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萌
[摘 要]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助力是显而易见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应贯穿教学活动始终。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与策略优化,以丰富评价形式,明确评价目标,使音乐教学评价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维评价;教学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8-0030-03
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自身专业素养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评价时容易走向两种极端——不是缺乏评价,就是为评而评。显然,这样的教学评价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是低效的,甚至对学生产生反作用。音乐课堂中,学生的认知、兴趣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学习效果自然不同。与之对应的教学评价,也要因人而异、有所变化,不能按照统一的模式、标准给予学生评价。因此,教师要对当前音乐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知,精准把握教情和学情,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在多维评价中彰显音乐教学导向。
一、当前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
1.偏离目标
学习过程中,目标指引必不可少。课堂中所有的环节设计、信息资源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评价也同样如此,要向着整体教学目标进发。然而,很多教师缺乏大局观和整体教学意识,对学生的评价只停留在个人的表现上,如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回答问题是否契合标准答案等。这样导致评价不能从宏观视角出发,对教学目标展开定位,使教学评价失去应有的价值。
2.形式单一
从形式上透视教学评价就会发现,口头语言评价是教师最常用的评价形式,且“唱得很好”“不错”“有进步”等大众化的评价语言已经成为口头语言评价的标配。评价语言本身没有问题,但长此以往,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很难受到鼓舞,学习热情自然难以被调动起来。同时,单一的评价形式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固化的认知模式中,思维的灵活度得不到提升,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探索知识,甚至产生放弃音乐学习的念头。
3.反馈低效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认知、兴趣爱好、学力基础等因素,教学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再加上教学评价滞后,会让学生的学习向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师依然将评价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动态生成。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教学评价的效度,使学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二、音乐教学多维评价的融通策略
1.明确评价目标,夯实学习感知基础
有了教学评价的保驾护航,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与学才能趋于平衡。在对学生的學情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后,教师要诊断学生认知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学习成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有清晰明了的认知,进而找到补救的方法,调控教学环节,选择更好的评价契机。但是,当前的课堂评价,教师总是以评价这一单一的目标为导向,只要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就算达成目标,完全不关注整体的、宏观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评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需要以课程学习目标为基础。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一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多个方面的,每个目标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对学生产生的正向激发作用也是显著的。既然教学目标是多维的,相应的评价目标也要多样化,体现出层次性。例如,教学《一把雨伞圆溜溜》时,教师没有急着让学生学唱歌曲,而是对歌曲进行定位,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订中。这首歌是第5课的内容,经过前面几个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教学流程和操作步骤等了然于心。因此,这节课,教师采用民主讨论的形式制订学习目标。学生热情似火,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罗列学习目标:感受歌曲欢快、俏皮、灵动、诙谐的情绪,用正确、恰当的方式演唱歌曲的旋律,体会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以及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带来的愉悦之情……学生各抒己见,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宏观思维,但在认知上依然存在短板,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不足。教师梳理学生罗列的学习目标,并进行补充、矫正,使教学目标很快得到完善,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目标是评价目标的重要指引,教师继续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给出指引。设计评价目标框架时,聪明的学生一定会以大的教学目标为基点,进行适当延伸。
在高品质的课堂教学中,评价目标和学习目标应有同样的认知要求,因为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二者必须进行匹配。这样教学评价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奠定学生学习感知的基础,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教师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定位评价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参照。
2.制订评价标准,激活学生多元思维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求,教学评价要坚持素养导向的原则,借助教学评价促进学习活动快速开展,实践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要从多主体中寻找切入点,注重表现性评价。评价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为了使评价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制订详尽的评价标准。有了评价标准作指引,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标准的制订要以新课标为依据。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凸显他们独特的个性。因此,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节奏旋律的感知,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当学生饱含情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时,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也就是说,制订评价标准时,教师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找到多种因素的结合点,提高评价的效度。
每首歌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也都有个性认知,教学评价就是要在寻找共性特征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个性属性。评价标准是评价的有效参考,没有评价标准作为参照,评价活动可能会变得凌乱不堪,价值度也会大打折扣。例如,教学《明天会更好》时,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群星为公益演唱的歌曲《明天会更好》。在活跃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情绪得到调动,演唱热情高涨。教师顺势搭建平台,让学生尝试演唱。学生跟着感觉走,演唱过程中没有专业指导,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出评价标准,如情感是否到位、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是否把握准确、是否有肢体动作的加持等。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学生只要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进行对照即可。教学评价本身就是系统化的过程,评价标准让学生有了反思的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相对简单,评价标准的设置需要教师做出积极筹划。有了具体化的评价尺度和界限,教学评价助力课堂的作用才会凸显出来。
评价标准的设置,视角选择是关键。从音乐学习整体的角度出发,设置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订中。当教学评价标准呈现出来后,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把握评价标准。
3.丰富评价形式,优化课堂教学范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形式,这不仅是教学理念的升级,更是评价体系的革新。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学习结果,以成绩论优劣。新课改对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进行了升级,强调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教学评价中,评价形式是重头戏。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评价的价值,教师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升级、创新。
口头语言评价最直接,能够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频率最高。然而,单一的评价形式相对片面,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态度和情感等方面做出综合判断。因此,从口头语言评价出发,进行形式上的升级、革新是有必要的。当然,口头语言评价只是众多评价形式中的一种,除了口头语言评价,还有很多可选项。如书面评价、肢体评价、反思性评价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触动,促使学生从不同视角出发探究音乐知识。
例如,教学《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时,教师先示范演唱,让学生沉醉其中,再采用跟唱、合唱的方式,继续渲染课堂学习氛围。针对性的欣赏引导,让学生信心十足,演唱热情高涨。教师让学生选派两名代表,进行示范性演唱。个唱开始之前,教师提出聆听要求:“认真聆听这两名同学的演唱,从优缺点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带着任务聆听远比自由聆听更有效果,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听得更细致、认真。在聆听过程中,学生不时做笔记。听完两名代表的演唱后,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踊跃发言,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因为有了聆听的任务和要求,学生聆听的目的性极强,获得的感悟也更加深刻,评价热情极高。学生主体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无疑能保障课堂教学的品质。上述教学,教师抓住学生爱表现、爱表达的特点,给他们搭建交流讨论的平台,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天地。
对学习过程展开评价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评价趋势。相对于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演唱的乐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獲得了进取的力量。因此,教师不妨在兼顾学习结果的前提下,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等方面出发,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确保评价活动更加客观。
4.调控评价反馈,彰显音乐独特属性
学生认知的提升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思维进阶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细致、深层的理解。受年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很容易出现偏差,但对其学习过程展开具体化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有效矫正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向,确保教学活动向着预设的方向前进。评价的作用是监督、反馈、调节,是评价者为被评价者调整目标及调节进程的具体体现。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通过评价,教师收集更多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状态有了更全面的把握。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控,找到课堂教学存在的短板,采用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及时矫正课堂方向,进行补救性教学。有了评价反馈作为有效支撑,课堂教学进程松紧有度,教学范式得到重新构建,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
为了提高教学评价的价值,教师要转变认知观念,从评价中筛选关键信息,使之更好地助力课堂教学。例如,《花非花》一曲旋律委婉,节奏平稳,呈现出诗的意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直接采用跟唱的形式推进课堂教学进程。跟唱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试唱,并谈谈自身的感受和表现。学生体验过后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极具借鉴意义。由于对内容不够熟悉,理解不够透彻,学生的演唱显得生硬、单调。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歌词内容的深度剖析为基点,进行渐进式的拓展教学,引导学生逐句演唱。调整教学策略后,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显得轻松愉悦,在自然状态下感知音乐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这带给他们的体验是深刻的、富有层次的。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地进行表达是音乐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为了切准学生的学习要害,教师以评价为抓手,提取关键信息,随时掌控课堂中影响教学进程的因子,并通过评价反馈明晰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施教手段。从教学结果看,教学调整契合教学需要,对课堂品质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懂得思考,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知识,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教学设计虽然切准教学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不确定因素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推进的速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表现,借助课堂评价及时反馈效果,对课堂教学做出基本判断,在调整过程中规划出一条新的教学路线。
总之,为了获取最大化的教学效益,教师要从教学评价这一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针对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偏离目标、形式单一、反馈低效等问题,教师不妨通过明确评价目标、制订评价标准、丰富评价形式和调控评价反馈等策略,让音乐教学评价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铺路。
[ 参 考 文 献 ]
[1] 沈序明.小学音乐多元化评价思路[J].新课程导学,2020(23):74-75.
[2] 匡霞.正面激励:提升音乐教学评价的执行力度[J].小学教学参考,2021(33):29-30.
[3] 朱旖.从“一”到“多”拓展音乐“教学评”形式:以《鼓儿响咚咚》一课为例[J].江西教育,2022(6):82-83.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