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芳芳
摘要:《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指出: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因此,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适当降低赤字率,以实现宏观经济大盘稳定。文章以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6方面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宏观经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正在持续增强、国际地位正在逐步提高、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产业正在转型升级,这为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要“推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的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要稳健有效”。基于此,要以“稳”字为基调,打好政策组合拳,以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下面将对宏观经济政策展开具体论述。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可帮助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进而确保宏观经济大盘具有稳定性。因此,为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落实财政政策。
(一)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为确保政策红利能尽快直抵最需要的企业和群众,并稳定企业积极发展决心,首先,要坚持减税和退税并举,即对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要实行减税降费,以实现“减税费,增信心”,确保企业始终具有发展的活力;对于制造业等行业,要有力提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帮助企业破解资金难题,增加企业现金流,并助力企业渡过发展难关。其次,要实现“政策精准把脉”,即为保证市场主体更具有活力,更能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则要确保税费支持政策更具有精准性和导向性。例如:制造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行业,其不仅是立国之本,还是强国之基,因此,税费支持政策要持续聚焦制造业,全力支持制造业发展。通过积极落实税收政策,企业将会有更多的资金购买生产经营设备,这有助于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有序推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二)提高支出精准度
受到国内、国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正在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这要求财政部门必须以持续促进民生改善为目标,提高财政支出精准度,聚焦短板弱项发力,以充分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例如:要优先支持地方“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切实落实基础设施投资;要切实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支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工作,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大力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三)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为积极推动“项目奋进年”工作,各地区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例如:为提升人们幸福指数,财政部门应以“民生”为导向,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道路景观改造工程建设,打造良好城市环境;为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供给效率,财政部门应合规利用融资,稳步推进PPP项目。
(四)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减税降费的情况下,为充分保障地方财力,中央财政要重点向困难地区、欠发达地区进行转移支付倾斜,确保地方能在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情况下,依旧能做好基本民生工作。同时,这也可以确保地方政府能够有更多的财力把“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目标任务落细、落实。
(五)党政机关过紧日子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新形势下,各级党政机关要始终牢记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目的,把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内化为一种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并将省下来的钱支持民生和市场主体,以充分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發展。例如:财政部门要科学规划非重点支出、非刚性支出,并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重点支出、刚性支出中。此外,党政机关要精打细算过日子。要统筹谋划,严格控制会议、培训等方面的支出,真正地将钱花到点子上,花到改善人们生活上。同时,为充分保证“钱”的使用效益,保证“1分钱能花出2分钱”的效果,要落实资金、活动绩效评估,以便日后进行改善。
二、货币金融政策
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货币金融政策在市场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不仅可以稳定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对金融机构进行有效指导,进而有效避免金融风险。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要以具体金融政策为抓手,积极发挥银行金融机构职能,实现货币金融政策落地落实。
(一)思想上落实货币金融政策
各级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必须能充分认识到货币金融政策的重要性,并能主动消除畏难情绪或无所作为心态,从战略高度出发,切实落实货币金融政策。例如:银行金融机构要主动与其他银行金融机构、企业沟通、交流、合作,切实了解企业发展困扰,并对企业展开有效的金融支持,促使企业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为国民经济增长目标蓄积巨大动能。例如: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部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企业因资金不足问题宣布破产,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为进一步遏制该种不良事态的扩散,银行金融机构则应加强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信贷投放,构建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帮助企业渡过发展难关。
(二)构建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
1.消除金融支持走秀行为,切实落实解困金融措施。例如: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是稳经济大盘基础中的基础,是民众收入提高的依托者,但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其受到了重创,甚至部分企业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生存艰难。基于此,银行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展开深入调查,摸清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帮护解困”金融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真正减负,使其能尽早恢复生机活力。
2.消除悬空行为,切实落实普惠金融措施。新时期,银行金融机构要以“普惠金融全覆盖”为目标,有效落实相关政策。例如: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银行金融机构应当在彻底了解企业金融需求的情况下,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专业化特色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点、痛点问题。为积极落实支农惠农工作,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打造“营业网点+农金员+移动厅堂”三位一体的支农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粮补、低保、养老金等各类补贴“金额小、笔数多、发放频率高”的问题。
三、稳投资促消费政策
稳投资促消费政策是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进一步加固经济基本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政策,是厚植内需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积极落实稳投资促消费政策,可持续扩大市场规模,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抓好固定资产投资
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聚焦强链扩大产业投资,发挥“链主”“链长制”的重要作用,抓好固定资产投资是有效举措。首先,加大项目梳理力度,将应统未统的项目纳入到投资统计范围内;其次,要狠抓项目进度和质量,避免项目存在建设问题,实现有效投资;再次,要持续强化投资入统工作,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保证项目应统尽统;最后,要抓好项目储备工作,为前期工作完善、建设条件成熟的项目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有序推动项目建设工作。
(二)谋划重点基础建设项目
1.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为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要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例如: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影响农民生活环境的问题,要统筹谋划,打造治理试点,积极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技术和治理路径。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持续改善出行条件、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要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针对高速公路,要重点建设城市群之间的高速公路出口建设;针对普通国省公路,要积极建设具有城际通道功能的公路;针对农村公路,要聚焦“设施美、路域美、绿化美”的目标,多措并举完善农村公路路网。
(三)积极提升补贴力度
受到有限资金的影响和限制,部分人才在住房刚需面前“手足无措”“捉襟见肘”,因此,为切实解决人才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加大在人才购房、人才租赁租房、人才契税方面的补贴。同时,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加强对相关企业的引导和管理。例如:要构建完善的购房平台,确保企业能按照人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工作;要引导企业按照“控高度,降密度、绿色建筑”的要求和原则,积极建设改善性住房,提高人们居住舒适度。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保证粮食能源安全,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前提,切实落实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可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提高粮食安全保障力度
首先,要强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以此实现对农民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使其愿意种粮、种好粮,并推动农业市场良好发展;其次,要积极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护法》和农业补贴政策,有效防止耕地撂荒情况的出现,并切实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最后,要保障化肥供应,即要从源头入手,从实际出发,帮助企业解决化肥生产质量低、效率低,原材料不足等问题,确保化肥的质量和数量都能满足农民对化肥的需求。同时,要严格控制化肥出口量,坚持优先满足国内化肥市场供应。
(二)积极巩固煤炭供应基础
电力需求和工业产出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天然气价格高涨,倒逼煤炭消费规模激增,导致煤炭结构性短缺。基于此,要做好巩固煤炭供应基础的工作。首先,要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穩定全国煤炭日产量,确保产能合理、产量充裕、安全保供,并积极发挥煤炭在能源安全方面的兜底作用;其次,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打造作业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监管。同时,也要依赖于信息化技术,打造可视化系统,实现一体化集中管控,充分保证煤炭生产、运输安全。
(三)加强电力安全供应保障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电网逐步从“小网”变成“大网”,为避免负荷接入、设备新增出现问题,要加强电力安全供应保障。首先,要编制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成立应急抢修工作小组,保证事故处置快速响应,供电出现故障后,可以快速恢复供电;其次,要加强重点线路检查,彻底消除设备存在的隐患。对于老旧设备,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针对性巡查方案;对于电缆通道,要落实定期摸排,保证可以时刻掌握电缆的运行状态;最后,要优化民生用电服务,即要组建专门安全用电检查小组,全面梳理客户用电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民生用电。
(四)提高天然气保障能力
实现城市集中供气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新形势下,天然气企业应当立足当前、长远谋划,主动提高天然气保障能力。例如: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天然气企业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燃气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用电服务,并为人们用气聚足幸福“底气”,进而间接推动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
为更好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帮助企业纾困,解决生存发展问题,有效落实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是必然选择。政府部门、企业要产生合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供应链服务新生态。
(一)确保交通物流畅通
《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全力确保货运物流通畅无阻,切实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确保交通物流畅通是发展社会经济,维护国民经济稳定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有力措施。因此,要积极完善物流通行管控措施,加快筹备设置、物流中转场地,从根本上解决物流供应链突出问题,以促进产业良性循环。
(二)激活建筑企业增长活力
為有效解决各地区建筑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并实现共同发展,要通过建筑业优惠政策的有效落实,鼓励本地建筑业企业“走出去”,使其能掌握更为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施工技术等,从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保证自身稳定发展。此外,还可以推动建筑业企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为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更为坚实的力量。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建筑企业的引导,促使其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能够以此为依托,不断向一流企业模式进行转型,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三)支持企业创新创业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指出,要强化对企业创新风险投资等的金融支持。企业依托于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既可以确保自身高质量转型发展,使自身成为创新型企业,又可以构建创新产业新生态,为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并畅通循环、稳定市场预期,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管理,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更好稳定经济社会大局。针对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要细化清单管理,积极完善“白名单”制度,确保重点企业能起到以点带链、以链带面的龙头作用。同时,还应当充分重视国计民生重点领域,并给予其一定的支持。例如:政府部门应集中资源优先保障基础工业产品、卫生防疫应急、生活物资等重点行业。针对深化政企协作问题,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深入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切实且全方面了解市场主体的关切点和卡点问题及堵点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预防断链断供情况的发生。针对市场主体综合成本较高问题,政府部门要多措并举,切实落实国家已明确的相关政策,激发中小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着力稳定市场主体。针对扩大需求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调节力度,积极挖掘内需和外需潜力,促使经济可以早日回归正常轨道。例如:在投资方面,应提高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加强专项债发放和使用,充分满足新基建等领域的扩大需求。
六、保基本民生政策
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积极落实保基本民生政策,可不断改善民生、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进而有序推进现代化建设,进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具有保障。
(一)完善住房公积金政策
住房公积金是长期住房储金,其可用于低利率贷款购房、提取支付房租等,为人民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通过积极完善住房公积金政策,可实现更大范围、更优服务、更加惠民、更严监管。例如:灵活就业形态蓬勃发展背景下,住房需求大量增加。通过切实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就业人员可以在城市中安居稳业,进一步激发了新经济主体活力。与此同时,新住房公积金政策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视为重点内容,不仅推进了住房公积金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方向发展,还能促使人民群众具有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有效落实,推进了廉政惩防体系、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全国监管服务平台的完善,使得金融风险的防控力度明显提升,可更好地助力全体人民实现住有所居。
(二)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既是保基本民生政策的重要内容,又是促使保基本民生政策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二者存在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下好四步棋。首先,要下好“安心棋”。针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要用恒心和耐心持续做好救助供养工作,每月要按照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定时发放生活补贴。同时,应当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主动纳入到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其次,要下好“舒心棋”,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其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帮助其缓解基本生活困难,度过生活难关。此外,对于生活困难且没有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在其申请过后,也应当按照城市低保标准,对其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再次,要下好“暖心棋”,包括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适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等,保证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不会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最后,要下好“定心棋”,即要加强对资金发放的监管,确保所有救助补助资金都能够直达基层,直接惠民利民,保证生活有困难的群众可以及时得到生活补助。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应当积极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即基层干部、社区网格员等应当主动开展走访摸排工作,通过信息数据共享、信息收据对比分析,进一步找到生活困难的群众,并落实及时干预、精准救助、综合帮扶,切实有效地帮助其改善生活。
七、结语
新形势下,切实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可助力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立足于实际,从细处着眼,有针对性、有层次地推动宏观经济政策落实,稳定经济大盘,提升国民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木西.健全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推进国民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11(02):16-21.
[2]秦智霞.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调控及政策优化研究[J].知识经济,2020(15):32-33.
(作者单位:烟台市牟平区医疗保险事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