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真实的幽微体察

2023-08-17 07:43陈宇壮
作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刻画儿童文学道德

陈宇壮

作者王棵近年的创作重心,逐渐转向儿童文学领域。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自己坚守的理念是“做专业的事,做单纯的人”,而这恰恰是儿童文学创作所需要的精神。

本文聚焦于一位农村儿童因考试成绩的误会而引发的道德危机。从对“我”心理活动与行为的深度刻画,展现了儿童在处理自我价值与道德困境时的独特视角,描摹出儿童在复杂事态中异于成年人的心理状态。

作者将故事的舞臺设置于农村。在我看来,农村作为故事背景的优势有二。

一是创建有限场域,利于把握整体结构。农村环境下,角色共享价值观,在互动中具有更多的共同文本,因此,作者能够在角色的对话中进行信息的缩略,创建高语境空间,使表达更精练且富有余韵。

二是突出在地性,使主旨的表达更为聚焦。考试分数对于一个孩子的意义在城市与农村是不同的,多维和单一维度的评价体系,使得孩子在面对分数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在农村,成绩好坏几乎是评价孩子价值的头等要素。在这样的环境下,主人公“我”因修改成绩而引发如此严重的不安情绪更为合理,也使得故事整体的呈现更具张力。

在叙事方式上,王棵一以贯之地采取了时间线性的叙事路径。他放弃了其他奇诡的技巧,选择这条“最远的捷径”去刻画一件关于儿童的小事,这无疑体现了他对自己把握叙事节奏、操控情节结构有着极大的自信。事实证明,他确有如此笔力。

深入到文本内容,应当重点关注主人公“我”几次心理变化的共同特征。

不难看出,在作者笔下的“我”,是一个自尊心强、心思敏感却又有不输于人的好胜心的小孩。几次重大的心理转变中,即使他人对待“我”的方式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但“我”对于他人的评价和对于自我的认知都发生了逆转。

在“我”没有好成绩作为底气时,亲戚们对我的调侃是一种伤害,而“我”得到好成绩并被夸奖后,这些调侃却有了趣味;在“我”被攻讦为抄袭者之前,友人的结伴同行是良善的,而那之后,友人的关切却对“我”造成了道德负担;在“我”改成绩之前,“我”是一个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不会犯低级错误,而在“我”陷入道德危机之后,老师的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对“我”不满的潜在意味……

作者在书写这种心态的转变时,笔触极尽细腻,不仅深入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也充分利用了环境的反馈,以此共同构建了一种情绪的回声效应。他者的行为超越了行动者所要实现的意图,而是用以折射“我”在场时所体验的心绪状态。

一个真实的儿童,固然能产生如此真实丰富的经验,但很难勾连所有的外部因素去呈现这样的体验。这种刻画的手笔,可以类比冷军在绘画上的超写实主义,一种展现真实却超越真实的画法——虽然初看是对现实的复刻,但实际上却充满了对现实细节的补充——这种补充是现实中容易被忽视的,只有其被心思缜密的艺术家增补到内容中时,它才展现出巧夺天工的一面。

纵观主人公“我”的整体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在心理学中找到对照。“我”正处于儿童心理发展中“自恋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次级自恋(secondary narcissism)。在这个阶段,儿童会过度在意外界对自我的看法,既会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也会对外界的负面评价极度敏感。

作者对“我”的刻画,很好地呈现了这样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对儿童极其重要的阶段,良好的引导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父母的关心、老师的善解人意,以及“我”自己的悔悟与行动,最终让故事得以走向和解与成长。

总结而言,《我的试卷》是一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相当成熟的文学作品,它很好地践行了作者“做专业的事,做单纯的人”的文学理念。很显然,也只有把专业做深,才能在文学上书写出纯粹而惊艳的作品。

儿童文学领域需要更多像王棵这样的创作者,以专业的精神展开写作,而以热忱质朴的情怀塑造最单纯真实的儿童角色。

猜你喜欢
刻画儿童文学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