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文 怒江州广播影视民族语译制管理中心
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指的是在大量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将得到人们认可的国产电影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过程。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可以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在促进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广电总局最近几年审核国产电影越来越严,有效提高了国产电影质量,因此优秀国产电影中存在着正确的价值观与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内容均需传播给边疆少数民族群众。
由于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阻,语言使用能力不断下降,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面临生存困境,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配音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顺利传承,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可以得到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普遍认可,国家有关部门高度关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当前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文献,发现费用过低、人才稀少、特别是我国特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和配音演员缺少、设施设备达不到要求等是严重影响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国家关于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每年都会拨付一定费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影译制工作需要更多的费用才能完成。少数民族语电影要求电影译制人员将普通话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而且还需聘请少数民族演员担任配音工作,无疑这也是一笔较大的费用。为了保证中华文化的顺利传播,电影译制人员必须将优秀电影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其工作量不可比拟,必须拥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完成。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资金投入,购买和完善了译制设施设备,但仍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
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受编制、人才引进机制等因素制约,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人才、少数民族语言电影配音人才不足,满足不了新时期民语译制工作的需要。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录音是一种新型技术,必须提前对录音人员、翻译人员、配音人员进行培训,才能保证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录音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国各省份都有一个共性,汉语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语言不纯或不高。
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是造福于全体国民的、民族的,只有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带有明显的民族工作,民族特点,是我国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务院提出的要求为标准,必须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政府部门要将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对此拨付充足的译制费用,重视解决译制工作中出现的困难,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是为了将优秀电影呈现在少数民族群众面前。因此传统电影审核方法急需创新,保证少数民族群众看到看好看懂更多的优秀国产电影。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量新科技新词术语应用于电影译制、制作当中,为翻译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译制工作也需及时创新,不但关注传统文化的顺利传承,而且也要做好新词汇的翻译工作,进一步充实民族语言,才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为少数民族群众贡献大量优秀电影。
译制单位属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不会拥有充足的经济收益,只能依靠国家拨付的译制费用难以保证译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缺乏大量资金,办公设施也得不到及时更新,更不能及时引进当前先进技术,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举步维艰,严重制约着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一,为当前译制工作人员创造大量学习培训的机会,鼓励译制人员开展自学,切实提高少数民族语译制人员的制作水平与翻译水平,使其准确应用语言,及时转变电影译制思想,为少数民族群众翻译完整准确的电影语言,务必与少数民族群众思维模式相一致,不断为少数民族群众推出优秀的译制作品。第二,提高译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要求译制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在译制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联合当地高校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此推动我国优秀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要想实现顺利发展,则需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致力于打造自身品牌。民族语电影译制要结合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创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电影精品,实现我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