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燕
幼儿自主游戏指的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身的兴趣,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主选择、自发交流的活动过程。在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了更好地开展自主游戏,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巧妙地向幼儿提出问题,支持幼儿的探究式学习,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幼儿自主游戏中提问的作用
(一)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教师通过提问,能够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为幼儿指出探究方向,从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敏锐地察觉幼儿的需要,根据游戏来设置问题,可以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促进幼儿深入探究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以适当的方式点拨幼儿,能够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促进幼儿积极参与,促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探究,增强幼儿自主游戏的实效性。
(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通过提问,教师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发现更多新的内容,不断地进行创新,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自主游戏变得更加高效。教师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促使幼儿寻找新的信息、尝试新的方法,并在自主游戏中不断尝试、探索和创新。
二、幼儿自主游戏中的问题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幼儿是自主游戏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设计自主游戏中的问题时,教师应该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幼儿深入思考和探究,又不超过幼儿的理解范围。
(二)科学性原则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强问题与游戏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具体游戏行为及时提出相关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增强游戏活动的科学性。
(三)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自主游戏中设置问题时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教师设置趣味性问题,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通过增强问题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让幼儿更加乐于探索。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来设置问题,用幽默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游戏的乐趣。
三、幼儿自主游戏中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实践
(一)设置趣味性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幼儿的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为其设置趣味性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游戏。幼儿会积极主动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幼儿的兴趣点,结合游戏内容和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兴趣为基础设计问题。
例如,在“废墟寻宝”游戏中,幼儿需要在众多游戏材料中快速找到教师指定的物品。为了让自主游戏变得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将数字卡片、单词卡片、沙水游戏工具、绘本等材料全部展示出来并打乱它们的摆放位置,让所有幼儿站成一排,向他们提出问题,如“数字5像什么物体?”。有的幼儿会说数字5像钩子,有的幼儿会说数字5像衣挂,还有的幼儿会说数字5像大象的鼻子。当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正式开始游戏,让幼儿在一堆“废墟”之中找到数字5的卡片,同时再找一件与数字5相似的物品。设计这一趣味性问题能够让幼儿展开联想,将数字5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然后通过“找宝物”的方式参与游戏。这不仅可以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快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引导幼儿对数字5进行探究,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设置启发性问题,拓展探究思路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在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启发性问题,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幼儿一定的提示,帮助幼儿拓展探究思路,更好地完成游戏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积木”游戏中,教师会为幼儿准备各种积木,包括圆形积木、方形积木等,让幼儿在户外场地中进行自主游戏。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到幼儿的身边,向幼儿提问:“你手中拿着的圆形积木和方形积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幼儿很容易就看出,这两种积木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師需要继续引导幼儿:“如果将这两种积木放在地面上,分别推动它们,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此时幼儿可能会有些困惑,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幼儿发现,用手推一下方形积木,它只是动了一下就停住了;用手推一下圆形积木,圆形积木可以滚动很远。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究,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使幼儿认识到不同积木在外形上的不同,了解不同积木所具有的运动特点。
又如,在“翻花绳”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两人一组进行游戏。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花绳材料,确保所有幼儿都能够参与游戏,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花绳这样的游戏材料,大家还想玩‘翻花绳'游戏,那么可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花绳呢?”,幼儿可以共同讨论,从教师准备的游戏材料中寻找合适的替代品。他们会发现毛线、皮筋都可以充当花绳,甚至鞋带也可以充当。通过提出这一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拓展幼儿的思路,活跃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尝试用其他材料来替换花绳,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设置生活化问题,增强探究动力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当幼儿遇到想不通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向幼儿提出相关问题,以加深幼儿的理解。在组织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生活化问题,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增强幼儿的探究动力。
例如,在“钓鱼”游戏中,幼儿需要模仿钓鱼的方式去钓取回形针。笔者为幼儿准备了能够充当“鱼”的回形针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让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钓鱼”,比一比谁钓的数量最多。有的幼儿在众多游戏材料中找到了比较长的杆子和长绳,把它們分别当作鱼竿和鱼钩,并将它们进行连接,再进行“钓鱼”。虽然幼儿模仿得有模有样,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有的幼儿勉强钓上来一两个回形针,还有的幼儿一个都没有钓上来。此时,笔者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大家说一说,回形针是什么材质的呢?”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这些回形针是由铁丝制成的。接着,教师继续提出生活化问题来提示幼儿:“生活中什么东西能够吸引铁呢?”这一问题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引发了幼儿的思考。经过点拨,幼儿立刻在众多材料中寻找吸铁石,并且用它来代替鱼钩,最终钓上来了许多回形针。
(四)设置递进式问题,促进深入探究
递进式问题指的是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能够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主动探索。教师可以在自主游戏中设置递进式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促进幼儿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究。
例如,在“鱼尾配对”游戏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很多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鱼形卡片,并在卡片上写下数字。为了锻炼幼儿对数字的记忆能力,教师可以将“鱼尾”的部分剪掉,并且将所有的鱼形卡片打乱,让幼儿通过对“鱼身”和“鱼尾”之间的匹配,实现数字的拼接。当幼儿刚开始游戏时,教师不需要对幼儿进行干预,应让幼儿完全进行自主游戏。当幼儿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游戏后,教师可以设置递进式问题来引导幼儿,如“将‘鱼的身体和尾巴进行配对的方式有几种?可以根据鱼形卡片的大小进行配对吗?可以根据鱼形卡片的颜色去匹配吗?可以通过鱼形卡片的形状进行选择吗?可以通过卡片上的数字进行选择吗?”等问题。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递进式问题,幼儿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鱼尾配对”游戏,了解配对的技巧,掌握根据大小、颜色、形状、卡片上的数字等信息依次进行匹配的方法,从而在自主游戏中找到探究方向,继续探索更有效率的配对方法。
结语
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和作用,教师需要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促进幼儿深入探究,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游戏内容,提出趣味性问题、启发性问题、生活化问题、递进式问题等多种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水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