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理念,特别是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塑造了多种舞蹈艺术形式,每一种舞蹈都具有其独特之处,体现的便是不同的美,情感的渗透,美学素养均在舞蹈艺术中得以充分展示。换言之,舞蹈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汇集着人民的智慧。本文在对中国舞蹈艺术起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从艺术特点、美学表现两个层面梳理了中国舞蹈艺术独特性,并且基于古代舞蹈、新世纪舞蹈、现当代舞蹈三个层面探讨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舞蹈艺术;独特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2-0-03
在我国众多艺术形式中,舞蹈历史悠久,而不同时代的舞蹈艺术表达的情感不同,蕴含的精神品德也会不一样,这便是舞蹈艺术的独特之处。舞蹈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但寄托了不同时代人民的情感,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舞蹈艺术将中华民族文化的含蓄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则较好体现了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习惯。中国舞蹈艺术最大的特点便是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韵律之美,表演者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之舞蹈技巧的融入,进而将舞蹈唯美之处、独特之处展露无遗。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舞蹈艺术起源、独特之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将这一具有强大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魅力再现,以便于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舞蹈,进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一、中国舞蹈艺术起源
关于舞蹈起源,学术界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辞,经过总结以后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舞蹈是对自然万物的再现与模仿,如最初看到的舞蹈多模仿的是动物动作、习性等,以此表达情意。[1]二是舞蹈源于游戏,人类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改编、创造,古代游戏和现在的游戏意义不一样,古代游戏体现的是审美需求,原始人思想逐渐进步,对于审美有了自己的看法,进而衍生出诸多舞蹈动作。三是源于爱情,主要用于男女交流,双方体格更加健壮,与恋爱息息相关。四是源于劳作,这也是很多学者比较认同的说法,劳动创造人类社会,产生了舞蹈艺术,在很多壁画、岩画中都能够看到舞蹈艺术的身影,大多数以生产劳动过程为主,这也充分说明舞蹈源于劳动这一说法。五是劳动综合说法,这也是与舞蹈起源较为新颖的说法,舞蹈并非单方面因素作用结果,而是由劳动、游戏、爱情等多因素产生。
二、中国舞蹈艺术的独特性
(一)艺术特点
1.内涵美
舞蹈是情感思想表达非常好的载体,借助肢体动作,弥补语言情感表达中的不足。[2]表演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优美的肢体动作、华丽的服装、丰富的表情中创作出蕴含内涵的舞蹈作品。为能够将中国舞蹈艺术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创作者会收集整理一些历史材料,从中获取灵感,进而找到创新的题材,舞蹈表现形式多样化。中国舞蹈审美内涵和其他艺术对比,独特性突出,以意象创作为重点,使舞蹈艺术更有生命活力,感染力增强。气韵、神情打破了形體表演限制,多元化的肢体动作直击观众的内心。
2.节奏性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同样也是表演者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较强的节奏感能够给予观众心灵上的震撼,规律的节奏与舞蹈动作的结合,体现了舞蹈表演系统化、完整性的特点,即便无音乐进行伴奏,如果舞动动作节奏感较强,依然可以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有一些舞蹈在创作时,为了能够将重点思想突出,会以音乐旋律为辅助,增强节奏感。
3.虚拟性
为了能够使观众获取更加深刻的感官体验,创作者会融入生活动作,借助删减以及夸张的形式,在经过进一步提炼的基础之上促进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提升,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舞蹈虚拟性这一独特之处。[3]表演时肢体语言是舞蹈的核心,如果肢体动作欣赏性较强,那么舞台表现力也会较高,创作者借助想象力,采用多样化形式增强艺术效果,如跳、唱等,日常生活中人们情感的表达不会有夸张动作,更不会像舞蹈表演中那样大跳大唱,也正是如此才体现了舞蹈的独特性,为将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创作者创作时会运用大量夸张动作、表情展示生活场景,观众能够快速捕捉到舞蹈的核心思想。舞蹈源于生活,但又不拘泥生活,再加上一些灵感、想象力,便使得其生命力更强。
4.肢体美
舞蹈肢体之美也是此艺术的独特之处,人们欣赏舞蹈主要是通过观看表演者的肢体语言,进而了解舞蹈内涵。肢体语言巧妙搭配,诠释了舞蹈艺术之美,观众在观看表演者肢体语言时,准确捕捉到其中的核心。如果再次提及舞蹈,人们依然想到的是优美的舞蹈动作,因此舞蹈肢体美是其最为明显的特点,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紧紧抓住每一个细节,将舞蹈内涵更好地表达出来。也有一些创作者会在生活中提炼一些动作,改编以后升华了主题,观众借助肢体动作掌握创作思想。
5.动作性
中国舞蹈动作中以动态美著称,对于创作者肢体律动会有一定限制,为了能够将舞蹈艺术特点更好地展示出来,表演者就要重视舞蹈动作的丰富、内容观赏性的提升,以体现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感染观众,上升为情感共鸣。[4]表演时,舞蹈动作是具有情节性、连贯性的,在动作的引导下舞蹈情节一一展示、慢慢舒展,观众可从中获得全新体验,也正是动作的优美才将整个舞蹈作品的艺术性得以提升。舞蹈与表演者形象互相约束,动作将形象和舞蹈串联在一起,在舞蹈形成中,动作也在逐渐与其融合。为了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舞蹈动态处理了静态景物,通过此方法促进表演者动作性的大幅度提高。
6.艺术意境
中国舞蹈艺术源于传统文化,所以表达意境时必然会渗透文化内涵。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多种民族特色文化,这也是中国舞蹈创作的源泉。在舞蹈表达形式中既有生活写照,又有抽象的情感艺术。与西方舞蹈相比,中国舞蹈表现形式较为特殊,以早期人类生活形态为主,是对传统文化的延伸与创作,借助对世间万物动作、精气神、韵味的模拟,进而体现人类真实的生活情感。中国舞蹈中某一思想的准确传达要将多样化艺术要素合理搭配,进而才能将特定环境下的表现效果展示出来。
(二)美学表现
1.舞蹈的情感
舞蹈以夸张动作表达情感、内涵,同时也为了塑造更具代表性的人物,借助肢体语言传播情感,带动观众情绪,进而在情感层面产生共鸣。[5]舞蹈形象的刻画除了要求表演者舞蹈技巧精湛以外,情感的投入也是关键,并且做到情感的高效传递。舞蹈艺术中,情感是作品的重点,也是创作者表演的最高精神境界,若舞蹈失去了情感,便无本质意义可谈,也仅仅称之为肢体舞动。舞蹈艺术中心思想便是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丰富的情感,才是完美的舞蹈作品,有了情感,肢体语言便有了灵魂,表演过程才更具吸引力。
2.舞蹈的内容
舞蹈艺术内涵在于内容的展示,内容往往取决于舞蹈表演的技能及水平。能够感染观众的内容往往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若舞蹈内容传播的是消极思想,必然会走向消亡。而且舞蹈中的消极思想与人类审美需求不相符,同时也违背了人类追求美的迫切心理,舞蹈失去了艺术性,难以在观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大范围传播,进而被淘汰,因此舞蹈内容能够吸引观众观看,这也充分体现了舞蹈内容的美学价值。
3.舞蹈的构图
舞蹈艺术之美同样也体现在构图完整性上。舞蹈构图展示的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延伸,创作者借助视觉效应将主题思想传达至观众。表演者优美舞姿的不停改变,使得舞台构图空间更具流动性,观众看到的是动感十足的画面。要想提高舞蹈表演的质量就要在构图中不停变化,而构图变化的重点在于点、线、面的结合,将某一种情感以及思想更好地传达到观众那里。舞台构图如果有着较强的艺术欣赏性,那么观众将会获得感官上丰富的体验,同时有效传播了舞蹈艺术之美。在舞蹈表演中,借疏密的点、连续的线将整个表演过程串联在一起,统一化的动作增强了艺术效果;而流动性较强的线条则体现的舞蹈的动感之美,给予观众完美的舞蹈盛宴。
三、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
(一)古代舞蹈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千年发展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舞蹈艺术形式。不同地域的古人用舞蹈展示着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由民间逐渐融入宫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文化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七国舞动艺术整合在一起,衍生了创新性表演形式,汇集了舞蹈、音乐、文学、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此时的舞蹈技艺性特点更加明显,重视舞情舞意;服装道具也更加丰富;内容与内心情感成为表演的重点。[6]例如,魏晋南北朝舞蹈艺术汲取了中原乐舞、江南民舞特色,创作了《清商月》,欣赏以及艺术价值较高;唐朝盛事,多元化文化融合,推动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剑舞、软舞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不管是在编曲、动作,还是在技艺展示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中国舞蹈艺术的转折点是在宋朝,此时戏剧元素融入舞蹈中,并且逐渐取代舞蹈艺术形式,特别是在元代、明代、清代,戏曲发展速度加快,戏曲与舞蹈交融,提高了欣赏价值。
(二)新世纪舞蹈
20世纪初至改革开放之前的舞蹈被称为新世纪舞蹈,西方舞蹈逐渐进入国内市场,使中国舞蹈艺术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新文化运动中,中国舞蹈更多抒发的是思想与情感,如《麻雀与小孩》抒发的是爱人民、爱自己、爱他人、爱民族的情感;抗战时期的红色歌舞体现的则是反侵略思想,抒发的是保家卫国情感,秧歌便是红色歌舞中的代表形式,节奏欢快,表现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逐渐趋于稳定,政府大力推行全面发展,人民过上新生活,所以此时舞蹈创作以繁荣昌盛为主题,民间舞蹈表演越来越正规化,成为人民精神生活的寄托。20世纪50-60年代,国家政府组织民间大型舞蹈汇演,很多从事舞蹈表演的工作人员深入民间采集舞蹈素材,并且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如《孔雀舞》《农乐舞》等,充分体现了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古典舞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且逐渐走出了国门,如《飞天》《剑舞》《弓舞》等,古韵与文化特色魅力吸引了很多国内外舞蹈创作者。
(三)现当代舞蹈
20世纪70-80年代,国家为了丰富人民的精神内涵,组织了大型舞蹈表演,舞蹈艺术逐渐成了文化传播的载体,并且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优秀舞蹈作品,表现形式、创作意图、风格展示、艺术理念均体现了创新性,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是傳统舞蹈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舞蹈艺术应该具备时代特色,所以创作者基于传统文化传承背景对传统舞蹈内涵深入挖掘,汉舞、唐舞再现,如《文成公主》《敦煌舞》等;二是中国古典舞再次创新,创作者认真审视古典舞以后,明确了要点,创新了原有戏曲舞蹈动作,如《金山战鼓》以古典舞风格为主,再加上人物强大的表现力,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三是现当代舞、民间舞、古典舞相互借鉴,汲取精华,由原来的娱乐性逐渐转向情感层面,多元化特色更加明显,其中代表之作有《彼岸》《高粱魂》《黄河魂》等,重点在于引发对人生、人性以及社会的反思。
四、结束语
舞蹈展示的是人类某一特定生活场景下的审美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而演变为精神、文化层面的艺术形式。所以中国舞蹈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样,拥有丰富的内涵,是创作者在多年探索中逐渐形成的瑰宝,追求的是动作、韵律、情感的统一化,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追求。中国舞蹈数千年历史,汇集了不同民族审美内涵,是各个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其他静态艺术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高品质舞蹈作品的形成是节奏、韵律、动作、表情、情感、情绪等的糅合,给予观众的是视觉、听觉多重体验与享受。
参考文献:
[1]刘黎嫄.中国气韵舞蹈——云门之舞[J].尚舞,2021(14):86-87.
[2]苏俊珲,吴蝶.跨界与交融——浅谈当代中国舞蹈艺术[J].戏剧之家,2020(22):137-138.
[3]柳紫璇.论中国舞蹈表演与创作的艺术想象[J].当代音乐,2022(09):180-182.
[4]罗斌.书写当代舞蹈人的赤诚与热爱——回望中国舞蹈艺术十年[J].舞蹈,2022(06):18-20.
[5]冯双白.舞风流韵看今朝——十年来中国舞蹈艺术主流发展趋势速览[J].舞蹈,2022(05):5-11.
[6]刘浩云.浅谈中国舞蹈艺术中的国族认同之建构[J].尚舞,2022(06):104-105.
作者简介:乔先进(1994-),男,四川广元人,本科,助教,舞蹈学专业,从事地方性民间舞蹈创编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