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中俄天然气能源合作现状、问题与建议

2023-08-22 06:59婕,张
关键词:双碳中俄定价

许 婕,张 红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020年,习近平首次正式向国际社会宣布了我国的“双碳”目标,即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对国家经济社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也是对国际社会绿色发展倡议的积极响应,为推动国际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全球生态环境和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大国风范。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能源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碳排放规模大,涉及领域广泛,可操作性强,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而天然气作为具有高清洁度的化石能源更是推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中俄两国能源的互补性和地缘优势是促进中俄天然气合作的重要基础,对于两国在新的国家环境下维护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俄天然气能源合作现状

中俄天然气合作自2014年俄乌危机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受西方对俄制裁的影响,俄罗斯决定重新定位亚洲市场,最终做出了“重返亚洲”的战略抉择,而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能源需求国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多样化和“重返亚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也不断提升,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有利于我国能源进口多样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特殊的地缘政治优势促进了天然气合作的快速发展。总体来看,中俄天然气贸易呈现“管道为主、LNG为辅”的鲜明特点。

中俄天然气贸易根据运输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通过管道运输的管道天然气,主要包括“东”线和“西”线两条线路,其中“东”线目前已经开始运营,而“西”线因为定价等问题遭到长期搁置,2022年宣布预计2024年开始建设。2014年5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石油在上海签署了通过“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沿“东”线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协议,计划从伊尔库茨克和雅库特天然气生产中心向俄罗斯远东和中国的消费者运输天然气。预计自2018年开始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上升,最终达到380亿立方米,合同期长达30年。受各种原因影响,“东”线管道于2019年12月2日在双方领导人的见证下才正式投产运营。俄中天然气管道“东”线分为北、中、南三段,迄今为止,北部和中部两段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南段的建设于2020年7月28日正式开始。预计到2025年,南段将全面建成通车。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于2021年10月31日宣布,中俄天然气管道,即东线,实现了对中国的日供气量创纪录,超过了合同义务的19%以上。当年1月至9月,通过该管道向中国输送了7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1]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石油又与俄气公司签署了《中俄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通过远东管道实现对华输送每年100亿立方天然气。

中俄的另一条天然气管道即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于2014年11月由中石油和俄气公司共同签署协议确定,以西伯利亚气田作为气源来源,计划每年对华供应300亿方天然气,合同期限同样为30年,最初规定,每年向中国供应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由于多种原因被无限搁置。2022年9月中蒙俄三国元首第六次会晤,一致同意,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国铺设项目,随着2022年俄乌局势和西方对俄制裁升级,“西”线发展提上了日程,预计于2024年动工,2030年投入使用,建成后最大输气能力可达500亿立方米,是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全面转向中国的重要标志。

中俄天然气贸易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液化天然气合作。目前,中俄在液化天然气合作领域主要有两大项目,一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诺瓦泰克公司与中国合作的北极亚马尔液化气项目,中国丝路基金和中石油分别占该项目股份的9.9%和20%,2014年5月,中石油与诺瓦泰克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的年供应量为300万吨液化天然气的合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于2017年12月5日开始生产液化天然气,2018年7月19日,两个Arc7冰级LNG船Владимир Русанов和Эдуард Толль向中国交付了第一批液化天然气。[2]此外还有诺瓦泰克公司正在开发的北极LNG-2项目,中石油和中海油分别占该项目的10%股份。[3]二是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方面,萨哈林项目(编号为1、2和3)和阿穆尔州的ГПЗ负责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向中国供应。2017年,萨哈林2号天然气产量为182.6亿立方米。阿穆尔州的ГПЗ所提取的天然气为1149万吨。将在工厂进行处理,用特殊的氦气罐集装箱运输,然后用卡车运到集装箱港口附近的物流中心并交付买家。计划供应量为每年6000万立方米。[4]

中俄天然气贸易在“管道为主、LNG为辅”的支撑下不断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对于两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北极LNG的贸易合作也是我国参与北极开发与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中俄天然气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我国尽快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二、双碳目标下中俄天然气能源合作面临的问题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中俄天然气合作必须继续扩大规模,推动尽快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另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合作模式,提高天然气合作的绿色程度,推动“碳中和”的实现。

(一)定价问题悬而未决导致工程落地难

俄罗斯在天然气定价上主要使用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标准,但在2019年以前,中国主要采用与JCC挂钩的定价标准,两国定价标准的问题导致合作进程缓慢。2009年中俄元首签署《天然气谅解备忘录》,2011年两国总理就价格问题进行谈判,但并未达成一致且谈判几近破裂,直到2012年6月普京访华才重启谈判。目前,正在运营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也是我国在定价方面进行妥协后同意使用俄方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方式才得以快速推进。而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于2014年签署协议确定,但进入2015年后,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暴跌,两国就定价问题产生分歧,“西”线工程迟迟没有动工。直到2022年才完成谈判,预计2024年开始动工。定价问题严重影响了中俄天然气合作的进程,成为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关键制约性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合作规模不足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天然气作为高清洁度的环境友好型化石能源被认为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过渡燃料”,将天然气使用与新型绿色能源的开发同步推进使用被认为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以气代煤”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逐年攀升。但是,与我国对于天然气进口量需求不断激增的形势相对立的是,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能力不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基础设施落后。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其开采受环境影响大,北极液化气的开发必须在北冰洋的条件下通过钻井平台进行,还需要解决浮冰问题;永久冻土也给陆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挑战。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俄罗斯在天然气勘探、开发、运输和储存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老化和落后的问题,因而其供气能力也受到了影响,这一点也有俄罗斯学者指出,“俄罗斯在造船和液化天然气设备生产方面的能力限制了北极液化气的开发。”[5]虽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下,中俄合作实现了一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但就目前的合作来看,俄罗斯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仍旧制约两国天然气的合作规模。

(三)天然气合作形式单一,绿色程度不足

中俄在目前的天然气合作中仍处于简单的原材料交易形式,缺乏在各产业链条上的高层次合作,尤其是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天然气合作的绿色程度不足,不足以支撑在能源转型结构中的天然气合作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随着我国在天然气高效利用技术上的逐渐成熟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的提升,我国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可能会逐渐回落;另一方面,俄方天然气也面临着澳大利亚、土库曼斯坦、卡塔尔、美国等国家的激烈竞争,俄罗斯天然气虽具备地缘优势,但却不具备价格优势。另外,单一的原材料交易模式也限制了两国对于天然气高效利用的合作发掘,缺乏在天然气产业上中游的深化合作,其绿色程度不足以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和两国天然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双碳目标下扩大中俄天然气能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和“双碳”目标为中俄开展天然气领域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历史机遇下,中俄应进一步推进天然气合作,建立高度政治互信,在双方利益互通基础上建立中俄天然气协商定价机制,推动两国天然气合作工程落地,扩大合作规模;共同推动双方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为天然气合作提供更多空间;与俄方企业开展天然气产业合作,推动中国资本与技术进入俄罗斯天然气行业的上中下游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合作的层次,使中俄天然气合作切实地为两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一)制定中俄天然气协商定价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

市场化程度低导致中俄在定价问题上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普京上台以来,加大了国家对能源行业的管控,实行国家对天然气行业的垄断政策,将天然气等能源作为国家政治博弈的武器,控制了全国90%的天然气资源。[6]而相反的是,中方则一直致力于为中俄天然气合作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市场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天然气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将加快能源市场化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部分。积极学习欧洲的定价机制,采取“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机制,即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基础决定上游供货价格,旨在扩大进口。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法》,为外商投资营造了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经商环境。中俄天然气价格博弈困局中,中方宽松、开放的市场环境为两国合作“破局”提供了光明前景,有利于两国在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建立协商定价机制。中俄天然气也只有在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打破行政壁垒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

(二)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逐步扩大合作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中俄天然气合作的进程和规模。必须以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推进天然气合作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与维护。首先,要推动中国资金与先进技术进入俄罗斯天然气开发领域,提高俄方天然气开发能力。其次,远东地区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管道建设的必经之地,但却一直是俄罗斯基础设施最为薄弱的地区。要加强中俄远东地区天然气管网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网安全水平,提高天然气运输能力。再次,要合作进行天然气地下存储基础设施建设,探讨更多合作建立地下储气设施(UGS)和燃气发电设施的合作前景,不断扩大天然气交易额。最后,要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绿色化程度,提高中俄天然气合作在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做好中俄天然气合作数字监管工作。

(三)推动天然气领域全方位合作,不断提高合作质量

合作模式单一化严重制约了中俄天然气合作的质量。中俄必须打破单一的原材料交易合作模式,在天然气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不断提高合作质量。要建立中俄天然气上中下游全方位合作的产业链条。在上游领域,要建立开放的天然气市场,推动民间企业带资带技进入俄罗斯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进一步提高双方在天然气资源勘探与开发领域的合作;在中游领域,要在天然气储运和输配领域开展合作,在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提高两国在天然气储存和调峰的合作;在下游领域,合作建立天然气加工厂,天然气中富含的乙烷、丙烷、丁烷和氦气等物质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中俄应该合作建立更多的世界级天然气加工厂,共同进行天然气深开发,延长天然气合作产业链,拓宽合作形式。中俄只有不断推进天然气领域在各产业链条的合作才能催动两国能源合作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双碳中俄定价
“双碳”目标下能源领域低碳转型技术进展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权页定价勘误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帮爸爸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