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工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制约了其发展进程。比如,国家对于技工教育的扶持政策不完善,教育资源不平衡,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认可度较低,以及技工院校普遍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是影响技工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分析信息化时代技工教育发展形势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信息化为基础促进技工教育公平的优化对策,以期为促进技工教育公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技工教育;教育公平
教育是国之大计,办好让社会满意认可的教育,首先要突出教育公平性,让每个人都能享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促进教育公平对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技工教育领域,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合理,这给技工教育公平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针对技工教育公平问题,要抓住信息技术,应用好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科学、系统、有效地运用到技工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中,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新时期技工教育面临的发展形势
技工教育是培养产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工人才,是产业经济发展派生出来的教育形式。它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为产业经济服务并专注于技工培养,而非泛化的职业教育。技工院校自70年代复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重塑了产业形态,新型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更加突出。在部分领域,新型技能人才短缺正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技工教育对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极其重要。因此,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技工教育迫在眉睫。在良好的国家政策推动下,技工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2022年5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施行,从法律角度被赋予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将促使技工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但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与国外发达国家技工教育相比,仍存在生源、教学、就业等诸多方面问题。
二、技工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一)技工教育政策不完善
以技工院校毕业证书为例,由于技工院校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毕业证书只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进行查询,无法在由教育部主导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中查询到学历信息。但用人单位却要求应聘者学历学信网可查,这就导致很多情况下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学历并不被认可。虽然《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已规定“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但在实际就业环境中,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地,“学历等同”的规定并没有被所有用人单位认同,技工教育“低人一等”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扭转。
(二)技工教育资源不平衡
新时代技工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技工教育需求与技工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技工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包括技工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的结构不平衡、各区域技工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技工院校内部发展的不平衡等多个方面。首先,技工教育为满足学生实训设备、实训基地,以及信息化建设等软硬件基础建设的需求,往往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但实际获得的经费却远低于本科教育,这将造成技工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的结构不平衡。其次,不同地区财政分配的不平衡将进一步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差异,特別是中西部的贫困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技工教育发展明显滞后。同时不同省份在技工生均拨款方面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再次,城乡之间技工教育资源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农村开办的技工院校不仅数量较少,学生择校有限,教育资源和就业率也不如城市开办的技工院校,家长会倾向将孩子送往城市的技工院校,逐渐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不公平现象,而这种马太效应会让农村地区技工教育更加雪上加霜。
(三)技工教育社会认可度较低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技工教育代表着低等教育,或是落榜生的选择。一些家长送孩子上技工院校都是“无奈的选择”,在同等情况下首先考虑重点学校,其次是普通教育学校,最后才是技工院校。社会对技工教育充满着偏见与不公,这导致多数技工学校在招生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很难招到高素质的高中生或初中生,这对于高端技工人才培养影响很大。由于多数学生是因为高考落榜才进入的技工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学习兴趣较低,学校学习氛围较差,加大了技工院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这也进一步阻碍了技工教育的整体发展,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了技工教育的社会声誉。此外,在学历至上的时代,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往往将学历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学历越高,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获得一份好工作的概率越大,社会中无不存在着对技工学历的歧视。由于技工教育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中处于不平等地位,在技工院校任职的教师在发表学术论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也会受到相应的不公平待遇,某些权威期刊在收录论文时会存在先看教师所在单位以及当前职称,再看文章的内容等情况,严重挫伤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四)技工院校教育质量不高
在国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背景下,技工院校蓬勃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技工院校的当前各项教育教学水平却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首先,技工院校存在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设备不足与落后、技能培训实训基地没有或紧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技工院校的办学条件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张。一些技工院校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购买设备较少,甚至只是为了满足学校申报实训基地或教师参加技能比赛的需要。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技工院校购置信息化设备较少,一个专业的学生只配备一至两台设备,这就面临上课时一个学生操作,而其他学生只能等待的情况,不仅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也隐藏着技工教育中的不平等。其次,技工院校招生逐年增多,但教师数量却没有成比例增加,教师队伍数量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例如,某些技工院校会通过外聘教师的方式或专业课教师超负荷教学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此外,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双师型”教师较少,教学方法老旧,填鸭式教学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也会存在畏难心理,观念意识不到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技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信息化对促进教育公平的积极作用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办好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以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教育公平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化具有传统教育方式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教育系统应立足信息化这个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教育现代化,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力引擎。教育公平从整体上可以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信息化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促进教育公平。
(一)信息化促进教育的起点公平
教育的起点公平体现在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每个人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信息化使得教育突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的人都能得到同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二)信息化促进教育的公平过程
教育的公平过程涉及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当前我国教育存在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不仅东中西部之间存在不均衡,省域之间、县(市)之间也有差异,说明我国存在较严重的过程公平问题。而信息化在资源配置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切实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打破教育资源壁垒,填补城乡、区域教育鸿沟,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公平配置。
(三)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结果公平
教育的结果公平并不是指每个受教育者发展的等同,也不是指每个受教育者都必须接受同样的教育,而是以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个体差异为前提的受教育者发展的公平。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结合受教育者个体差异形成直观数据,进而满足课堂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四、借助信息化促进技工教育公平的优化对策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正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
(一)完善教育政策,推动信息互联互认
国家应当持续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全国技工院校毕业证书查询系统,将技工院校学历证书列入国民教育系列学历证书,打通教育部和人社部的职业教育对接管道,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历认证体系。教育部门把技工院校学历纳入学信网统一查询,实现信息和学历的互联互认,进一步推进技工教育公平。纳入统一查询后不仅增加了技工学历查询权威性,方便单位查询和认证,解决用人单位在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学历认证和认可问题,还有利于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维护技工院校学生应有权益,保障学生切身利益。同时,应当严格要求用人单位在发布招聘公告时不得设置歧视性及毕业院校、培养方式等与岗位需求无关的限制性条件,对所有符合条件人员尤其包括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内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用人单位招聘,切实维护、保障技工院校毕业生参加用人单位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机会。
(二)完善共享平台,平衡技工教育资源
當前,我国技工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技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加快完善技工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可以缩小不同区域和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从而实现技工教育公平。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可以为广大农村地区免费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更进一步实现均衡和共享。但当前诸多信息化平台上学科门类不全,课程种类较少,教学多以微视频的形式,内容较少,并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技能知识的需要。未来,技工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需要丰富资源供给,不能流于形式,要建立更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互补的优质专业与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体系。要开发搜索引擎,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资源库数字化学习资源搜索引擎及智能资源推送服务,促进资源跨平台、跨学校、跨区域应用。同时要加强应用监测,建立专业与课程资源完善的监测机制,科学引导资源开发、更新和淘汰。
(三)加强媒体宣传,提高技工教育公信度
国家和社会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加大对我国国情和技工教育发展前景的宣传,引起全社会重视,并认识到技工教育并不是低人一等的教育,而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需求,合理培养学生技能的教育。国家要让社会大众充分了解,来提升技工教育社会地位,营造“能工巧匠与科技精英一样光荣”的舆论氛围,实现技工教育与普通教育平等而自由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技工教育公平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技工教育品牌。此外,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大赛承办、招生宣传等方式宣传技工教育,教师也可以将日常的教学片段和学生技能养成片段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输出进而宣传技工教育。当前,短视频在家长和学生之中广泛流行,学生在录制技能科普视频的过程也是提升自我的过程,同时社会大众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也能获取技工院校的最新资讯和学生的最新动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传递更为丰富的信息,进而提高技工教育的社会公信度,促进技工教育公平。
(四)利用教育信息化,提高技工教育水平
首先,技工院校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其摆在率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计划,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购置技工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训设备,依托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用的转变。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技工教育公平的实现。其次,技工院校要注重打造信息化教师队伍。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校要加快实施对教师信息化素质提升计划,采取多样的组织形式为教师提供信息化培训,尽可能缩小教育差距。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对教育公平的理解提升到尊重个体差异性、群体独特性的高度,同时加快学习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及时获取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和参与度等动态教学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将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将课前、课中和课后多元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次,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缩小和普通教育学生之间的差距。例如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平台领取学习任务,课中发起讨论并解决问题,课后提交作业和实践内容,自主分析问题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类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息化素养,并将此融入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当中,将学生培养成拥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技术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技工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技工教育中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技工教育的教育公平不仅依靠国家政策来推进,还需要从社会、学校、教育者、受教育者等视角多方面思考公平问题,充分运用信息化协调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徐泓粼 江苏海洋大学 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 考 文 献
[1]郭志强.如何走向职教强国?[J].中国经济周刊,2021(24):48-50.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04):4-7.
[3]渠纪莲.职业教育信息化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