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综合与实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的全新内容,强调数学知识整体性、现实性以及应用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综合能力,深入理解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为了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将采用定性结合定量分析,展开面向师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的开展情况,发现学生对此课程的参与兴趣明显更高,基本课程源于教材,学生更倾向于生活、科学、数学史相关的课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应用表现出强烈兴趣。根据现状整理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多学科整合教学模式,并用于教学实践证实此模式的教学效果,旨在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实施多科整合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多学科整合;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0-0061-06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开展中,推行多学科整合教学模式,一方面,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核心地位,利用单元主题多科整合教学、项目实践多科整合教学、趣味情境多科整合教学等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与数学思维,解决密切关联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也可以更深入地感悟各知識点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多科整合教学模式用于“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课堂,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数学实践活动中,能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归纳具有可操作性与普遍性的教学方案,让师生都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有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今后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指导。
一、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特点
综合与实践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自身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现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是这种活动的主要特点。
(一)现实性
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因此,综合与实践通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从学生生活的现实背景中选取活动素材,通过这种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的现实意义。
(二)实践性
综合与实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简单模仿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综合与实践的学习要求。面对现实的、综合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将成为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学习方式。空想的东西不一定合理,实践验证过的才更有说服力。
(三)综合性
综合与实践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综合与实践中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往往交织着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因此,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四)探索性
在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活动中,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和综合性,使得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解决这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涉及高级思考过程。学生要对复杂现实问题中存在的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要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整和重组,要根据当前问题的需要寻找并建立新的高级规则,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他们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
二、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多科整合教学组织形式
(一)“综合与实践”多科整合原则
遵循跨学科理念下为实现新课标育人目标,结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特点,建构多科整合教学模式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作为动态化发展主体,具备强大发展潜能,新课标也强调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时,应遵循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体性原则,肯定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的主体地位,尽管教师统筹教学过程确定活动主题,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应当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将量感、应用意识、创新思维等数学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设计蕴含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体现多科知识整合的综合性原则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从内容来看,包括单一数学知识、某领域知识综合、数学学科内知识综合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新课标强调“综合与实践”所缺失的地方就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所以这将作为本次关注的重点。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教学主题时,就应当充分考虑主题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范围,力求更为全面地覆盖学科知识点,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聚焦于解决真实问题。还有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掌握数学学科知识与方法,还要体现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剖析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增加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3. 贴合真实问题情境的实践性原则
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是无法脱离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与实践活动的,所以教师在创设实践情境时,应当尽可能地贴合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结构相符的情境素材,体现情境的真实性。还要在设计问题时考虑融入现实问题,作为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关键载体,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小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操场、社区、篮球场等与真实生活情境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收获真实体验。
(二)“综合与实践”多科整合流程
立足新课标背景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建构多科整合教学模式应用流程见图1。
首先,确定“综合与实践”课堂的活动主题至关重要,包括“主题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等环节,并且更改“主题内容问题化”环节为“问题设计”。一种是设计中心主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有关要求及提供案例,通过直接采用或改编方式确定整个主题式教学活动的核心主题;分解中心主题为一系列子主题,这些子主题之间可以形成递进式关系,也可以构成综合式、探究式、并列式关系,确定主题后还要检验可行性。目标设计则要根据教学活动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与标准,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不同于其他教学形态,主题式教学应当在完成主题设计后确定教学目标,包括总体目标与分级目标,总体目标围绕中心主题所确定,分级目标则根据子主题所确定,所以制订教学目标需要将核心素养体现在教学要求中,强调“四基”“四能”“情感态度”等目标,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达成数学课程全面育人的培养目标。
在设计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加入跨学科问题。可以具体理解为,创设情境要做到核心数学问题情景化,实施活动要做到生活情境问题化与互动化解决,总结反思要做到建构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巩固拓展要符合知识能力发展活性規律。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式教学内容的组织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分析纵向学科结构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纵向学科结构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课程知识的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征,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强调依据主题及目标要求对相关的数学学科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其综合程度可分为单一的数学内容、数学某一领域内内容的综合、数学学科内内容的综合。其中,本研究中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后两种为主;另一方面,基于横向学科间交互网络分析组织教学内容。由于生活中的问题通常是较为复杂的,并不是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就能完全解决的,所以,本研究中的教学内容除了数学学科内容,还应该增加跨学科内容。通过分析主题中蕴含的数学及其他学科的信息,剖析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加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方法等内容。
最后,在“综合与实践”多科整合教学模式中,教学动机与教学评价同样至关重要,基于教学设计的整体流程,完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还有新课标要求增设的创新性评价。
三、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一)单元主题多科整合教学法
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确定课堂主题最为关键,决定了后续开设怎样的活动。课堂主题的知识点涉及范畴、学科内容的包含程度、知识技能涉及度,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成效。因此在设计“综合与实践”主题时,需要慎重考虑课堂主题,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应以尽可能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为主,聚焦解决真实问题,选择创设问题情境与具有社会争议价值的综合议题。立足数学课程学习知识点与关键能力应用,通过整合各领域、学科知识,实现数学知识与多科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设计“综合与实践”主题,应充分体现整体关联性,以数学核心素养在知识内容体系中的具体发展水平与表现为依据,明确学生主题学习目标与核心内容,构建纵横衔接的多科整合教学模式。那么在设计“综合与实践”主题时,可以根据数学新课标教材与提供的案例,直采或改编统整课堂主题。还要在此基础上分解中心主题,获得一系列子主题,确保每一个子主题之间形成并列、递进、综合、探究的互联关系。
(二)项目实践多科整合教学法
实践活动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基于教材,但不完全局限于教材,应该让数学学习真正地走进生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围绕活动中心主题设计开展一系列的子主题活动,坚持学生为课堂主体导向、问题导向、核心素养导向与多科整合导向。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应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关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践应用。所以在“综合与实践”多科整合教学中,就要确定以教材为基础,走出学科,走向实践的教学理念。例如在一年级数字教学中,让小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字都在哪里。学生可以寻找生活中如校园、商场、自己家里的数字,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亲自参与到观察与记录的活动中,实现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项目实践还要强调打造开放的教学空间,不应局限于教学课堂封闭的环境内,而应坚持“综合与实践”课堂不能有定式,可以根据教学条件结合不同的课程主题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分组式”“秧行式”“会议式”等不同的座位排列方式,学生在不同的项目活动方式与差异化方法下,参与不同的项目活动,进而更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趣味情境多科整合教学法
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关联最终成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找准知识点的切入点,与课堂教学实际相关联,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情境,学生可以产生动脑思考与动手探索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认知冲突,在学习与求知心理上打造矛盾,层层设问诱发学生主动探索。那么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直接经验,创设动手操作性教学情境,重视数学知识尽量直观实体化,概念教学则要看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让学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发现新知识,创新知识体系,感受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融合多科知识的思维再创造探索过程。教师还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的实践机会,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注重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最后还要将所学知识生活化,所以为学生打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同样不可或缺,将数学经验生活化,让学生理解学有所用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这样学生可以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各科的知识技能,并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重获探索学习的方法,创造更多知识。教师也要结合日常为学生设计开放性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四)5E数理多科整合教学法
5E教学法作为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最初用于生物教学体现了此方法的独特优势,不仅利于学生构建生物学科整体知识体系,还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发挥重大作用。强调划分课堂为5个学习阶段,分别为参与、探究、解释、迁移、评价。通过将5E教学理念用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多科整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寻找合理研究方法与思路的学习习惯,并培养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它能够让小学生在这样的“综合与实践”中回归学习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知识,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构建科学思维。并且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与深度学习理念形成密切关联,可以更好地解决小学数学传统教学重知识轻思维的情况,促进学生在认识、人际关系、自我领域各方面都能获得长足发展。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开发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并不可能存在于单独的一门学科中,所以教师有必要从合作选题、合作辅导、合作评价三方面加强跨学科合作,数学教师可以和化学、物理、生物、音乐、美术等多科教师合作,结合各学科相通点选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可能会涉及多学科问题,教师可以参与合作辅导,达到最大功效。学生在完成研究之后,可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具体过程,学科教师加强合作评价,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多学科合作,加深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理解力,充分提升创造力。
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多科整合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一)应用案例
结合上述分析本次设计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多科整合教学模式应用案例,以“营养午餐”为例。
1. 设计主题
本次“综合与实践”活动主题为“营养午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午餐常识,分解这一中心主题为两个子主题,第一个子主题为“科学调配午餐食谱”,学生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学会使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分析午餐菜肴中的营养成分,判断不符合营养标准的食物,学会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食谱;第二个子主题为“现场统计全班同学所喜欢的六种午餐搭配方案”,填写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找出方案中蛋白质最多的那套午餐,了解班级偏瘦或偏胖同学的饮食习惯并提出建议。
2. 设计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在本节课中,可以了解健康常识,明白吃好午餐的重要性。学会使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餐谱中的营养成分,设计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食谱。
过程方法则让学生在统计午餐食谱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表达自主想法,科学合理搭配午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促使学生懂得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给班级饮食不健康的同学提饮食建议,关爱同学,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3. 项目实践内容
图2所示为本次设計的“营养午餐”实践项目内容图,围绕中心主题与各子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4. 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观看各地美食视频)大家知道这些都是什么食物吗?”
生:“有土豆、面条、汉堡、饺子等。”
师:“大家回答正确,那你们知不知道荤素搭配的标准?你们平时的午餐是否符合荤素搭配的营养标准呢?”
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营养专家的建议,同桌讨论交流了解饮食与人体健康,并引出小学食堂给学生准备三套午餐的案例,判断这三套午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师:“接下来我们班将要设计一场‘营养午餐的活动,希望大家踊跃参与购物活动哦!”
(2)活动实施
表1为本次“营养午餐”活动的实施过程,其中数学问题涉及“营养午餐的标准”“午餐营养的计算”,多学科整合的相关问题有“如何科学摄入营养”“饮食健康标准的相关知识”“如何制订营养午餐套餐”。
(3)巩固拓展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相信大家经过本次实践学习,已经可以初步对科学摄入营养午餐有所了解,今后注意营养摄入量要达标,但不可过量哦!”
为学生布设作业:学了今天的“营养午餐”,你有什么话要对你周围的同学和亲人说?对他们的日常饮食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二)教学效果
通过设计本次“营养午餐”活动用于“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对二年级200名小学生展开此次教学实践活动调查(表2),发现学生对多科整合教学模式十分满意,在本次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并且体验活动的参与性较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得到明显提升。
五、 结论
综上,采用调查问卷与实地访谈等多元研究方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多科整合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立足“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应用”“跨学科知识融合”三个维度,认为应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多科整合教学模式,应当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多科知识整合、贴合真实问题情境的三大原则,提出单元主题多科整合教学法、项目实践多科整合教学法、趣味情境多科整合教学法、5E数理多科整合教学法的教学策略。通过将多科整合教学模式用于实际教学案例,证实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多科整合教学模式的效果显著,不仅在教学目标上有一致性,在内容上有多科知识兼容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具备相融性。
参考文献:
[1]张欣,樊保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案例探讨[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0(27):61-62.
[2]才让东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3):266-267.
[3]林裕凤.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专题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0(19):65-66.
[4]肖亚康.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3+1”培养模式下实践实训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9):96-99,120.
[5]王萍.创意物化成果是如何诞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生成-转化式”教学完整示例[J].人民教育,2018(Z1):94-95.
[6]潘婷婷.基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模块教学有效性研究[J].西江月,2019(14):253.
[7]王珊珊.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6-7.
[8]曾水洪.“爱种子”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7):212-213.
[9]王良化,王三明.音乐学科整合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4):205-206.
[10]陈智慧.基于跨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策略——以“我为童谣配幅画”一课为例[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9(3):51-53.
[11]冉雄.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136-137.
[12]王艳.基于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模块教学有效性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5(6):61.
[13]罗静伟.学科整合策略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教研版),2021(2):130.
作者简介:万建花(198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研究方向:综合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