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2023-08-18 05:01王安琪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2期
关键词:线上教育教育公平互联网+教育

摘要:公平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理念,而教育公平则是促进社会公平,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事实证明,当今世界的教育资源分配依然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教育公平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日趋紧密,创造了“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教育渠道的多元发展。同时,还利用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为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公平;线上教育;实现路径

一、“互联网+教育”与教育公平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在“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结合风潮兴起的同时,这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正在悄然发生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互联网作为高效、快捷、便利的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各个阶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教育 ”也应运而生。“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将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该模式通过共建、共享、共创原则,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与教育相融合,突破时间、空间、年龄的限制,打破传统教育模式。

(二)教育公平的意义

瑞典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将教育公平分为三个层次——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具体而言,这意味着确保每个人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尽可能确保教育效果的公正性,确保每个学生接受相同水平的教育后都能达到基本标准。教育是民生之本,能够改变命运。打破贫穷代际延续、缩小城乡差距的最佳途径是教育。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指出:乡村教育的缺乏使得农村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从而更进一步地导致经济水平较低;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于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尤其需要在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方面加大投入[1]。然而,教育公平公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5年)》显示:全球仅1/3国家实现了2000年全民教育计划所有目标,而仅半数国家实现了该计划提出的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一重要目标[2]。“互联网+教育”这一模式的兴起为教育公平插上翅膀,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线上教学模式的飞速发展为教育公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互联网+教育”为教育公平带来新机遇

(一)教育手段个性化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偏向于整体性和统一性。教师们往往遵循既定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虽然倡导着有教无类的理念,但流水线模式的教育却越来越普遍。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人才标准化与单一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使得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与课堂环境、课程内容、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提高了知识的立体化和多元化传播。例如,当老师在讲述《雷雨》一文时,通过多媒体播放话剧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立体画面,生动有趣地展示立方体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总之,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体验。经过新型教育类软件的出现,线上和线下教学得以携手并进,推动了第二课堂的出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错题通常只能依靠集体讲解来解决,而且很多时候只能在下课前后的短时间内进行,有时还可能会忽略掉一些少数人的错题。新型学习软件可以让学生通过拍照搜题、问题反馈等方式查找答案和解析,针对个人错题举一反三式地学习,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高效。除此之外,这些软件还可以提供云作业、云测验、云考试等服务,生成难度系数相当但又不同的试题,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的透明度。在互聯网技术的支持下,一些学习软件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学习状态和错题分布,利用大数据和科学算法,挖掘个体的优缺点和学习趋势,查漏补缺,针对学习者的薄弱部分为个体定制私人学习计划,挖掘出个体的兴趣和潜力。

(二)教育资源均衡化

优质教育资源向来是一种稀缺资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极大的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流向发达地区以及上层社会,而农村及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不断流失。实验证明,教育资源劣势地区的孩子们本身的先天素质并没有缺陷,如果他们可以接受同样优质的教育,他们也可以取得与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一样的成绩,甚至做得更好。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对成都七中的远程教学进行了评估,并将参与直播教学的六所中学的学生与七中本部班进行对比,发觉直播班学生的分数提高速度令人称奇,且与本部班的差距逐年缩小。尤其是作为贫困县普通高中的云南芒市中学,学生考取的最高分甚至多次超过本部班[3]。2018年,位于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的禄劝一中利用在线网络直播的方式,共享了名校成都七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理念。禄劝一中学直播班的学生在2018年高考中实现“低进高出”,甚至有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名校录取[4]。事实证明,优质教育资源的平衡化对教育公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使教育资源的流动十分便利,原本只局限于校园内的学习资源,现在可以被整个社会接受,使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资源。这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阻碍,成为学习共同体,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优秀的中小学公开了校内直播课,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例如深圳中学、人大附中等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开与流动同样也有助于新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一些刚步入教师行业的老师,特别是身处山区的乡村教师,本身经验不太丰富,而且获取教育资源也不那么容易。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各大名校名师的授课过程被完全保留并公开,这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相对平衡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供新老师们作为观摩学习的素材。教师群体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提升教育劣势地区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

(三)教育渠道多元化

在傳统教学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人——人”的方式进行,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和线下机构获取知识。然而不同地区的学校和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线下补课机构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也是良莠不齐,许多机构收取高昂的补习费用,令家境贫寒的学生望而却步。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不再局限于“人——人”的方式,而是变得更加多元化,包括“人——机器——人”的传播方式。这种多样性促进了教育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学校不再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唯一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只需轻松地在手机上查找所需信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从而使得获取知识变得便利而高效,知识的传播变得更为广泛。而教育渠道的多元化使教师和教材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光芒逐渐淡化,传统教学模式死板单一的框架也被打破。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敢于对教师和教材质疑,而教师的角色则变得更加引导性,需要从学生身上汲取知识。因此,传统教育组织机构与非教育组织机构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教育逐渐由知识从老师流向学生的前喻时代向老师从学生身上汲取知识的后喻时代过渡。

三、“互联网+”更好助力教育公平的路径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条件、网络条件和场地条件是“互联网+教育”的物质基础。在疫情防控期间,网课迅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因为缺少基础设施而不能顺利上网课的孩子。其中一些孩子家中没有网络,手机又没有流量,为了上网课,他们不得不“追网”“蹭网”学习。在刮着寒风的悬崖边、在杂草丛生的蔬菜棚旁,在许多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拼命地学习。还有一些孩子,家中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只能利用课本在家自学。这些缺少设备和没有网络的孩子大多数来自农村。调查发现,在城乡学生互联网获得的群体差异方面,城乡学生在基本硬件条件、网络条件和场地条件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另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城镇学生主要使用各类电脑进行在线学习(70.62%),而农村学生主要使用手机(74.98%)进行在线学习。该调查还表明,在有网络问题的农村学生中,比例达37.63%,高于城镇学生。上述现象导致乡村学生“线上失学”的比例(8.07%)显著高于全国一般水平(5.98%),使得处在辍学边缘的初中生面临长期辍学的风险。另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上经济水平家庭安装互联网的概率较劣势家庭高出1.4至4.4倍,而父亲学历是小学及以下的家庭安装互联网的概率仅为专科及以上的0.4倍[5]。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质量的网络设施是师生获取高质量信息和知识的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助力“互联网+”推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属于政府和企业范畴,政府应当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进行需求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经费投入,提供物质条件,确保网络可以覆盖偏远地区并实现网络顺畅互通。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教育资源不平衡状况、为农村地区的孩子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同时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库建设与更新

随着学习资源的公开,资源越来越丰富,但同时也出现了学习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资源残缺不全且同质化严重的状况。由于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未完全发展,面对多样的学习资源,大多数学生缺少选择与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因此如何利用学习资源进行“成体系”的自主学习是一大难点。这就需要教育组织机构作为信息资源库的把关人,在充分考虑教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构包含PPT、教学视频、补充资料等内容的系统化的信息资源库,并打造信息检索、上传、应用的一站式资源服务平台,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依靠平台成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学习者。首先,教育组织机构在面对良莠不齐的学习资源时,应选择适合特定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学习积极、科学的资源,将其加入资源库中。此外,对资源库进行合理的分类,例如根据学科类型将资源分为人文类、数学类、历史类、社会学类等。或者是根据学段、学习目标等进行分类,为师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和相对差异的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教育组织机构还应对进入资源库的学习资源进行进一步的优先等级划分,例如慕课平台中的国家精品课程,以帮助学生挑选高质量的学习资源。除了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外,还需要对其进行持续性的更新,将互联网中新兴的知识、前沿的技术引入资源库,确保农村地区师生可以像一线城市的师生一样第一时间接收信息。教育组织机构还需要专业人员定期根据学生反馈对资源库进行维护、升级,完善服务功能,提供师生交流平台、发现学生学习规律,对使用困难者进行在线答疑。

(三)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在基础设施完善、教育资源充裕的基础上,难点由资源不充分转向如何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教导,而学习者则是承接主体学习的角色。这两个角色作为教育的基本要素,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两者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推动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一方面,需要针对教师群体展开专门培训。首先,教师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应该得到提高,这样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课堂、线上布置作业及线上答疑,并且能够针对线上教学的突发情况做出及时响应。通过互联网,还可以进行课题组间的互相交流以推进课程研究和教学教研。此外,还应该培养教师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教育”不仅仅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两者的融合与创新为教育提供新的动能,打造更公平的教育环境。最后,在“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形成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并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教学模式的变革。这对长期以来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很容易接触到新知识和学习新技能,因此教师也应该学会从学生身上学习,并形成教育相长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社团、兴趣课堂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尤其在农村地区,许多学生家中没有电脑,也没有充足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者,学校是他们了解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最佳途径。另外,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许多中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高,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很容易迷失自我,沉迷于网络游戏。这需要老师及时发现、耐心引导,让互联网真正为学生所用,服务于教育教学。

(四)深化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

缺乏师生面对面交流和缺少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是“互联网+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而德育是我国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也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线上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性心理健康关注。在班会课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约束自我,通过线上班会课营造良好的集体归属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形式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与日常面对面地交流相比,线上交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为学生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让他们更愿意打开心灵之门,向教师倾诉自己的烦恼,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一些内向羞涩的学生,线上平台可以提供匿名信箱,让学生可以通过匿名方式向教师表达自己,或者在班级论坛和“吐槽大会”中发泄情绪、缓解压力,实现无障碍的情感交流。这些方法可以营造良好集体空间,促进个体全面自由发展。

作者单位:王安琪 浙江外国语学院

参  考  文  献

[1] 西奥多·W·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7:126.

[2] 姚秋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仅1/3国家实现全民教育目标[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13):72.

[3] 吴玉梅,伍世亮. “互联网+”视域下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 品位·经典,2022(20):103-105.

[4] 江彦,郭佩惠,李申磊,等. 教育公平主旨下“互联网+教育”的实践研究[J].科技视界,2022(08):101-105.

[5] 龚伯韬. “互联网+”教育公平的起点、过程与结果:基于中学生互联网获得、使用及其学业影响的全国性数据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04-118.

猜你喜欢
线上教育教育公平互联网+教育
翻转课堂在水利工程地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线上教育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广府艺术在线上教育的传播与探讨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