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视角

2023-08-17 07:43张振兴
作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试卷变化

张振兴

王棵的小说《我的试卷》,主要讲述了黄早青同学在提前得知自己数学竞赛考了八十五分的高分,成为班里面第二个及格的学生时的兴奋,到数学课上故意修改试卷答案后的不安,再到最后对秦老师坦白一切后的释然。整篇小说以黄早青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成为小说故事的主脉络。而作者却是从故事脉络侧枝起笔而来,从一开始写黄早青养猪干农活,被认为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到写去舅舅家,舅舅一家人对黄早青态度的前后变化,再到试卷下发前后在学校里被老师、同学的差异对待,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侧枝故事来反衬黄早青来自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所影响下的心理反差。整篇小说,作者是在通过一个“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即第一视角“自己眼中的自己”,第二视角“自己认为别人眼中的自己”,第三视角“别人眼中的自己”,这里讲的自己,就是主人公黄早青本人,是一个以现实化与文学化融合的心理艺术形象。

在小说中,作者是以主人公的省察自我来突现第一视角,通过自己的外察外觉来突现第二视角,通过别人的一些话语以及一些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来突现第三视角。作者以第一章“夸赞”起笔,引入了第三视角“别人眼中的自己”,分别以黄早青养猪干农活得到父母及周围邻居的夸赞为脉络起点,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陆续呈现出来,将人物的心理逐渐牵引开来。例如,文中提到“我很特别的一点是,我非常得意于自己比别人的孩子会做家务活”,这里呈现出了黄早青的视角转化,即由第三视角的“别人眼中的自己”到第一视觉“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第二视角“自己认为别人眼中的自己”的转化,这种转换不是单一、单项的,而是互相的,具有心理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又反向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说中这三个视角的不断转换,共同影响着主人公黄早青的心理变化。从能干农活被周围的人夸赞,到不得不去舅舅家,后因被卫军挑毛病而失语,再到提前知道自己数学考了高分后想博取周围人的关注;到舅舅一家人得知数学成绩后的刮目相看,再到教室里期待被关注时的急躁心情;到被同学们敬仰,受到特别关注、照顾等一系列的变化,再到因为虚荣心而偷偷改分数之后不安、心虚,一直延伸到最后章节向老师的坦白。这里的心理变化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横向发展与纵向延伸起到很大作用。

作者在小说中,并没有刻意通过每个章节来突出人物形象,特意通过波澜曲折、意想不到的故事来制作悬念,而是通过寻常的一些片段,将以适当的小说化,用心理的变化来牵动故事的发展,一切看似寻常的故事,看似无意的阐述,实际上对主人公心理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产生着深刻影响。

视角,是小说的窗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作者往往通过人、事件、环境的描写与塑造,来缔造一个流动的、杂糅的故事空间,在这个小说空间里人物形象、人物的情感、故事的思考等阅读因素融入其中,而“视觉”所起到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多视角产生了小说人物心理空间的多维性。这样的多维性又反向衍射着小说故事的选取,彼此的互相作用,有利于小说的创作。

《我的试卷》一文,作者正是运用多维视角的手法来写。初读第一章,似乎感觉跟题目毫无关系,也没有半点提及与试卷相关的内容,然而,当读完整篇小说,再回过头来看前几章节时候,豁然开朗。这是作者有意的铺垫,有意写的故事,这样的淡笔入手,使得读者的心理跟随着这种视角的不断转换,循序渐进,待入佳境之时,刹那间感触到一种“初读不知文中意,读罢已是文中人”的共感。

这种共感,也是视角手法所带来的作用。小说创作以视角来带动文字,带动故事,帶动文章整体的发展,这样的描写不仅仅产生第一、第二、第三视角的个体性心理作用,更重要的是,视角的反射性,带来了读者强烈的共性心理。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试卷变化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从9到3的变化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这五年的变化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