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媛
作为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是西方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一生创作无数,在钢琴、交响乐以及声乐等方面有许多优秀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门德尔松既是一位酷爱自然的诗人,也是继莫扎特之后最出色的曲式大师,被誉为“最完美的风格曲式大师”。门德尔松的《e 小调随想回旋曲》被公认为最具独创性、最著名的钢琴作品之一。自该作品问世以来,先后有不少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演奏、探究与分析,撰写了有关此作品风格特点、演奏技巧的文章,并发表了诸多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因此,对这首作品进行研究、探讨便显得尤为重要。
十九世纪初期,德国音乐迎来了史上最辉煌、成果最丰硕的时期。作为德国犹太裔作曲家、钢琴家、乐队指挥家,门德尔松可谓德国近代浪漫乐派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典雅、瑰丽、精致,被后世誉为杰出的浪漫主义“抒情风景画大师”。
门德尔松的童年与其他作曲家不同,优裕的家庭条件使他从小便接受了系统的音乐教育,接触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尤其热爱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作曲家的作品。长期经受高雅艺术的熏陶,使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天赋早早地展露出来。也正是由于优越的家庭条件,年轻时的他便拥有了一个私人管弦乐团,门德尔松不仅能从乐团的演奏者身上及时得到专业指导,还能使他不受其他因素限制,随时随地听到自己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下,门德尔松开始在钢琴上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音乐创作上,门德尔松的作品与贝多芬等人明显不同,他既尊重古典主义的传统又丰富了创作的题材,巧妙地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两者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使音乐风格既具有浪漫主义的志趣又不乏古典主义的传统。
回旋曲式起源于欧洲民间,是一种以循环原则为结构的轮舞歌曲,该曲式以一个主要主题(即主部主题)进行多次循环呈示,在每次循环中插入不同的对比内容(即插部),主部至少出现三次,且至少有两次不同插部的出现,主部与插部分别形成对比。因具有热情洋溢的特性与贵族优雅的风格,回旋曲适合表现欢愉的气氛,多用于渲染舞曲。《随想回旋曲》是15 岁的门德尔松人生中进行的第一次创造性探索。他在原有的古典主义基础上,对音乐的题材形式与内容进行了浪漫主义元素的扩充。15 岁少年眼中的世界清纯干净、天真无邪、带着对这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并将他的憧憬、好奇及喜爱通过音乐统统表达出来,呈现给世人。这首曲子的前身是1828 年出版的《练习曲》,1830 年被修改并命名为《随想回旋曲》并沿用至今。
《随想回旋曲》整首音乐作品个性化极强,协调却不失流畅之感,极具表现力。通过行板的序奏与急板的回旋形式,采用既华丽又丰富的技巧展现出来。全曲轻快明亮,仿佛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让人沉醉其中。曲调中大量的连音演奏,好似山间的泉水静静流淌,绵绵不绝,让人浮想联翩。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门德尔松卓越的音乐创造力和娴熟的演奏技巧,他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元素融入自己早期的音乐创作中,生动地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才华。
这首曲子创作于浪漫主义时期,乐曲由两部分构成(随想和回旋),整首作品既具有浪漫派抒情随性的风格,同时也吸纳了古典主义严谨的曲风。在这首作品中,门德尔松通过回旋曲式的结构,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少年内心美好纯真的情感,这首回旋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清爽、明朗曲风以及作曲家本人轻快、灵巧的技法对后世许多作曲家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想回旋曲》是一首大型回旋曲式作品,节奏较为自由,乐曲情感起伏较大。其“幻想”的主题摒弃了固有的呆板曲式与繁复的创作手法,由随想和回旋(A+B+A+C+A)两部分构成。
随想部分(即引子)是以随想性的自由风格所呈现,行板、E 大调、四四拍,具有三部性的结构特点,是一个抒情自由的乐段、带有甜美遐想。乐段开始用很轻的力度演奏柱式和弦,由远及近地描绘出一幅安静而优雅的画面,旋律在左手八度部分,低音线条流畅如水。与此同时,右手也有一条隐伏旋律线条,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a 部分由四个小节的平行乐句所构成,用柱式和弦做伴奏。b 部分作曲家采用了与前面部分不同的音乐素材,乐句在开始就采用了二度模进的手法,多次断奏和节奏的变化,展现了不安定的元素,作曲家用更密集的音符增添了乐曲的流动性,推动了乐曲的发展,并进入c部分。c 部分首先在速度上做了渐慢处理,同时也选取了一些a 部分的音乐元素,经过一段优美的节奏的变化和序曲部分之后,音乐在调式功能上结束,逐渐趋于平静状态,从而为音乐的主部做铺垫。
整首作品的精髓在于回旋曲的主部,调式调性为e 小调,采用急板的演奏方式,全曲共出现三次,每次循环均在色彩、情绪等方面做不同变化,急板的速度更能呈现出音乐的灵动性。第一次出现(即A 段)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由弱起开始进入回旋曲主部,a 部分是作曲家用两个平行材料创作而成,多用小连音以及跳音的创作手法,突出这一部分强烈的跳跃性,如同精灵一样活泼可爱。b 部分属于a 部分的引申,变化发展,紧随其后的是快乐的基调。a 部分的再现属于变化再现,由主体动机发展而来。
B 部分的插部转为e 小调的平行大调G大调,速度减缓,双乐段结构形式,与主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乐段婉转抒情,就像是对少女优雅舞蹈的描述。在双乐段的第二乐段当中,旋律由右手转到了左手,低音部分的旋律显得更加庄重,右手是快速的琶音,灵动轻巧。不时出现的突强的力度标记,凸显出左手旋律线条中柱式和弦的色彩。紧接着是一段快速且力度稍强的左右手八度交替演奏,经过十小节的过渡连接,乐曲归于宁静,为主题的再现做准备。
插部C 转至E 大调,黑白琴键上分解和弦不断地快速交替进行,呈现出欢快热烈的场景,作曲家将B 部分的音乐材料发展成乐曲最高潮部分。主部的最后一次再现是一个带有扩充性的减缩再现,结束于e 小调的主功能之上。B、C 两个用相似音乐素材所引申出的不同音乐内容的插部凸显了在《随想回旋曲》这首作品中穿插迭部的重要性。
尾声是全曲最壮丽、最辉煌、力度最强的部分,作曲家将B 段后半部分作为音乐素材,左右手交替进行的八度演奏使气氛越来越紧张,好像是在映射舞会即将结束,在最后的乐段中舞者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准备为自己创造一个华丽的退场,音乐情绪不断递增,将舞蹈气氛推至高潮,达到鼎沸之势。最后以在fff 力度标记下的两个主和弦使音乐在高潮中结束。
《随想回旋曲》浪漫抒情的旋律及对位式的和声创作手法,是此曲最大的亮点之一。随后“轻巧的急板”技巧凝练,节奏饱含生机与活力,左右手快速交替的八度乐段尽显华丽辉煌。在这首作品中,作曲家尤为注重调性的对比和变化。此曲的调性布局为:引子为大调式,主部为小调式,采用行板转入回旋曲的艺术手法,这也是日后门德尔松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典型特征,类似这样的调性布局在他后来的作品中被广泛应用。作品中所运用的由慢到快的结合方式被人们认为是一首精简的协奏曲。整首作品从随想曲静谧时的遐想转至回旋时的激烈,整部作品活灵活现,是门德尔松青少年时期别具一格的创作。
1.歌唱性旋律的触键
这首作品在随想部和插部中均蕴含大量的歌唱性旋律。歌唱性旋律可以为乐曲演奏带来安宁且平静、抒情且随性、柔美且和缓的音响效果,这与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是相符合的。歌唱性旋律练习演奏时要注意分开练习旋律部分,同时要做到边弹边唱。在演奏练习时需要做到手指柔和的触键,用指尖连接弹奏,手指贴着琴键落键,指腹用慢触键的方式轻柔地推奏出旋律。演奏时,手臂的力度自然放松,将力量转移到指尖,这样便能更好地弹奏出非连奏法。
2.舞蹈性旋律的触键
作品的主部主题运用活泼灵动且轻快明朗的舞曲型旋律与序曲及插部形成明显的对照。例如主部中的双音、跳音等音乐元素。在弹奏这种舞蹈性旋律的时候要注意把指尖立起来,缩小至最短触键距离,指尖轻巧,抓键迅速,灵活地伸缩手指,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带来有颗粒性、轻柔干净的乐音。
3.复调式旋律触键
由多个声部构成,在弹奏时要分清主次声部,并注意各声部的差异性。乐曲中主旋律线条要演奏得清晰明显,各个声部在触键上层次要分明;主部主题采用了声部模仿的复调处理方式,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但前起后应。这便需要在演奏时双手高度熟练,且要快速准确地抓键,及时离键,从而弹奏出干净、有颗粒感的音色。
这首作品除了谱面上的强弱力度记号外,还要注意对主题再现或变化再现时力度的把握,在原有力度记号的基础上,注意细节(每个小节,每个音)的弹奏。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在力度的强弱处理方面尤为重要。另外,作品中的多次转调也是曲子的亮点之一,在每次转调以及回归处更要注意弹奏时的力度问题,不要过多地突强突弱或渐强渐弱。
《随想回旋曲》曲风轻快明朗,从最开始的缓缓舒适过渡到慢慢富有节奏感,最后在热情澎湃中结束,给人以听觉的美妙享受。在引子部分,右手旋律出现时,触键要轻柔,这样音色才能柔和,缓慢地推下去奏出旋律,并尽可能保持音符的时长,直至下一个音符的出现。这部分的弹奏可依据演奏者与乐曲的情感交汇适当进行伸缩处理,令音色充满张力。而在回旋曲部分,音色处理要做到干净、有颗粒感,要将指尖竖起来短距离接触键面,轻巧且迅速地抓键,并及时离键。回旋曲主部力度较弱,因此在演奏这一部分时,要控制指尖的力度,双音要整齐地落键,否则声音会变得混乱。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序奏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行板,为了防止奏出的音色不能呈现出和声的色彩与音响效果,所以演奏时要很好地控制右手的力度以及和弦的整齐落键,同时也不能忽视左手旋律声部的进行与发展。
在《随想回旋曲》中,门德尔松运用了大量的钢琴演奏技法,比如非连、连音、跳音、双音、和弦、快速跑动音阶、半音阶与琶音等。整首曲子音色变化丰富多样,因而踏板的使用便显得尤为紧要,在演奏时要格外注意踏板的使用。例如:在演奏引子部分的乐句时,延音踏板的使用可以起到帮助右手柱式和弦连接的作用,而在演奏回旋曲部分的主部或插部时,由于伴奏织体变化多样,踏板不要踩得太满,应根据和声色彩的变化及时更换,否则容易导致和声音效混沌,破坏作品本身的风格。
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之一,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抒情随性的音乐情感与炫技式的演奏技法相辅相成。整首曲调旋律极具舒畅性和歌唱性,体现了唯美静谧的情感,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情绪起伏变化较大,弹奏时应注意时刻保持与乐曲情感的发展相一致,借助乐感带动自身情绪直至乐曲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