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研究

2023-08-16 04:23:04孙晶莹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一定的追求,而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新形势下,为提高高校学生合唱指挥能力,应立足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合唱指挥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新的教育实践。本文从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提出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创新视域;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J61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134—03

合唱指挥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合唱指挥教学起步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1]。因此,为加强合唱指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合唱指挥专业能力,高校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合唱指挥教学新方式。

一、合唱指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一)丰富音乐教育开展形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传统音乐教育在表现形式上过于单一,已不能满足部分人群的精神需求。合唱音乐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人群的精神追求。合唱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内容之一,在音乐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社会上多种合唱比赛也在不断增加。合唱艺术正成为一种潮流。作为合唱的主体,指挥人员占据重要的地位,与演唱人员地位同等的,二者缺一不可。提升合唱指挥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掌握标准的合唱指挥技巧,同时有利于合唱表演的综合效果。

(二)强化学生艺术表现力

指挥是合唱团队的中心人物。合唱指挥的作用,体现在控制演出作品的音乐节拍上,还体现在对音乐作品情感与内涵的展现中。合唱表演的基本要求是整齐划一,需要通过合唱指挥来引导、规范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学科整体修养。一个好的合唱作品,是全体表演者情感与艺术的集中呈现,体现了指挥者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呈现了指挥者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合唱指挥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

(三)促进社会精神层面进步

随着人们艺术审美的不断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功能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艺术学科教学注重基础技能训练,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现在逐步向实践技能、核心素养养成的综合发展方向发展[2]。将合唱指挥融入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技能,规范化表演音乐作品。同时,合唱指挥还可以增添音乐作品魅力,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对合唱指挥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合唱指挥是合唱团队的核心人物,要融合于合唱团队,但在现代的合唱指挥教学模式中,合唱教学与指挥教学分开进行,侧重单科知识讲授,不同学科知识缺少融合和横向的衔接,导致教学效果貌合神离。这表明对合唱指挥的教学工作认识不足。在合唱团队表演过程中,指挥与合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单纯注重指挥或者是合唱,应该将指挥与合唱教学相结合。否则,会造成学生只会数节拍,认识不到合唱指挥学习的真实目的。

(二)重理论轻实践

对于艺术表演来说,理论与实践应结合起来,融合发展。合唱指挥也是如此,学生不仅要熟悉合唱指挥的相关理论,还应具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学以致用,才是合唱指挥教学的现实意义[3]。在高校的教育实践中,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不够全面,导致合唱指挥偏向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学生的临场经验明显不足,长久以往,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

(三)缺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负责合唱指挥教学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合唱指挥理论知识应用到合唱指挥实践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合唱指挥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音乐素养。但从目前高校合唱指挥专业的教师队伍来看,整体师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优秀教师人才缺乏。我国的合唱指挥教学专业起步较晚,大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教学,或者是经过短期培训的教师上岗教学。整体的教学课程安排较随意,教学方式、创新意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教学。

三、创新视域下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革新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合唱指挥教学中,应结合当前使用的教材内容,革新课程内容体系,将合唱教学与指挥教学相融合,创新知识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革新课程体系,所使用的教材兼顾合唱指挥和合唱,增加实践训练,引导学生将合唱指挥教材应用到实际的指挥技法中,确保知识理论与实践相配合,保证合唱指挥的协调性[4]。创新合唱方法、指挥方法,采用先进的合唱和指挥方法进行教学,合理设定练习曲目开展合唱指挥学习。选择经典的合唱歌曲,同时融入现代流行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适当改编,使练习曲目更加适合学生的合唱指挥练习。比如将《稻香》和《夜空中最亮的星》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唱指挥练习。

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唱指挥教学中,教师应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合唱指挥的认知水平。同时,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合唱指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將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演出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会现场把控。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理论知识讲解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对于如果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二)运用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合唱与指挥联合教学

随着各种线上网络教育平台的开放,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手段有了更多的选择。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尝试创新联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多角度呈现教育资源,通过线上平台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弥补线下课容量的限制,同时还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小视频等教学方式被应用于网络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将合唱指挥知识点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相关教育平台,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形式的教学,时间短,内容精,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相比较传统的课件或者PPT教学方式,微课等短视频教学方式更加方便,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其次,采用合唱、指挥联合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场景,让合唱队学生与指挥学生角色互换,设身处地地帮助对方了解不同角色。在表演完之后进行点评,让学生深刻理解合唱与指挥之间的关系。在联合教学中,不断优化合唱课程、指挥课程,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指挥知识,与其他不同的音乐元素相结合,建立起完善的指挥体系,具备指挥不同音乐作品的能力。在合唱指挥实践中,教师应全面做好学生的指挥姿态设计,帮助学生树立规范指挥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训练方法,满足合唱指挥需要

所有肢体动作型技能,都离不开与呼吸的配合。呼吸的紧张与松弛,影响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程度。合唱指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呼吸习惯的养成,都会学生通过肋骨扩宽加强呼吸训练的方法,在指挥实践中,自我调节和优化呼吸,从而保障合唱指挥过程中的呼吸平衡[5]。

氣沉丹田的呼吸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呼吸训练,有助于协调合唱指挥的各种动作。合唱指挥全靠肢体性动作,同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耗氧量大,体能消耗也大,如果不会运用正常的呼吸方法,就容易出现呼吸不畅,体能不佳,影响指挥动作的规范性。

气沉丹田的呼吸方式具体这样操作:上下口唇微闭,意守丹田(腹部脐下阴交、关元、气海、石门四穴交汇处),自然吸气入胸腔,然后将气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气流用鼻孔缓慢地排出体外,另一部分气流沉降于腹腔丹田部位。如此重复循环,可以使气血充实,八脉畅通,恢复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再生力量,能够为合唱指挥提供能量,确保演出效果。

(四)引导学生接受艺术熏陶,提升临场心理素质

合唱指挥是技能型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合唱作品中的每个音符,每段旋律,都传递着美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美,才会由衷地喜欢这个活动,融入指挥,并将这种美感在举手投足间发挥出来。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设定艺术情境,引导学生积累美学素养[6]。在专业授课之余,组织学生鉴赏中外优秀合唱作品,从旋律中感受丰富的情感,接受艺术熏陶。

此外,现场指挥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场能力。大学生正处于情感成长波动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感,心理素质相对不够强大。针对这些特点,在开展专业教学时,要发挥学生心理上的积极性,在培养指挥技能时,采用心理暗示法,在外界激励和学生的自我激励中引导学生提高表演自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站台机会,教会学生灵活处理现场突出问题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临场心理素质。

(五)创新教学评价,提高合唱指挥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师资力量是课程教育的关键因素。对于新兴的合唱指挥专业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就应该从教师团队综合素质出发,优化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首先,高质量的师资团队是提升合唱指挥教学质量的最有力保障。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方法来改善提升团队素养。一方面,在学校内部物色专业能力过硬,有创新意识,有发展潜能的合唱指挥年青教师,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培养,提升专业综合能力,着力从内部培养高素质教师团队;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从外部吸纳具备合唱指挥专业理论素养、实操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师资力量。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科学恰当的教学评价对于促进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基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偏重结果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创新视域下,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整个学习过程,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关注过程,兼顾结果,更强调主体多元化。在合唱指挥教学评价过程中,最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音乐综合素养进行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价。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唱是集体性演出,指挥是对集体的把控。合唱指挥学习应该将合唱与指挥相融合,同时培养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四、结语

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要将“合唱”能力与“指挥”素养同步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操方法融合起来,贯穿在合唱指挥教学实践中。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规避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加强学生对合唱与指挥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合唱指挥能力。

参考文献:

[1]孟浩.关于融合观念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策略[J].喜剧世界:中,2022(7).

[2]毛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有效性[J].艺术评鉴,2022(1).

[3]刘麟.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试析[J].艺术评鉴,2021(6).

[4]陈宏.“文化自信”观念下高校合唱指挥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

[5]刘颖异.合唱指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艺术评鉴,2021(12).

[6]张曼婷.高职院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创新途径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1(6).

作者简介:孙晶莹(1983—),女,汉族,吉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合唱指挥、即兴伴奏及声乐。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8:04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11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7:08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3:49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54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4:29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