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盟影视剧译制传播推行制片人中心制模式的研究与建议

2023-08-16 16:34李红
新闻潮 2023年7期
关键词:译制

李红

【摘 要】制片人中心制是近年来国际影视创作生产中主流的管理模式。随着国产影视剧译配播出在我国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影视剧译制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但由于制作管理模式各式各样,甚至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管理能力和水平滞后,未能适应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要。本文以广西广播电视台多年来面向东盟的优秀国产影视剧译制传播为例,从国际传播规律和影视剧译制推广的实践,分析研究制片人中心制在译制片创作生产中的作用、效果,并进一步论述制片人的三大要素,提出面向东盟的影视剧译配制作实行制片人中心制,对于提升影视剧译制质量、促进区域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东盟传播;制片人;国产影视剧;译制

在现代影视剧制作工业化体系下,制片人是整个影视剧制作项目中的主要领导,是项目的发起人、制作的管理者,掌握着影视剧创作生产的重权。优秀的制片人可以对整个项目的把控和推进起到强有力的主导和影响作用。从作品的制成到上映,制片人是全片贯穿的核心。

本文就制片人在影视剧译制传播中的作用职责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在面向东盟的国产影视剧译制传播工作中全面推广实行制片人中心制,适应影视剧的译配、制作、传播的全过程,以提升译制质量,达到传播效果,更好地把握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一、制片人中心制的特点和市场效益

制片人中心制(也称“制片人制”),是相对导演中心制而提出来的,影视剧的创作生产模式主要是这两种执行方式。模式的选择,实际上是由影视剧项目要实现的最主要目的决定的,是由艺术创作品质和文化产业效益侧重点不同而决定的,根据影视剧作品产生的效果和利益最大化,二者侧重权衡的结果,最终决定导演与制片人的责权利关系。以制片人为核心,就由制片人选择项目、投融资和组织团队,由制片人负责包括编导摄演、前期后期的全部创作生产流程,并进行发行推广。

目前,制片人中心制的管理模式在國际上较为流行。具体而言,就是制片人代表出品人或投资人的利益,对整个制作经营全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保证其所制作出来的产品能达到投资者预期的一种管理体制,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制片人要当出资人与导演的调和剂、调解人,统筹各方,在尊重导演艺术创作的前提下,站在市场的角度,把握好一个精准的度来管理制作,这也是制片人中心制的市场依据和现实基础。制片人中心制的好处是能够全面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作品的市场需求和传播效果,是国际影视市场的一个主流和发展大势[1]。

二、制片人中心制更符合国际传播规律

近年来,国产优秀影视剧的对外传播推广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是国家对外传播大局中的重要部分,在对东盟传播中国文化,对东盟国家民众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据《中国联合展台》课题组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国影视剧的海外传播,近5年已增至2700多部数十万集,近10年累计出口影视剧时长超过24万小时[2]。面向东盟的国产影视剧出口也达到近千部。这其中,广西广播电视媒体承担着译配、制作、推广、播出的主力军任务。

广西广播电视台的译制团队,多年来在国产优秀影视剧译制领域不断深耕,成功译制了80多部包括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动画片、农业节目等优秀的影视作品,译制语种有越南语、高棉语(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语、泰语、马来语、英语(菲律宾)、缅甸语、老挝语,中标金额近2200多万元,如《山海情》《创业时代》《红楼梦》《舌尖上的中国》等,在东盟多国视听平台播出,收获诸多好评,积累了译制编导及制作推广的实践经验。

影视剧的译配制作不同于影视作品创作生产的编导制作。选择一部优秀的国产影视作品,完成译制创作的再生产并对外推广,管理模式与作品的原创生产有很大的不同。翻译制作是在原有完整、成型、优秀的作品基础上进行译配的再创作,是按照对象国受众的文化、风俗、语言特色和习惯,真实、完整、特色化的再创作;突出的是语言的再创作,声音的再创作,使中国优秀的影视作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习俗中更形象、生动地传播,更符合对象国的文化市场需求,更贴近对象国受众的欣赏习惯。在译配创作过程中,编剧、摄影,包括音画、特效、表演等工作都已完成,导演的功能作用也大为弱化。最重要的任务是语言文字翻译、人物对话配音、旁白同期声录制、声音效果合成、字幕的翻译制作等二度加工创作和制作,并与原作无缝融合与有机合成,制作完成一部全新的符合影视剧国际传播要求的国产外语版的作品。

这个全新的译制片再创作过程,需要一个专业的译配制作的制片人负责团队,并由制片人综合指挥、协调、调动整个译配制作的各个方面和所有环节,由始至终把握全局,以此区别于其他影视创作的导演中心制、编剧中心制、投资人中心制等管理模式,这是由译制片创作生产规律所决定的。

(一)有利于项目的全流程管理

第一步,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对海外(东盟)播出平台做好调研,了解对象国影视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影视作品,译制成本费用、时效,甚至译制作品宣传推广的活动方式,有必要时还要深入对象国实地考察,进行认真研究和综合分析,结合国家外交战略,做出可行性的评估策划,并与对象国的播出平台商定播出意向,然后按照程序进行招投标。第二步,项目获批后组建团队,确定时间表,做好计划书,组织实施,分工落实。第三步,在译配制作过程中,做好督促检查,特别要把好质量关。作为制片人必须严格盯住每一个流程细节,负起全责,确保按质按量、优质高效。第四步,做好项目的内部初审和送审工作,顺利实现终审通过,制作发行。第五步,负责项目的推广播出。这一系列工作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环环相扣,项目的负责人既是策划者又是实施者,还是督查者,贯穿整个管理过程,制片人中心制的管理模式才能担起全责,完成全部任务。

(二)有利于团队的组建和管理

经过广西广播电视台多年的培养和引进,已拥有了一个优秀的译制片管理和译配团队,但要完成面向东盟的大量影视译制项目,还需要按项目招募聘用区内、国内甚至国外的译制专业人才,这就需要有资源、有眼光、有影响力和管理能力的制片人组建团队,管理队伍。这些年由于实行了制片人项目负责制,建起了一支编制内、编制外,体制内、体制外的东南亚多语种译配队伍,建立了东盟语专家库,与东盟国家一些著名影视演职员、配音演员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还与如越南国家话剧院,印度尼西亚播音主持培训机构Puspandanta学校,泰国、老挝等一些学校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优质的翻译和配音力量储备,为项目团队的组建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有利于项目经费管理和成本控制

制片人是影视项目的大管家,实行制片人中心制有利于控制成本,合理有效使用经费。国产影视剧译制推广列入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外宣经费,管好并用好每笔钱十分重要。制片人根据项目招投标的协议,严格控制成本,合理使用经费,既能够有效推进项目的顺利完成,又能把好关,把偏离剧目主题内容、范围,随意增加的预算外支出、不合理的开支严格控制好,在保证影视剧译制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特别是在项目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开源节流,完成好每一项国产影视剧“走出去”任务,又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同时,制片人还通过第三方审计制度,对资金的使用实行监管,履行好制片人负总责、把总关的大管家职责。在这些年的译制工作实践中,广西广播电视台出台了一系列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建章立制,让制片人和项目参与方以及相关人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片人把关,主管部门审批,逐级负责,建立台账,有据可查。这一整套制度保障了以制片人为中心的管理负责制顺利实施,也确保了项目资金的使用安全。

三、影视剧译制项目制片人应具备三大要素

(一)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扎实的组织领导水平

影视剧译制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每一个项目的制片人承担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作为面向东盟的影视剧译制片制片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入了解并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确保每个项目的选择、实施、推广方向正确,目标明确,任务精确,不出政治偏差,不违背国家利益,不犯导向错误。这是对项目制片人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同时,还应当具备领导者的魄力、组织者的定力、实施者的综合协调能力,才能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优秀制片人。比如,电视剧《山海情》柬埔寨高棉语版、越南语版、缅甸语版,就是以援外专家为原型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该剧在柬埔寨、越南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目前,这部剧已译制成20多个语种在多国热播,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二)要有高超的艺术审美能力

对优秀的国产影视剧有敏锐的识别分析,对对象国的文化市场现状有明确的判断,对当地受众的收视喜好有深入的了解。在译制项目的实施中,充分尊重译制导演对原作品的理解和演绎,鼓励配音演员本土化语言的发挥创造,支持制作人员在视聽结合上的精雕细琢,守正创新,打造中外融合的艺术精品,讲好中国故事。要实现对译制剧的艺术再创作,制片人必须对项目充满热爱,倾注真情,对项目由始至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原作品创作生产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题材特色,调动译制团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语言上更加生动鲜活,情感上更加丰富细腻,风格上更贴近对象国的欣赏习惯,使中国故事以对象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对译制片制片人艺术业务的职业追求。例如,东南亚观众很喜爱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在译制这几部传统名篇的电视剧时,制片团队就与配音演员反复交流,对外国配音演员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故事,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把真情实感融入角色中,大大提升了译配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要有较强的经营能力

做好预算、合理支配、降低成本、管控开支、销售经营、开发市场,是一名真正合格的制片人的基本经营能力。项目计划的制定是制片人工作的开始,应做好预算、落实资金、精打细算、合理支配。项目实施过程中,体现对计划的执行能力,必须确保译制计划不折不扣严格执行到位,不能临时改变计划,不能拖延或超出计划时间,更不能增加预算,扩大开支,人、财、物要调度到位,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同步把控,做到统一指挥、统一步调、检查监督、违规必纠。在经费的管理上,制片人作为第一责任人严肃执行,严谨把控,经费使用全程监督,项目决算严格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国际传播最大的社会效益。广西广播电视台近10年来译制了大量的国产优秀影视剧,始终坚持对项目资金的制度保障和严格管理,出色完成了国家和自治区交给的面向东盟的影视剧译制传播任务[3]。

四、结语

国产影视剧译制生产和推广已成为我国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提升译制剧的创作生产效能和规范管理水平是译制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译制片项目推行制片人中心制符合影视剧走出国门的国际传播规律,也是当下国际影视作品创作生产管理模式的潮流。以面向东盟译制推广国产优秀影视剧的广西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探讨,就制片人中心制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议,旨在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潮

参考文献

[1]张颖.影视市场风向转变,制片人中心制崛起,这三大要素不可忽视[EB/OL].(2018-01-12).https://www.sohu.com/a/216323984_757761.

[2]周菁.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进入合作出海新阶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11):28-31.

[3]司若.制片人:影视剧项目经理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责任[J].当代电影,2010(6):64-67.

猜你喜欢
译制
关于加强蒙古语影视译制水平的思考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措施
藏语电视译制工作发展现状及思路分析
藏语译制的数字化改造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60周年活动举行
论译制电视剧的流程、录音及音乐的应用
关于促进甘肃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思考
关于促进广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