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2023-08-22 09:06苏美蓉杨立辉党曦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5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

苏美蓉 杨立辉 党曦

[摘 要] 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激增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资源与环境这一较新的专业以及东莞理工学院这一较年轻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首先梳理现存问题,随后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系统思考—实践应用—能力提升”(problem-thinking-practice-improvement,PTPI)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检验”为逻辑指引,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专业实践、质量评价等环节多方改革,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善于思辨、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的综合能力,培养其专业使命感。该模式可为其他地方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PTPI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PTPI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20JGXM109);2019年度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計划项目“协同创新背景下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分析”(2019JGXM95)

[作者简介] 苏美蓉(1982—),女,湖北荆门人,工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研究;杨立辉(1989—),女,山东德州人,工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讲师,主要从事污水处理与资源回收研究;党 曦(1982—),女,陕西富平人,法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组织社会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5-0180-05[收稿日期] 2022-12-27

引言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学位类型[1]。自1991年我国专业学位正式设置以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演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日益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1-2]。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的指引下,各高校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积极的探索,培养模式已经历从套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到构建应用导向的多元主体参与培养模式的变迁[2-5]。虽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家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增速以及国外培养体系的完善程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6],仍需进一步探索有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尤其是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命的地方高校,为满足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需做出更加深刻的探索。本文针对较新的资源与环境专业,以应用型高校——东莞理工学院为例,进行硕士专业学位(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当前资源与环境专硕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专硕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尤其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18年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后新设的专业,其培养实践时间更短,在研究生培养上难免存在一些问题[7]。

(一)培养模式固化,课程设置不完善

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高校会对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加以区别,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得不到位,尤其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限制,使得二者的培养模式区分度不高。在课程学习环节,有的高校仅以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分稍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区分;而在课程学习内容上,有的高校专业课设置不合理,且专业课与专业实践目标的结合性较弱。例如,部分高校资源与环境专硕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内容仍以理论学习为主,对工程实践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以及对实操课的课时要求不足,难以满足专硕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际需求。

(二)教学与考核方式较传统,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

研究生教育阶段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深入思考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支撑力不够。首先,研究生授课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间、学生间讨论较少,学生实践较少,不利于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较差。其次,课程考核形式尚需完善,虽然课堂参与和实践成绩的比例已有所提高,但仍以期末考试成绩或论文评分为主,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此外,对于毕业论文的形式设置较单一,例如,东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早期版本中限定了学生只能以毕业论文的形式申请毕业答辩。

(三)专业实践落实不到位,研究生缺乏实践经验

专硕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能力。虽然很多高校已明确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进行一定时长的实践,并与相关企业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但企业和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理解和相关诉求不一致,以及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经费投入不稳定等,导致专硕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执行率较低,学生接受专业实践的锻炼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科学研究偏理论,实用性较弱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关键部分,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虽然很多高校已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选题要来源于现实问题,但一些导师缺乏实践背景或对专硕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不足,使得不少学生的科研选题属于理论范畴,学术性较强而实用性较弱。另外,即使导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确定有实践背景和应用价值的选题,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未达到相应要求,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并未真正领会科研工作的实践意义。

二、基于PTPI的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框架

针对类似上述问题,諸多学者和教育者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反思和实践探索[8]。无论倾向于哪种教育教学理论,无论所构建的培养模式是何类型,研究生培养最终都要回归两个核心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其中,又以“培养什么人”为根本问题。无论是部属高校还是地方院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均应包括“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之内涵。鉴于此,本文回归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根本问题,围绕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使命,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导向,提出了基于PTPI的资源与环境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其框架如图1所示。

具体而言,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检验”的逻辑指引下,构建以“问题导向(problem)—系统思考(thinking)—实践应用(practice)—能力提升(improvement)”为主线的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专业实践、质量评价等环节进行多方位改革,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善于思辨、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的综合素质。

三、基于PTPI的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详解

东莞理工学院是以“世界工厂”闻名的东莞市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学校于1992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成立,201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8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独立招收首届环境工程(后更名为资源与环境)专硕研究生。下面以东莞理工学院的资源与环境专硕研究生培养为例,对PTPI培养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明确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中多角度强化问题导向

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以目标为指引,以方案为主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工程实践问题导向,引导和培养学生立足实践提炼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为把握人才培养方向,东莞理工学院不断修订《培养方案》,明确了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面向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及管理领域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悉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相关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资源与环境专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具体培养要求,并将其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一方面,学生入学时就会被告知《培养方案》,并被要求按照工程实践能力强等目标与导师商定其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系统指导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通过不断优化教师的专业实践背景去引导学生要基于工程实践提出研究命题。具体措施包括:(1)引进在环保企业或研究机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例如,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东莞道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引进了专任教师。(2)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管理者共同开设课程或邀请其做专题报告,例如,“水处理技术前沿”课程邀请了在黑臭水处理领域经验丰富的中微环保生物技术公司研发主任做报告。(3)要求广大教师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例如,要求青年教师通过东莞市设立的“科技特派员”项目,积极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践。

(二)完善课程建设,教学过程中多环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以课程设置为窗口,以教学方式改革为手段,启发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和勤于钻研的工匠精神。

首先,从课程设置上体现对学生系统思考能力的要求,一方面开设“系统生态学”“流域水环境学”等以系统观为指导的课程,另一方面构建“现代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学科前沿”“工程伦理”等涵盖理论、工程、技术、创新、伦理的课程体系,通过较合理的课程结构,辅助学生形成系统思考的习惯。

其次,改革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我突破。一方面,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转变,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授课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挖掘课堂教学深度。例如,在“现代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课上,提出“当前水处理流程中的主流高级氧化技术优缺点”的问题,学生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技术的多方位对比,提高了系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课程的链条设计上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系统思考和深入分析的能力。例如,在“系统生态学”课上,在理论学习阶段引出三峡工程、新能源汽车、海水淡化等知识点,并简介和分析这些知识点的不同角度的观点,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实践和考核阶段延续感兴趣的选题。

(三)夯实专业实践,实践过程中多层次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所谓“实践出真知”,建立实践基地,做实专业实践,在实践中反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首先,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有效场所。学校首先依据单位的行业资质、研发平台、创新需求等准入条件进行合作单位的筛选,随后与相关单位充分磋商,拟定共建协议,在企业或科研院所成立专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基地与学校共同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9]。目前,东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已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东建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信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共同建立了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其次,落实双导师制,提供理论结合实践的师资保障。东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明确规定了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的“双导师制”培养方式,其中,不仅校外导师要求从产业(行业)中聘请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以及熟悉行业发展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高级专家担任,而且校内导师还要由承担企事业单位应用型科研项目、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承担。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学术指导、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一起负责专业实践、项目研究、毕业论文等环节。

最后,构建分层次的专业实践管理体系,提供落实专业实践的制度保障。东莞理工学院不仅在《培养方案》中总体明确了专業实践是专硕研究生必修的教学环节,完成专业实践是毕业与学位申请的必要条件;还制定了《东莞理工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东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办法(试行)》等配套细则,从专业实践时间、内容、方式、考核等角度全方位明确了实践的具体工作要求。

(四)改革质量评价方式,评价引导上多维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质量评价制度往往对具体工作的开展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改革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从课程学习、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综合考核、毕业论文等全过程引导学生多维度提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方面,构建具有专硕研究生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强调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开题报告阶段明确“学位论文选题应来自环境工程相关的应用课题或工程实践,必须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在中期检查和综合考核环节要求检查专业实践进展及成效,在毕业答辩环节要求明确论文选题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其次,丰富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鼓励学生在工程实践上进行多方位探索和多角度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东莞理工学院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论文的内容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并将其以论文的形式呈现。

另一方面,改革课程评价标准,并随着课程的推进,不断提升学生的高阶能力。首先,降低期末论文或考试成绩的比重,提高平时实践成绩的比重,激发学生课程参与度和能力提升动力。其次,加强课程各环节考核内容的衔接性设计,以此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个选题深入探索。例如,在“系统生态学”课程上,第一节课就告知学生课程评价标准,并要求学生在分组讨论、个人汇报、期末论文各环节围绕同一个选题展开,在各环节渐进式地考查学生知识的全面性、方法的掌握度、问题的理解深度、思路的系统性、方法的创新性等,以此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提升综合能力。

四、总结与建议

在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的新时代,国家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责任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但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设立时间短,且该专业本身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契机。本文回归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本质,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提出基于PTPI的资源与环境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围绕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专业实践、质量评价等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职业胜任力。该模式可为地方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一定参考,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检验证实和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莉.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演进与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7):78-84.

[2]岳建伟,赵丽敏,董正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11):113-116.

[3]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A/OL].(2009-03-19)[2022-1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0903/t20090319_82629.html.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A/OL].(2020-10-01)[2022-1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10/t20201009_493536.html?eqid=fb2554280006d9bd0000000364300c9d.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A/OL].(2019-02-23)[2022-1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6]夏露,王旭升,郭华明.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设[J].安全与环境工程,2021,28(4):110-114.

[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学位〔2018〕7号:[A/OL].(2018-03-20)[2022-1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yjss_xwgl/moe_818/201803/t20180326_331244.html.

[8] 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35(11):88-94.

[9]邵永健,李国建,毛小勇,等.土木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8(11):232-234.

Abstract: The rapidly increasing demands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personnel induc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especially i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of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relatively new maj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oosing a young local applied university--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ent cultivation are firstly summarized, and towards the goal of improving postgraduate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 new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PTPI perspective is subsequently proposed, i.e., problem-oriented, systematic thinking, actual practice, ability improvement. Guided by the logic of proposing problem-analyzing, problem-solving, effect-check, the new training mode aims to reform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of training goals, course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quality evaluation, and final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think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he proposed training mode can be referr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related majors of other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PTPI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
浅析交叉学科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现状调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