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循环呼吸技术结合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肺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3-08-23 03:24杨智慧陈瑞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呼吸肌吸气呼气

杨智慧,杨 慧,陈瑞云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3)

肺移植主要用于慢性肺疾病终末期的治疗,尤其适合慢性终末期肺疾病患者在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改善肺功能且2年内因该疾病致死率高于50%时[1]。近年来,肺移植手术在全球快速发展。虽然我国肺移植技术逐步上升,但在肺移植过程中仍存在着供体匹配、手术风险大等困难[2]。并且由于患者机体功能差、术后长期卧床休养缺乏运动以及术后感染率高,肺移植术后患者往往存在呼吸困难、肺功能低、运动耐力差、并发症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存活率[3-4]。本研究旨在探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结合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干预在肺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于我院肺移植中心进行肺移植手术的45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术后无严重免疫排斥反应;经过肺功能测试存在肺通气障碍;意识清楚,能配合康复治疗。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平稳;合并心、肝、肾等器官疾病;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终止标准:治疗周期内出现严重生命体征情况而无法继续康复治疗者。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15例患者作为ACBT组,年龄(45.38±8.37)岁,移植原因:肺纤维化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矽肺4例,体质量指数(BMI)(19.97±4.58),术后康复介入时间(8.50±2.59)d;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15例患者作为抗阻吸气肌组,年龄(48.46±6.18)岁,移植原因:肺纤维化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矽肺3例,BMI(20.57±3.41),术后康复介入时间(8.20±2.42)d;将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年龄(50.29±7.29)岁,移植原因:肺纤维化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矽肺4例,BMI(20.31±4.18),术后康复介入时间(8.40±2.79)d。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三组患者肺移植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①药物治疗:常规术后抗感染、抗免疫排斥、降肺压及对症治疗、预防应激性溃疡。②呼吸功能操:第一节,双手辅助腹式呼吸;第二节,坐位渐进呼吸训练;第三节,头颈协调呼吸训练;第四节,蝴蝶式呼吸训练;第五节,侧弯压迫式呼吸训练;第六节,节律式呼吸训练;第七节,自由呼吸训练[5]。

1.2.1 ACBT组 采用ACBT治疗,每周实施5 d(周一、二、三、五、六),20 min/次,共4周。ACBT分为3个部分,所有操作均用鼻吸气、用嘴呼气。①呼吸控制(BC):患者按自身速度和深度进行轻柔的潮式呼吸,尽可能多的用下胸部。②胸廓扩张运动(TEE):患者深慢吸气至最大肺容积,屏气3~5 s,同时双手平举做扩胸运动,促使气体在肺泡内交换充沛,然后摇动呼气。③用力呵气技术(FET):嘱患者吸气后用力呵气1~2次,通过不同肺容积移动痰液,若操作过程中想咳嗽,可先咳嗽然后继续呵气。以上3个部分顺序为BC-TEE-BC-FET-BC为1个循环,每次进行3~5个循环[6-7]。

1.2.2 抗阻吸气肌组 采用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治疗,每周实施5 d(周一、二、三、五、六),2次/d,共4周。操作过程如下:患者取半坐卧位,保持肩部肌肉及胸部放松,调整power-breathe K5与breathe-link软件至同步,选择训练模式,患者戴好鼻夹后用手握住呼吸训练器,轻压两侧橡胶柄,确保进气通畅。然后用口唇包住设备咬嘴,尽可能呼气后再通过挡板尽力吸气,最后缓慢呼气至最大呼出量,然后重复30次以上循环[8]。

1.2.3 研究组 采用ACBT联合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治疗,每周5 d(周一、二、三、五、六),共4周。上午完成ACBT治疗后间隔30 min进行抗阻吸气肌训练治疗,午休后进行抗阻吸气肌训练治疗。

1.3 评估方法 由专业且不知分组情况的治疗师于治疗前1 d(干预前)和疗程结束后第2天(干预后)对三组进行测评。①膈肌运动幅度:使用美国GE公司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三组患者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测量3次求平均值。②肺功能测试:使用德国CareFusion肺功能仪测试仪完成测试,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③血气分析:通过艾伦试验确定桡动脉位置,采集动脉血至适当刻度,使用美国沃芬GEM3500检测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④六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WT):患者在30 m左右的硬地走廊上尽可能做直线往返快步行走,计时6 min,测定行走距离。⑤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6MWT完成后填写6 min步行实验登记表,分值为0~10分,分值越大表示患者呼吸困难和疲劳程度越严重。⑥术后并发症:比较三组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并发症以及严重疼痛的例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满分10分,分值越大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2 结果

2.1 三组干预前后膈肌运动幅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干预前后膈肌运动幅度比较

2.2 三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三组干预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见表3。

表3 三组干预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2.4 三组干预前后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三组干预前后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评分比较

2.5 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5。

表5 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ACBT是一种有利于清除支气管分泌物和改善氧合的呼吸技术。有文献研究显示,在肺移植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ACBT干预,相比常规治疗患者,更能够提升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增加6MWT距离,减少Borg评分[7,9]。反馈式抗阻呼吸肌训练可以增强胸廓运动,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有文献研究显示,将反馈式抗阻呼吸肌训练运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可以有效增加吸气肌力量、减轻呼吸困难程度[8,10]。相关文献显示,呼吸抗阻训练联合ACBT可以促进下颈髓损伤患者早期痰液的排除,改善肺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ACBT和反馈式抗阻呼吸肌训练的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4周后,研究组深呼吸膈肌运动幅度高于抗阻呼吸肌组,但差距较小,两组均高于ACBT组(P<0.05)。提示反馈式抗阻吸气训练提升了膈肌的呼吸肌力量,增加了每次呼吸的吸气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呼吸的困难程度,与文献相符合[10]。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与ACBT接近,高于抗阻呼吸肌组(P<0.05)。提示ACBT促使气道内的痰液排除,减轻了阻塞程度,也使呼吸困难和心肺功能有所提升,与柴文茹等[11]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组动脉血气指标高于ACBT组和抗阻呼吸肌组(P<0.05),提示二者结合使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得到有效提升。研究组6MWT距离高于ACBT组和抗阻呼吸肌组(P<0.05),提示二者联合使患者身体质量得到了良好的恢复,运动耐力增加,为出院后生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干预后Borg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评分低于ACBT组和抗阻呼吸肌组(P<0.05),提示研究组6MWT对肺部的压力更小,疼痛感更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抗阻呼吸肌组(P<0.05),提示ACBT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与王洁[12]研究相近。

综上所述,ACBT与反馈式抗阻吸气肌训练的联合干预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可增强肺移植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小,效果优于抗阻吸气肌训练和ACBT的单一干预。

猜你喜欢
呼吸肌吸气呼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老年患者卒中后呼吸肌训练对卒中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没事多练壮腰功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补金汤配合呼吸肌锻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气虚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