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刘慧敏 李琰 苏丽娟
摘要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加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以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程人体与动物生理学为例,从课程教学已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思路,论述了课程组织实施的措施和课程建设的特点,探索了“思教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提出“探究―启发―研讨―讲授”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实施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人体与动物生理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1.036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径[2]。因此,全面推进与落实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物类专业的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为例,基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优化课程结构、重塑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途径对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进行探索,为生物类专业课程建设和高质量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1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人体与动物生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深度不够、前瞻性探究性学习机会少、课程学习挑战度低等突出问题。在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且受时空限制,学生人数较多,沟通不畅,学生缺乏参与度及主动性,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脱离了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课程教学中仍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重要的学业评价方式,存在学业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目标简化、评价机制不合理等关键问题,这种以单一终结性考试为主的学业评价使得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为提高课程质量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建设和改革必须从解决以上问题着手。
2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的建设思路
基于目前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现状,根据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提出了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整体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重塑教学内容,提升课程“两性一度”
以提升课程广度、深度、宽度、热度为出发点,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提升课程高阶性;引入专业前沿进展知识,突出课程创新性;结合产业热点知识,增加课程挑战度,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思教、科教和产教,重塑课程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2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当前众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详细比较和分析这些教学方法,探索一套适合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的综合教学方法,即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3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课程评价方式
学生学业的考核评价中要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作为课程成绩评定方式改革的重点,使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考评贯穿整个学业评价过程。教师教学效果考核评定中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考评等方面综合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拓展和完善课程评价方式。
3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建设路径探索与实施
3.1重塑教学内容,打造高阶课堂
根据“思教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3个层次对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重塑,具体的课程内容建设的案例见表1。
思教融合: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具有十分鲜明的思政元素,但课堂教学中存在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不佳而导致“两张皮”的情况,因此,在重构教学内容时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寻找典型案例;探究教材中人文素材、诺贝尔奖知识点等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生命科学基础学科的重视与热爱,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人文道德素养。
科教融合: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本内容相对陈旧,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无法紧跟学科发展,不能及时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与学科知识前沿,因此,在重构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吸纳多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还要将生理学教研团队教师所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以专业论坛、前沿讲座等方式纳入课程体系,将书本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思路和专业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精神。
產教融合: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抽象、知识逻辑性强等特点,且实践教学少,与企业生产脱节,因此,在重构教学内容时,要将课堂案例(原理验证性案例)和企业案例(药物研发、营销方案)进行整合,形成基于理论教学的基础案例课程模块,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在课程实践阶段,学生走入企业参观学习,将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培养符合一线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3.2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传统高校课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单调等突出问题,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套“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探究式教学。通过问题或任务等形式设计本章节知识点相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深入交流,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课程培养目标。以第二章细胞生理为例,以“细胞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将代谢产物排出细胞,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是自由通过还是需要特殊通道?”为导入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细胞膜结构,并掌握细胞膜的“液体镶嵌”模型与其转运胞内外物质的功能密切相关。
第二,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环节,针对重要知识点创设“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到问题”的环节,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实现“启发、拓展”的课程培养目标。以第六章消化生理为例,以“幽门螺旋杆菌为何可以在强酸环境的胃液中存活?”为导入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幽门螺旋杆菌存活于强酸环境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最新的研究进展,拓展学生对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疾病关系的认知。
第三,研讨式教学。在研讨式教学环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前给学生发布教学知识点相关的研讨话题,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点组队形成不同知识点的小分队,引导各小分队查阅相关知识点的最新研究进展,然后以翻转课堂形式,各小分队讲授各自研讨的话题。以第七章肾脏生理为例,首先引出“临床上常用的利尿药有哪些,其作用的靶点有哪些?”话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个研讨话题,自由组队,分工完成文献查阅、前沿进展等内容,在这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常用利尿药,如呋塞米(速尿)作用的靶点是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同向转运体,使学生了解呋塞米(速尿)通过影响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从而发挥利尿作用。
第四,讲授式教学。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将前面探究式、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环节中学生收集和探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其整合于现有的课本/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转化知识点的能力。以第三章血液生理为例,在探究式教学中,先引入“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吗?”话题,激发学生对血型知识点的兴趣;随后启发学生思考ABO血型的特点以及“熊猫血”Rh血型的特点,使学生掌握不同血型是因为红细胞模上抗原不一样;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临床,分析新生儿出现溶血症的原因有哪些?了解血型鉴定在输血和妊娠期的重要性,并掌握输血原则;最后教师将这些知识点与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重点阐述血型和输血原则的教学内容。
3.3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针对以往课程教学中学业考核单一、重记忆轻理解等突出问题,人体与动物生理学教学团队改革了课程考核的方式,课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两个方面。学业考核内容侧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反馈,而课程总成绩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6∶4构成。平时成绩主要通过撰写小论文和经典案例分析两部分组成,通过撰写小论文,加深学生对人体与动物生理学基本理论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助互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期末考试注重对人体与动物生理学知识点综合运用的考核,具体调整内容包括:第一,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鼓励学生查阅文献及相关学术资料,考查学生归纳总结和逻辑连贯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主动性;第二,采用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第三,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对专业课程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强调专业课程育人的重要性,培养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教师教学效果考核评定中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考评等方面综合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拓展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具体的考核内容如下:以调查问卷形式考查学生对教师上课效果的评价;邀请同一教学团队教师或其他相关课程团队教师观摩课堂教学过程,并给予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学督导不定期参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及时纠正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多途径助力青年教师教学的稳步发展(见表2,p112)。
3.4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人体与动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思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潜移默化地提高专业课程育人效果,进而达成课程知识、能力与德育培养的目标,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河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生物类专业学生的课程达成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2018级相比,采用新教学模式后,2020级生物类本科生386人课程达成度由原来的0.603提高到0.706。第二,我校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改善。采用新教学方法后,生物类本科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国大学生生命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等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如2022年,我校生物类本科生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竞赛中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名、省级二等奖6名、省级三等奖12名;2022年“挑战杯”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022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等;笔者指导的生物类本科毕业生先后获得2021年、2022年河南省优秀学生学位论文奖。第三,“人體与动物生理学”课程作为生物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成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助力,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将这些成果融入教学,为提高学生创新性、综合专业性等多方面能力提供新契机。
4结语
基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新形势,河南农业大学生物类专业人体与动物生理学课程采用了全新的课程建设理念,重塑了新的教学内容,创设了新型教学模式,完善了课程考核方式,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加强数字化课程建设和实验课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应用型、综合型生物类人才奠定基础。
*通讯作者:刘慧敏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农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2XJGLX098);2022年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YJS2022KC20);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课程。
参考文献
[1]胡斌.从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谈地方高校本科课程教学改革[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23(5):143-148.
[2]宋专茂,刘荣华.课程教学“两性一度”的操作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