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传统文化于游戏中,促幼儿美育的发展

2023-08-20 10:51:19王慧君
关键词:剪纸美育传统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也关系到幼儿个人的发展。在早期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传统文化,注重对幼儿进行美育教学,以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幼儿早期的知识常常通过游戏来获得,所以,教师可以把握这种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游戏活动中,慢慢地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分析了把传统文化寓于游戏促进幼儿美育发展的策略,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 游戏 幼儿美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59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在自然与社会文化中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觉与体验,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发展;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知美,发掘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创造美丽。”游戏是幼儿园最基础的活动,通过将多元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其中,能使幼儿得到更多的审美体验。在幼儿教学中引入这些资源,给幼儿提供了感受以及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使幼儿在感受以及体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发掘和创造出更多的美。

一、传统文化对幼儿审美教育的影响

1.传统教育对幼儿审美观念的影响

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激励人心的作用,在运用传统的艺术形式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时,常常会有这种教育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赋予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待人方式。比如,幼儿园教师不能一味地把传统的文化知识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进行整体教学。一般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都会让幼儿成为一个出色的、健康的人,而美育教育就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体现出审美教育的价值,让幼儿在审美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激励和滋养,正确对待自己身边的人与事,树立起更好的价值观,这对于幼儿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实现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2.优良的传统教育在幼儿审美教育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发展形成的,经过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优质特点才会真正体现出来,所以,让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其实也是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渗入到幼儿意识里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幼儿审美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怎样使传统文化对幼儿产生促进和激励作用。让幼儿身处传统的文化当中,实际上就是让幼儿无时无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幼儿早期教育中,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能够体会到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实际上,这是幼儿审美教育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在这种审美教育的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幼儿的审美教育当中。

3.优良的传统文化常常在幼儿的美育中起到重大作用

传统文化常常包含着一些特殊和具有启发意义的价值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幼儿在继承传统文化的价值之后,会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换句话说,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下,幼儿常常可以辨别是非,善恶,这是幼儿的审美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将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融入幼儿教学实践之中,才能使其更加有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以及价值观对幼儿的美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之下,幼儿的审美意识更加积极,更加具有实效性。

二、目前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随着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幼儿园教学中,文化传承的内涵也逐步被纳入其中。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渗透状况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由于幼儿教育内容以及方法单一化,导致早期幼儿的文化传承呈现出一种单一的形态,例如,在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中,教师往往只会带着幼儿去感受文化气氛,却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导致幼儿的文化传承意识并不深刻,进而对幼儿进行文化传承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设置特定的教学主题,导致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从而阻碍了幼儿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教育效果。同时,由于大部分的幼儿园教师都没有将对应的情感融入文化传承教育之中,导致幼儿缺少产生传承意识的桥梁。

最后,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僵化,严重制约了文化传承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要顺应时势,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幼儿灌输新的知识,让幼儿的教学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让幼儿走在时代的前列,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汲取新鲜内容。

三、融传统文化于游戏中,促进幼儿美育发展的策略

1.应用传统文化资源活跃思维,促进幼儿获得审美体验

富有诗情画意的传统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让本来一动不动的画面,在幼儿的联想和创造中活跃起来,而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会带来极大的创意。首先,教师要始终尊重幼儿在教学中的“主角”身份,引导他们主动参加到传统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当中,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音乐朗诵、历史剧表演、古典诗词演唱大赛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力来表现传统文学作品的情感要素。此外,幼儿教师应为幼儿营造出创作空间,比如在班级的游戏区角设置语言活动区,教师可以摆放与文学相关的书籍、图片等,让幼儿在文学作品的大海中尽情徜徉,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寻找与作品相契合的地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培养幼儿的阅读素养,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例如,在学唐朝王维的《画》这首诗的时候,教师要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意境,使幼儿在了解古诗词含义之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亲手勾勒出一幅簡单的画面,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优美的风景。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但能熟练地掌握古代诗词,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想象力,融入传统文学作品中,促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

2.组织富有创意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审美意识

我们国家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中有许多美术形式可以用于幼儿教育。幼儿园和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创意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成长环境、幼儿年龄、幼儿经验感觉等因素,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学资源选择。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除了美术、书法、音乐等常见的经典艺术形式之外,还有一些具有地域性的乡土艺术文化资源可以利用,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幼儿的家长,是当地的民间艺术家和民间艺术大师,幼儿从小就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与此同时,地方民俗艺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能体现当地的民族文化。所以,在艺术课的建构和教学运用上,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艺术特点,选择民族舞蹈、民间剪纸、民间神话传说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形式,运用到艺术课程教学中去。在对幼儿进行艺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视觉体验,还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自己的经验里,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艺术韵味,表达自己的艺术想象力。

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其艺术造型非常逼真,经过剪纸艺人的手绘,艺术特色鲜明,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剪纸能迅速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通过组织艺术实践的教学方式,可以指导幼儿了解剪纸的创作历程,学习并进行艺术创作。由于剪纸艺术的制作方法有一些危险,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剪纸活动过程中,可以把传统的手工剪纸技术移植到网上,把各种剪纸的艺术元素借助交互白板呈现出来,让幼儿可以在交互白板上接触各种不同的剪纸,并且进行虚拟剪纸体验。一方面,让幼儿在创作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意象的生成,体会剪纸艺术形象所形成的“自然之美”的艺术气氛。另一方面,幼儿可以打破教师所设定的各种美术要素,将自身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想象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美术意象,从而帮助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并形成美术创作的创意。通过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可以丰富美术课的内容,让幼儿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作为艺术感受者,又可以作为美术创作主体,让幼儿获得独立的、自由的创作空间,激发幼儿艺术审美创造意识。

3.体验传统节日中的民间文化之美,提升幼儿审美感受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传统节日为主要媒介,能够引导幼儿认识和体验传统民俗的起源与含义,认识和体验各类传统手工艺和食品,并将传统节日融入幼兒园的教学活动中,使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体会到传统节日所具有的美好意义。

例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春节、清明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举办窗花节、风筝节、民间艺术节等活动,在元宵节,教师可以带着班上的幼儿做各种花灯,再组织赏花灯的活动,在各种花灯的艺术形象的刺激下,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美;在清明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同做各种各样小动物的风筝,并举办一次放风筝的活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再通过对幼儿的创作进行奖励,通过积极的评价来鼓励幼儿去创作,引导幼儿进行更多的创造思考,去感受得到认可的喜悦;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逛庙会,庙会里面有很多民间的玩具,还有一些好玩的民间工艺品,例如,拨浪鼓,糖人,面具等等,通过观察和自制民间工艺品,再由幼儿根据材料,色彩,形态,内涵来描述自己的创造历程,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增加幼儿的审美情趣。

4.在教学中融入建筑文化,培养幼儿美育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涉及文学、造型艺术、历史、音乐、医药、工业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创造幼儿审美环境的有利条件。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合理选取多种不同的文化媒介,并运用它们来布置自然环境。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所有的幼儿参加装饰设计元素评选的主题活动中,以确保美术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主观心理相符合。我们国家的古代建筑是东方建筑的典范,然而,受现代的建筑规划与设计思想的冲击,许多大型的都市已经摒弃原有的建筑形式,在国内形成了千城一面的格局。幼儿园应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与美育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在很小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中国古老的建筑风格,培养幼儿的美育意识,并且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例如,在小班《古厝——砖纹》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寻宝”的游戏情境,把古厝墙上的装饰符号比喻为“宝藏”,让图画更具形象性,配合欢快的乐曲,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在“寻宝”的过程中,把发现的“宝藏”和其他人一起分享,一起观察和欣赏这些砖的纹路,讨论它们的纹路和方向,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力,把它们当成“小岛”,并且铺设去小岛上的各种山路。在这浓郁的游戏气氛中,幼儿还可以运用自身视觉、听觉和肢体动作,模拟出祥云的形状、对称、色彩、点、线的组合,将这些图案融入自己心中的具体意象中。在为创作做好前期的铺垫后,在画砖纹路时,幼儿大胆自信,线条流畅,在结合点、线、面的过程中,灵活地将所见、所见、所感结合起来,画面中既有闽南建筑的对称美、结构美,又有许多自己喜爱的线描组合,使幼儿的审美水平得到充分体现。

5.开展音乐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形成审美素养

在幼儿园里,每天都有许多活动,但一日活动是幼儿园中最重要的活动。鉴于目前幼儿尚处在成长初期阶段,要在这一阶段发挥教育与教学的功能,就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相比于幼儿园传统课堂,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包括礼仪教育、民族节日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融入一日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促进幼儿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可以通过实践来拓展幼儿的眼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充实幼儿基本教学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收集具有特殊意义、曲调适合幼儿的曲目,并根据教师挑选出来的传统曲目,在开展课间游戏时引入其中。比如,教师利用节奏鲜明的音乐,可以配合身体的节奏,来了解音乐的节拍;意境丰富的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内涵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锻炼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比赛,以提高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音乐素养,并且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总之,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审美体验,对幼儿人格的塑造、智力的发展、生活态度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纲要》强调,应加强幼儿与身边的人、事、物的交往,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美学趣味,激发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兴趣。教师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在幼儿最熟知的生存环境中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创造多样的游戏场景,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使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强化民族尊严,提高民族自信心以及荣誉感,在幼儿的心里播下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幼儿美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茸《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相融合的策略探究》,《新课程》2022年第14期。

[2] 丁左莉《传统民俗文化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教育界》2022年第7期。

[3] 林咏瑜《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游戏结合策略》,《智力》2021年第4期。

[4] 程诚《优化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幼儿劳动能力》,《小幼儿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年第10期。

[5] 孙彩红《优化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提高幼儿劳动能力》,《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11期。

(王慧君,1990年生,女,汉族,山东东营人,文学学士,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剪纸美育传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剪纸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