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的契机与对策研究

2023-08-23 08:32:14唐芷晴吴尚燃赵琳王韵诗陈子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

唐芷晴 吴尚燃 赵琳 王韵诗 陈子华

摘要: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国内外多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陶瓷产业出现了订单减少、运营成本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受到威胁等主要问题。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为陶瓷产业转型发展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并提出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通过优化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的制度支持体系,探索新型数字化运营模式,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分工协作,加强对数字经济人才的吸引与培养等对策建议以实现陶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陶瓷产业;发展契机;转型对策

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国内外多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陶瓷产业作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之一,面临着来自市场需求、运营成本、产业链等多个层面的不确定影响。当前,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大变强与深度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必须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的发展及应用,有助于实现要素耦合效应、技术波及效应和共生经济效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厘清数字经济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在新发展格局下,围绕我国陶瓷行业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与困境,并深入探究数字经济赋能我国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陶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疫情冲击下我国陶瓷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订单需求不稳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陶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致使订单需求出现波动。国内由于处于陶瓷产业下游的房地产行业出现销量下滑,进一步致使家居企业购买量降低,由此,使得陶瓷产业的产品需求大幅下降,部分陶瓷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在我国陶瓷行业中,陶瓷砖产业是占比最大的行业类型。从近年来陶瓷砖行业的产量走势中可以发现我国陶瓷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我国陶瓷砖产量自2017年起不断下跌,2020年1-11月,全国累计陶瓷砖产量为94.30亿平方米,而从产区方面来看,2020年11月陶瓷砖产品产量排名靠前的省有:福建、广东、江西、四川。其中,福建省产量最大,广东省产量其次,为22451.897万平方米,占比为27%;此外,江西、四川、陕西、广西、辽宁、山东等省份相比其他省的产量也较大(图1)。2020年,因其他陶瓷生产国在疫情冲击下订单受到冲击,我国陶瓷砖产量有所提升,但涨势仍然无法回到2019年之前的体量(图2)。从国外需求来看,2021年以来,较多行业的海外订单回暖。从陶瓷产业来看,2021年1-11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数量为1686万吨,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04万吨,同比增长6.6%(图3)。陶瓷产业的出口金额为2744696.4万美元,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546767.8萬美元,同比增长25.4%(图4)。但陶瓷产业的出口数量相较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同期下降了248万吨,同比下降12.82%,疫情的冲击对传统订单需求的稳定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运营成本高企

近年来,陶瓷产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成本上涨。同时,伴随着我国环保部门对企业监管要求的提高,我国陶瓷业企业出现了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况,中美贸易战及疫情的不确定性也使得陶瓷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首先,新冠疫情的出现使得陶瓷企业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被限制,不得不另寻出路,寻找其他的销售渠道,新渠道的开拓需要资金和人力的支持;其次,新冠疫情期间企业为了保证日常生产和员工的防疫安全需要在防疫上投入更多的成本,防疫物资的购买和对员工的招募、接送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由此,致使近年来我国陶瓷企业的生产产能和需求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企业的现金流减缓,进账较少。这进一步加剧了陶瓷企业利润的下降,但企业的贷款利息、厂地租金水电、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却并未减少,导致陶瓷产业相关企业资金流愈发紧张,资金链极度脆弱。

(三)产业链的完整性面临威胁

陶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陶瓷产业链的完整性。陶瓷产业的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而长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较弱。陶瓷产业聚集了包括陶机、物流、研发、培训、化工料、设计等多个配套环节。而疫情的突然来袭,使陶瓷产业的上中下游行业企业间出现了“断点”与“堵点”。以物流环节为例,疫情防控期间,海运方面部分港口由于效率出现明显降低,致使物流出现了明显的拥堵问题,导致船期延迟和交货期违约。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货在途中尚未到达目的港,但目的港已经关闭、货物到港无人提货的情况。以“隔离”和“距离”作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也加大了陶瓷行业进行异地交流的难度,使得产业间的区域交流活动显著减少,让不同区域间协同生产的优势变成了劣势。与此同时,由于网络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内涵与结构都有所改变。陶瓷产业原有的在互联网、快捷交通以及自由贸易形成的供应链与信息链受到冲击,整个产业链条中由于部分企业停工与停产,造成了陶瓷产业的产业链体系面临不完整的威胁。由此将致使陶瓷企业的产业链高端控制权缺失,从而可能进一步导致我国陶瓷产业在产品质量、品牌与技术含量等方面受到掣肘,从而缺乏国际竞争力。

(四)中小企业被淘汰风险加剧

我国虽然是陶瓷大国,但新冠疫情对陶瓷产业形成巨大打击,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挑战。据2020年“陶业长征”统计,全国拥有生产线的陶瓷厂有1155家、生产线2760条,分别比三年前下降了15.45%和15.44%。在疫情订单量减少的前提下由于头部陶瓷企业垄断,其一年的净增长额,几乎相当于数家,甚至数十家中小陶瓷企业的销售额。新一轮的扩张洗牌后,将会有更多的中小型陶瓷企业退出陶瓷产业。与此同时,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加快淘汰落后”,到2025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在头部陶瓷企业迅速扩张和“双碳战略”增加碳交易成本的双重冲击下,一些存在技术落后,管理滞后,机制不适,人才缺乏等问题的中小企业,被淘汰的风险将大幅加剧。

二、数字经济为陶瓷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契机

(一)数字经济有助于实现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数字经济有助于陶瓷企业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从而使陶瓷企业的订单需求得到保证。近年来,客户逐渐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兴消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同质化、单一化的需求正在向差异化、多元化方向转变。陶瓷产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与区块链等技术,对消费者的购物动态、喜好倾向进行跟踪,进而精准分析客户的需求。以此为抓手指导企业进行产品优化,通过灵活、柔性的生产系统进行分别定制,为客户创造价值,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服务以及营销的模式,为客户制造新的消费选项,主动引导消费潮流,进行启发式消费,使客户可以便捷有效地寻得需要的陶瓷制品,从而在全球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陶瓷产业提质增效,重塑陶瓷产业分工协作的新格局。提升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水平,能使得整个陶瓷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更加透明,便于企业的管理。陶瓷业作为制造行业,需要时刻与供应链的上下游保持紧密联系。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快了陶瓷业趋向信息化、数字化程度。陶瓷企业可以及时地接收到供应链上下游的订单信息,以便对自身生产计划及时修改。这种做法减少了企业不必要的生产,减少企业库存成本等固定费用的支出。在生产管理方面,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大大提高陶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能力、实时监测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在销售管理方面,陶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高陶瓷企业对销售数量的预测能力、售后服务等能力,从而实现陶瓷企业销售水平的提升。一些知名陶瓷企业已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从而实现更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如东鹏集团,在2020年,东鹏联合博依特科技共同开发“东鹏岩板生产线大数据中心”。在该数据中心不仅可在中央大屏动态展示全貌,同时,企业可以对与生产有关的数据能够实时而高效地获取并进行分析。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生产运营过程中各环节的有关工艺参数,如实时电耗、实时气耗、空窑率、质检监控等数据都能够同步展现在企业管理决策者面前。这种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运营管理的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三)数字经济能够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数字经济能够助推陶瓷行业企业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我国陶瓷产业的货物贸易中主要以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出口为主,而在未来具有更大发展前景的功能陶瓷、陈设艺术陶瓷等其他陶瓷种类的出口比重一直较低。同时,陶瓷出口始终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与品牌附加值低等问题。如何开辟陶瓷产业的新蓝海以及助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陶瓷产业发展所应重点关注的议题。陶瓷产业通过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将重新塑造陶瓷产业的生产模式、服务模式、创新模式等,通过不断丰富陶瓷产品的种类,满足客户的可行化需求,实现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目标,进而为陶瓷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新的路径选择。数字经济还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组织环境由静态向动态转型、生产流程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型、交易成本由高向低轉型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目标。

三、数字经济促进我国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的制度支持体系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应通过构建能够为产业发展进行数字赋能的制度支持体系。首先,应优化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传统产业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数据安全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政府通过构建数字赋能的制度支持体系,引导传统企业不断进行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其次,我国应建立多边反应协调的数字化平台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政务数字化服务窗口和工作平台,政府的信息化部门应建立共享式的数字化信息监测和监控平台,提升数据挖掘和分析算法能力,同时政府应不断加大对数字技术的投入,出台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激励政策,加强数字经济与陶瓷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分工协作

为了加强陶瓷产业相关企业间更高效协同合作,各企业应充分把握当前时代下的数字化产业生态、智能制造、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技术领域,促进陶瓷企业在产业分工方面的模式创新。区域性的陶瓷企业可以联合搭建一系列的网络科技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更好地进行信息的共享以及明确合作任务的分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实现协调分配资源、调整生产计划目标,还能够及时反馈各个陶瓷企业的生产情况,从而及时解决行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使数字经济在产业的分工协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线上一体化平台,实现陶瓷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规模效应,增加产业的经济收益。

(三)探索新型数字化运营模式

新冠疫情的暴发严重影响了各陶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陶瓷企业探索新型数字化运营模式已刻不容缓。与传统模式相比,构建新型数字化运营模式能够在自动化、可视化生产环节的基础上,更加贴合消费者的需求,经营决策也从依靠经验转变成依靠数据,摒弃了传统经营模式不确定性强、缺乏创新、互动性弱等缺点。首先,在顾客体验度方面,企业可通过全新的消费渠道,借助直播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在增加线上订单的同时提高企业自身品牌知名度,利用线上可洞析的数据流量实现精益化营销和个性化服务,重塑产业的营销流程和售后服务机制。其次,陶瓷企业还可以利用数据透明化增强上下游的信息资源共享,减少浪费和支出,实现高效生产。最后,陶瓷产业的相关组织应关联企业内部各个要素间的数字化,充分挖掘各种要素的价值,通过战略联盟探索新型数字化运营模式。

(四)加强对数字经济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陶瓷产业相关企业应加强对数字经济人才的吸引与培养。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研发能力的提高,数字经济背景下陶瓷企业应进行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在人工智能、分布式云计算等领域的研发能力。而在通过数字经济赋能陶瓷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有坚实的数字化人才作为保障。一方面,推动劳动力市场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加强产教融合。要高度重视数字技术与其他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融合,培养更多具有颠覆性数字技能的前沿型数字人才,加速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应加强我国陶瓷行业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数字化人才的同时,注重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从而有效缓解当前陶瓷产业数字化人才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陶瓷行业企业应为产业数字化人才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从培训规划与升职渠道等方面使数字化人才获得成长与价值提升。最后,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推行“股权、期权、奖励加提成”的多元化人才薪酬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迎旭.后疫情时代潮州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广东经济,2021(10):80-85.

[2]黄弘,许德,张诚.新冠肺炎疫情对陶瓷产业的影响研究及对策[J].陶瓷,2020(10):18-24.

[3]韩静,曾国盛.数字经济对我国陶瓷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中国陶瓷工业,2021,28(04):62-66.

[4]Sjodin D.R.,Parida V.,Leksell M.,et al.Smart Factory Implementation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 Preliminary Maturity Model for Leveraging Digitalization in Manufacturing[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8,61(05):22-31.

[5]戚聿东,肖旭.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管理世界,2020,36(06):135-152+250.

[6] 吕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向与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8):13-19.

[7]盛磊.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2):13-17+34.

[8]汤莉.中国制造升级的佛山样本[N].国际商报,2018-01-22(002).

[9]周静.全球产业链演进新模式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17(03):79-87.

[10]綦良群,王成东.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模式及测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122-128.

[11]马璞.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用创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改变未来出行[J].汽车制造业,2020(15):16-17.

[12]魏巍,刘尚海.宁波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模式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9(08):18-23.

[13]李东红,周业静.企业如何推进智慧工厂建设与运行[N].中国工业报,2019-06-05(003).

[14]李洪波.智能化三問——宁波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路径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9(04):61-62.

[15]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课题组.数字经济——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数字经济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路径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GD20CYJ19)。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吴尚燃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
数字化—数字经济及其它
中文信息(2017年8期)2017-08-31 22:45:05
数字经济环境下中国跨境贸易税收问题研究
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
开放导报(2017年2期)2017-04-20 15:52:09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法的改革
法制与社会(2017年9期)2017-04-18 11:16:06
国外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大众科学(2017年3期)2017-03-21 23:10:18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 03:35:26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22: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