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丹丹
企业要想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那么会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所以,企业应该时刻注意市场动向,加强风险分析与管理,积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保障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大致阐述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而对现阶段企业内部存在的各项问题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期望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一、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
(一)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实践过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基层员工各方通力合作贯彻执行。全面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关乎资金周转、战略目标制定、报告分析等多方面的潜在危机分析。全面风险管理具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和范围规定,以此为企业的业务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根据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普遍经营模式,企业管理人员为全面风险管理划分了八个重点方面,即经营环境管理、战略目标选择、业务风险评估、经营事项评估、风险解决方案、风险控制途径、信息获取渠道以及风险管理监督。只有企业全面把控上述要素,才能提高整个团队的经营水平,才能高效开展风险管理,保障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与贯彻。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贯穿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过程,主要涵盖了环境制约、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反馈和财务监控五个方面。五项方面之间相辅相成互相牵制,共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发展。企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也由企业董事会、管理领导和基础员工共同践行,以此实现企业对各项经营活动的全面管理。因此,企业董事会、管理领导和基础员工都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对象,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内部控制的运行目的。内部控制制度旨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把控,是一种全方位的控制途径。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一种预防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关键,需要对企业战略目标选择、业务开展过程、数据报告分析等事项进行全面把控,同时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前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评估,以此完成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调整与优化,保障企业能够长久发展。内部控制体系是发挥企业各个部门审计职能和实现企业全面管理的、减少企业运营风险产生的重要工具。
(三)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建设初期原本是互不相干的,但是随着企业内部各项风险与问题的出现,在解决措施制定阶段,人们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潜在联系深入挖掘,发现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对企业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因此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在管理手段中融入了内部控制制度,以此减少风险的发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风险预测、风险把控、风险评析等。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采取严格监管,降低各项业务的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此保障企业的长久发展。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杜绝风险的坚实后盾,风险管理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措施的基础保障。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减少财务危机的首要选择,更是开发企业市场潜力和提高经济收益的关键途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是企业实现长久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
二、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研究
(一)对风险管理认识不够深入
对于现阶段的企业来说,不少企业工作人员实际上根本没有理解风险管理的具体含义,对风险管理只存在一个模糊的印象。所以风险管理在大部分企业中只是空有虚名,并没有得到企业各个部门的重视。这就导致风险管理无法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深入有效地开展,阻碍了企业长久发展的步伐。大部分企业工作人员深受我国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秉持旧式的风险认知思维,缺乏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仍一成不变地执行着不符合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风险管理方案,抑制了企业在新市场下的成长活力。风险管理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企业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反思进而对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深化完善,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发展中的效用。现今中国社会还处于发展阶段,企业中不少人员对新事物缺乏更深层的适应能力,对风险管理的了解不够充分,因此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开展过程中得不到坚定的支撑与认可,导致风险管理措施难以贯彻落实。
(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上市企业已经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形成了惯性的管理模式,已具有一套稳定的管理流程。这种长期不变的管理状况对企业开展模式创新与改革具有消极影响,阻碍了风险管理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阻碍了企业与时俱进的步伐,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大部分企业内部并未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缺少严密的监管制度,对财务工作监督较为松散,这会严重降低管理人員对风险把控的积极性。最终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直接阻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开展,降低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另外,我国部分企业缺乏一套严密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人才的引进也不够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一代年轻人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思维方式,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只有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推陈出新,使企业的发展拥有充足的高水平人才储备,进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风险管理的模式创新提供新型思路。
(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各个部门都有独立的办公地点,并且各个部门之间也没有建立全面的信息传递系统,这是降低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的首要问题。我国大部分企业现阶段均使用垂直管理模式,此种模式虽然具有简单直接的优点,但会导致部门领导与基层员工之间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使企业各部门缺乏良好的信息传递,直接影响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精密配合。另外,企业内部各部门都具有各自的职能范围,这就更加导致了部门之间的孤立状态,阻碍了信息流通。鉴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离不开及时的信息传递与反馈,需要企业建立一套流畅的信息沟通机制,为市场走向与风险管理之间提供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要想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自身的控制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不够成熟完善,存在数据造假、信息失真等混乱现象,导致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信任,使得风险管理缺乏严密有效的开展基础。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关乎企业资金流通的重要途径,部门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基层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员工准则,加强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共同保障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高效开展。只有从提升人员综合素养与加强部门交流两方面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障企业各项业务的高效开展,提高企业总体风险管理水平。
三、企业风险管理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对风险管理的深入认知和宣传
企业员工是开展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操作者,只有员工自身对风险管理的认知到位,才能使内部控制措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风险管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帮助员工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正确的理解与认知,促进员工思想认识的与时俱进。管理者要通过定期开展企业风险管理科普活动或讲座加强员工对风险管理的深入了解,还可以鼓励员工定期提交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探究心得,强化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只有加强风险管理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全面宣传,才能使风险管理模式创新的观念深入人心,进而促进风险管理与企业人员的融合发展,保证企业在多变的市场形势下站稳脚跟。另外,企业管理人员还要在员工培训过程中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使员工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若要将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中的效用最大化,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进步,就必须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落实提供基础保障。企业应该注重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基于生产经营情况与风险把控,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考核,强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同时部门领导要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后的成本控制及效益提高进行及时分析,充分发挥出工作人员的作用。还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调动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制度管控,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要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划分明确的职责范围,避免出现问题责任模糊不清的现象。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企业各个部门的领导还要确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对工作人员从绩效、业务、守则等方面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
信息传递与共享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要想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实现高效运营,就必须在各部门之间建立一套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使企业在业务开展进程中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从而保障管理方案能够及时调整。企业的传统垂直管理模式是信息传递的最大阻碍。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从垂直化管理到扁平化管理的转变,在保障工作效率稳定提升的同时删减部分冗杂的多余环节,从根本上改进信息传递模式。另外,企业管理人员为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搭建企业信息化交流平台,丰富信息共享方式实现加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比如财务部门可以在工作交流群这个平台上与业务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加深对业务开展进程的了解,并根据实时变化进行分析,确保编制能够更具准确性。企业还可以利用科学技术的支持积极创建企业官网平台,将企业各个部门工作进程或相关内容公布于官网页面端,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同时通过科技手段保障各部门信息能够及时传递与反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企业的业务部门必须与财务部门进行合理的资料数据共享,确定科学的企业战略目标,以此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结果反馈。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相关制度的优化调整进程。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必须颁布統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同时以事实数据作为证明,以此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可比性。另外,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与评价结果判断机构必须保持独立,做到公平公正,避免忽视结果、评价无根据等混乱现象的出现。并且企业应该为内部控制评价制定各项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全面性,避免以偏概全。只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贯彻全面性、独立性、公正性等多项原则,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有效,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保障企业的长久发展。
结语:
鉴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受到了更多考验。只有企业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环境中保持良性发展。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根基,必须重视风险管理,促进企业运营模式的创新与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内部控制制度的开展仍旧面临诸多影响,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分析问题,不断总结,从风险管理角度落实各项内部控制措施,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高效运转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作者单位: 江苏煤炭地质物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