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保温策略对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影响∗

2023-08-18 13:03牛海珍尹志朋解凤磊王少华李梦思盖莹莹
西部中医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寒战体温保温

牛海珍,尹志朋,潘 瑞,解凤磊,王少华,王 娜,马 岩,李梦思,盖莹莹

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肿瘤[1]。目前,治疗结直肠癌主要以手术为主。体温恒定对人体新陈代谢与机体生理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时因麻醉药物影响,致人体行为反应、呼吸、代谢等活动阻滞,患者机体核心热量于外周再分布,与此同时手术体腔暴露、机体接触输注液及冲洗液、手术环境等也存在热量交换,易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指围术期核心温度不足36 ℃,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外科手术中不给予体温干预,低体温发生率可高达50%~90%[2]。目前,常规保温干预仅仅停留在单一层面,针对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长短等未制定全面且系统的计划和措施。复合保温策略针对导致术中非计划性低体温产生的原因,综合多种方法来预防低体温[3]。本研究通过与常规保温干预进行对比,阐述复合保温策略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4 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00 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龄55~84 岁,平均年龄(68.52±8.35)岁;结肠癌24 例,直肠癌26例;手术时长140~335 min,平均时长(220.50±40.50)min。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6 例;年龄55~83 岁,平均年龄(68.78±8.80)岁;结肠癌20例,直肠癌30例;手术时长105~385 min,平均时长(225.75±40.00)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4]结直肠癌诊断标准且为Ⅰ~Ⅱ级者;2)年龄≥18 岁;3)接受手术治疗组预计生存期≥6 个月者;4)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排除:1)合并其他肿瘤类型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3)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4)术前体温不稳定者;5)术前服用抗精神病等药物,可对患者体温产生明显影响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干预:1)设置手术室温度为23~25 ℃;2)对部分术中输液进行加温处理,将输液加温器的温度设置为37 ℃,加热冲洗液,血液制品自血库取出后,置于37 ℃以下的温度中进行复温,输注时使用输血加温器;3)以棉毯覆盖患者下肢;4)术中关注患者体温变化。

1.4.2 观察组 给予复合保温干预策略。成立复合保温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胃肠外科医师1 名、麻醉科医师1 名、手术室副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师6 名,制订包括术前预保温、术中多方位保温、术后延续保温的复合保温措施。

1.4.2.1 术前评估 术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详述术中注意事项,对于存在焦虑和紧张者予以疏导,预估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1.4.2.2 术前预保温 术前晚间根据手术情况,将手术所需的冲洗液放入37 ℃恒温箱内,预行加热保温;术日晨将棉被、手术巾放于专用恒温箱内,进行预加热;术前1 h设置室温为23 ℃,维持湿度55%左右,保持舒适环境;术前,在手术床上置充气式保温毯,并进行预热,表面温度高于37 ℃保温毯则停止工作,等待患者进入手术室。

1.4.2.3 术中保温 1)医用设施加温:充气式升温毯温度维持在37 ℃;输血加温器加温静脉液体,保持温度在37 ℃。2)棉被、手术巾覆盖保温:患者颈肩部采用U 型被覆盖,使用手术巾覆盖患者皮肤表面以减少暴露区域,注意避免覆盖过厚压迫静脉血管,导致血液回流障碍,下肢保暖,下肢使用棉裤腿等保暖,避免加压,以防手术时间长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3)及时调节室温:手术麻醉和皮肤消毒时,将室内温度调高2~3 ℃,铺巾完成后,根据医生需要,调整室温在22~25 ℃。4)CO2加温:对于术中需使用的CO2进行加温,使其达到体温水平后使用。5)温水冲洗:术中使用37 ℃冲洗液进行冲洗;手术使用的纱布、纱垫随用随浸于37~40 ℃的生理盐水溶液,保持手术使用的物品处于温热状态,并及时更换以减少温度丢失。6)保持皮肤干燥:术前皮肤消毒时,严格把控消毒液使用量,避免多余消毒液流到身下,巡回护士应协助维持手术区域干燥;洗手护士及时提醒手术医生采用吸引装置吸尽血液、体液、冲洗液;术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床单,保持干燥。

1.4.2.4 术后延续保暖 手术完毕,为患者盖上棉被保暖,将其转移至麻醉复苏室。保持复苏室温度和手术室一致,使用充气式加温毯给予持续加温保暖,减少患者肢体暴露和交接环节时间。患者清醒后,询问热舒适度,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在患者运送过程中做好相应的保暖干预措施,如采用预加热棉被、无菌巾覆盖、加快运送速度等措施,保障手术患者体温保护措施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1.4.2.5 护理安全 复合保温干预过程中,注意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关注核心温度,若高于38.5 ℃,则立即停止主动加温,同时适当降低手术室温度,必要时可用冰袋对非手术部位局部降温。

1.5 观察指标

1.5.1 不同时间点体温监测 测量鼓室温度时,探头插入外耳道,安置在鼓膜旁,连续监测,记录入室后(T0)、麻醉前(T1)、麻醉后30 min(T2)、麻醉后60 min(T3)、麻醉后12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时间点核心体温水平。比较两组术中低体温(核心温度<36 ℃)发生率。

1.5.2 血压和心率 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T0、T1、T2、T3、T4、T5时间点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

1.5.3 术中寒战 采用床旁寒战评估量表[5]评估寒战的发生。无寒战(0 级),寒战局限于颈或胸廓(1级),上肢或胸部出现寒战(2级);全身不可控制寒战(3级),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91。

1.5.4 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 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指术毕至呼唤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指术毕至气管拔管时间。

1.5.5 并发症 记录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通过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分 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观察组T4、T5时间点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比较[n(%)]

2.2 核心体温水平两组T0、T1时间点核心体温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核心体温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核心体温水平比较(±s) ℃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核心体温水平比较(±s) ℃

注: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0 50 T0 T1 T2 T3 T4 T5 36.28±0.39*35.72±0.63 36.72±0.38△36.79±0.41 36.67±0.44△36.54±0.39 36.52±0.21*36.38±0.35 36.38±0.40*36.10±0.64 36.27±0.40*35.99±0.67

2.3 不同时间点血压和心率水平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SBP、DBP、HR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寒战情况比较观察组0级47例,1级2例,2 级1 例,对照组0 级39 例,1 级6 例,2 级3 例,3 级2 例,观察组术中寒战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2.00%(11/50)](P<0.05)。

2.5 苏醒及气管拔管时间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19.95±3.87)min短于对照组(23.36±4.19)min,平均气管拔管时间观察组(24.25±6.03)min 短于对照组(28.14±5.95)min(P<0.05)。

2.6 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 例,其中感染3 例,心律失常1 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2 例,其中感染7 例,深静脉血栓2 例,心律失常3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4/50)]低于对照组[24.00%(12/50)](P<0.05)。

3 讨论

麻醉期间,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体温平衡被打破,再加上术中输液、大量失血、大量冲洗液进入体内、手术时间过长致使脏器暴露时间长等因素易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6]。对手术患者来说,术中低体温不仅会出现肢体发麻、寒颤等不适症状,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7]。现阶段,围手术期体温监测和保暖已成为手术室护理的研究热点之一[8]。常规保温干预措施缺乏系统全面的干预计划和干预措施,效果较差。复合保温干预术前即对可能增加患者后续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发生风险的因素进行评估,可提前予以预防。从患者入手术室前到离开手术室,予以全程保温,保温措施除普通棉被覆盖可减少热量流失,增加主动加温设备,随时根据术中情况调节,弥补了常规保温干预的不足[9]。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相对对照组手术前后体温波动幅度较小,观察组T2~T5时间点核心体温高于对照组,T4、T5时间点低体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复合保温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MOROZUMI等[10]的研究结果支持本结论。复合保温护理模式可为患者营造舒适手术环境,在使用覆盖物维持患者体温的同时避免身体暴露,在输血与输液前进行预热,可降低热量散失,预防术中体温下降。研究显示,术中良好的保温干预有利于血压和心率的平稳控制[11]。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HR、SBP、DBP 变化较为平稳,而对照组从T2时间点开始HR、SBP、DBP 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复合保温由于保温方法多样,有利于患者术中保持较为稳定的体温水平,降低低体温风险,而对照组体温变化明显,会使得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12]。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快且拔管时间相对较短。体温水平会影响机体中麻醉药物的代谢率,一方面低体温会改变药物代谢环境,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往往更长,从而延长患者术后麻醉的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对照组肝脏温度降低幅度相对更大,使得机体肝脏中酶的活性随之降低,对麻醉和肌松药物的代谢功能下降,延长麻醉清醒时间[13-14]。手术麻醉过程中,发生寒战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复合保温策略可有效降低寒战发生率。与此同时,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复合保温策略有利于降低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复合保温干预保暖效果较佳,有利于患者手术中体温、血压、心率等的维持,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降低低体温和寒战发生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寒战体温保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能“保温”的雪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