切口疼痛,愈合时间较长,患者需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易引发压力性损伤、便秘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11]。并发症的发生加重了患者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性,导致患者不良情绪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人工心脏瓣膜患者术后康复中采取科学、全面的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临床护理理念和护理心理学研究不断发展,有学者认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希望、信心等积极情绪则有助于患者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12]。因此,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对减轻患者治疗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Heider平衡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与其认知的事物本身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稳定的关系[13]。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不良情绪,而认知主体和客体及其他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则会对系统的平衡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患者家属、朋友及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良性沟通互动有助于纠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偏差,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和自护能力[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SS、DA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Heider平衡理论引导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理弹性,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况。分析原因:Heider平衡理论包括确定患者的真实需求,评估其心理状态和家庭支持,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以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利用同伴教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改善其对疾病的态度,提升认知,减轻心理压力。此外,在Heider平衡系统的评估阶段,入院时护理人员即对患者进行访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对就医的态度,评估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找出可能影响系统平衡的因素。在护理阶段,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展开讨论,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和手术优点,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轻治疗压力和疾病不确定性,保证系统的平衡[15];术后充分考虑手术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创伤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加强病房环境建设,提高恢复环境的舒适度,减少环境因素造成的疼痛和心理困扰,主治医生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传递正面积极信息,减少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感。通过详细解释治疗进程、疗效预期和康复计划,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家属的鼓励和心理辅导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建立积极的医疗环境和家庭支持体系后,护理人员在术后康复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与患者建立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鼓励患者坚持康复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营养饮食,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功能的重建。通过主治医生及时传递积极信息、家属的鼓励和心理辅导,以及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指导,患者能够获得全面的支持和关怀,建立起积极的康复心态,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Heider平衡理论引导下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Heider平衡理论根据“P-O-X”模型,在患者入院的各个阶段对其进行动态评估,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评估后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使护理措施更能贴合患者的现实需求,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另外,Heider平衡理论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改善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缓解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最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外,Heider平衡理论引导下的健康教育可动态评估患者病情,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Heider平衡理论引导下健康教育可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理弹性,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