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科教学不同,德育更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相关部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德育管理也成为学校和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现阶段财经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融合的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财经职业学校 德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56
传统德育工作大多以说教管理的方式开展,很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传统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积极思想和人生道理。将其应用于德育工作之中,能够有效打破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财经职业学校应该以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为指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现阶段财经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1.未能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德育的重要性
就当前财经职业学校的德育开展情况来看,学校更多将教学精力和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上,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德育工作无法发挥最大价值和效用。除此之外,财经职业学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实际德育中也没有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具体的德育各个环节中去,进而导致当前财经职业学校德育缺乏针对性,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与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同时,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上的信息呈现出海量化复杂化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将会极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文化的影响。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财经职业学校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会降低德育的作用,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2.德育形式守旧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前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观念相比较于之前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转变。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途径发生了改变。但是从当前财经职业学校德育的开展形式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學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仍然选择灌输式教学法这种单一刻板化的教学形式开展德育工作。德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利用传统的说教形式开展德育不仅不利于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向引导,还会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外,在传统的德育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能对教师输出的德育知识进行被动接受和理解,并没有过多机会表述自身的观念和看法。而教师也无法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德育方案的改进和调整。这就导致财经职业学校的德育与学生情感需求具有一定割裂性,同时也不利于财经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此外,当下财经职业学校德育大多采用硬性管理模式,对学生错误的行为举止进行惩戒。这种工作形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管理效果,但是却无法从源头解决该类行为的再次发生。例如,针对上课迟到问题,在德育工作中,一般高校会选择记处分、减学分、通报批评等硬性管理形式,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课迟到现象,但是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甚至叛逆心理。长此以往,不仅降低德育效果,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3.德育内容刻板枯燥
德育内容刻板枯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经职业学校德育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同时也不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就我国当前财经职业学校德育的开展情况来看,很多德育教师过于依赖校纪校规开展德育工作,这不仅将德育局限于学校规章制度之中,还会致使学生形成刻板化的思维和意识。甚至还会致使学生对德育产生认知误差,认为德育就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学生的这种认知误差不仅会降低其对于德育的配合度,还会在开展德育时出现故意不服从管理的现象。这既不利于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后续德育的开展与进行。除此之外,财经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刻板枯燥还会导致学生形成刻板化思维。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学生极其容易受到片面化、消极恶意等信息的影响,进而阻碍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的正确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财经职业学校德育融合的意义
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目前的学生群体虽然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但是由于学习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割裂导致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德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通过人文精神鼓舞学生,还能够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财经职业学校德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和学习,还能够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因此,德育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将符合当代学生学习兴趣的传统文化应用到德育之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当代学生生活在一个没有战火和硝烟的和平年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带来了困难。在财经职业学校德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曾经的战火年代,学习中国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只有具备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三、传统文化与财经职业学校德育融合的路径
1.传统文化与课堂教育相融合
要想有效提高财经职业学校德育质量,首要任务是认清开展德育的目的和意义。德育不仅是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规范,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借助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意识、运用《左传·隐公三年》中指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培养学生孝敬和尊重父母等,进而帮助学生树立道德基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价值观念。例如,德育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开展德育课堂。将“四维”“八德”的做人思想理念融入实际的德育内容之中,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向思想启迪学生,让传统文化走入学生的心灵,表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之中,进而实现综合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协同发展,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进步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还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全学科课堂之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形成德育全覆盖。因此,财经职业学校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专业科目进行有机融合,根据学科属性,归纳总结出德育目标和范围,突出课程的德育特点,进一步实现全学科育人。
2.传统文化与行为教育相融合
规范日常行为也是有效提高财经职业学校德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当前财经职业学校的德育主要依托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行为管理守则等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理解自身的错误所在,进而无法在思想上规范行为。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礼仪之邦,通过礼仪束缚言行举止,进而塑造出文明个体。在德育的行为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礼仪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也能够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行为规范意识。为了更好地提高德育质量,德育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首先,在校园中德育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举办德育活动,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例如,运用一些传统民俗让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化理解,或者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例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中深化理解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爱岗敬业等美德。通过德育实践活动,能够在学校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中,学生就能够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举止,进而实现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德育教师还可以开展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不同的社交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知识,进而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例如,言语礼仪。德育教师可以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问路者和路人,然后引导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多使用“请”“您”“谢谢”等礼貌用语,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传统文化与社会服务相融合
职业财经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而学生要想在素质教育广泛普及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就业优势,不仅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完善,还应该注重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首先,诚信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准则以及交友的基础,在德育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诚信品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之后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涉及诚信的诗句、典故、俗語等。例如,“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者,不能动人”“以信接人、天下之信;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等。又如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困徐州,曹操派人劝说关羽投降,关羽便提出了“三约”,这其中充分体现出了他对于刘备、汉室的忠诚之心。因此,在实际的德育之中,德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与提升,通过播放相关传统文化影视片段、资料、图片等,引导学生感受诚信的力量和意义,进而在日后学习、工作过程中时刻勉励自己坚定自身信念和原则。
其次,德育教师还应该利用传统文化加强班级管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进而便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无规矩,不成方圆”,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结合学生的行为特点、心理状态,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提高德育管理质量。例如,针对班级劳动,德育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卫生打扫细则,引导学生按照细则开展卫生活动,在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进而提高德育效果,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4.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教育相融合
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优秀的精神思想,同时也蕴含了近代历史中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的红色文化精神。因此,财经职业学校在开展德育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国家的发展历史以及革命期间的爱国故事,进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下,深刻理解当下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德育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组织系列活动,如为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班会等;最后,德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历史形成正确认识和态度,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尤其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跃性发展和进步,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越来越近,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树立爱国精神。
5.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德育教师作为德育的主导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权威性和规范效果。因此,德育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该从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并将其融入具体的德育工作之中。与此同时,德育教师还需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其良好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在实际的德育中强化自我言行举行管理与规范,结合传统文化中的敬业精神,时刻体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政治意识,进而为学生形成学习榜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财经职业学校德育进行融合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提高德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有效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财经职业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广华、陈同华、徐丹《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路径探析——以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为例》,《职业教育》2018年第18期。
[2] 魏红梅《中职学校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究》,《职业》2022年第12期。
[3] 常远、吴鹏《高校传统文化的德育评价机制与践行》,《文存阅刊》2020年第49期。
[4] 范跃先《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7期。
[5] 刘金泳《谈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探究》,《读与写》2020年第3期。
[6] 李新《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有效结合的途径》,《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2期。
[7] 刘嘉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在职业院校中发挥的德育作用》,《中外交流》2021年第5期。
[8] 吴伟《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戏剧之家》2019年第5期。
[9] 郭兆权《浅析中华传统文化与中职德育的融合》,《中外交流》2020年第10期。
[10] 张煜梅《试论职业院校的道德教育问题与传统文化的作用》,《才智》201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