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
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是出版业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民文化素养的内在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编辑工作以及编辑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新时代,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图书编辑出版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时刻绷紧意识形态之弦,当好出版守门人;第二,推进思想教育常态化,坚持“图书出版质量至上”的理念;第三,坚持实施“三审三校”制度,提高图书内容的准确度;第四,融合新兴技术,打造新品、精品和特色品牌;第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增强编辑的凝聚力,提高其积极性。
当前,图书编辑出版量与日俱增,但一些质量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既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情感,也不利于出版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民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搜集资源、获取知识,这给出版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图书出版单位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出版全过程,不断提升图书质量,出版更多弘扬时代主旋律、民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出版物,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编辑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编辑素养是图书编辑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显性因素。图书编辑素养涵盖政治素养、终身学习思维、敏锐审稿能力、独立创新素质、到位沟通协作和高效执行力等方面。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图书编辑出版质量,对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提升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并立足于实践,提出促进图书编辑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供参考。
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近年来,为推动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国家新闻出版署连年开展图书“质量管理”专项工作,对图书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等展开严格规范的核查,对内容导向、管理制度、封面、插图图文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充分体现了其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密切关注。在新时代,图书编辑出版单位必须坚持“质量先行”的基本理念,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内容精准、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包装精美的优质图书,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丰富全民知识储备的同时,开阔其眼界,提高其文化素养,鼓励广大民众为国家建设、民族进步作出贡献。概括来讲,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是图书消费市场兴旺发展的根本前提。图书出版市场的迅速发展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图书,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学习需求。当前,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国民文化素养明显提高,图书消费市场呈现出专业化、精细化等特点,更好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此外,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凭借内容精练、样式丰富、趣味性强等优势俘获了大批读者。若出版业不积极转变发展模式,不注重提升图书质量,势必会被读者抛弃,因此,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迫在眉睫。
第二,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是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不论是哪个行业,质量都是最重要的。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出版业在面对外部挑战的同时,还要自觉肩负起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使命,这就需要图书出版单位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进一步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从而在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图书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是提高社会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质量的图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图书既有助于满足民众拓宽视野的需求,也能促进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对我国打造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编辑出版高质量提升路径
时刻绷紧意识形态之弦,当好出版业的守门人
第一,强化政治意识,肩负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任。图书编辑出版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政治警惕性,持续提高政治鉴别力。一是强化红线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图书出版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意识形态的导向和图书编辑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时刻关注社会热点,注意对敏感词、禁用词进行甄别,对不符合出版导向的作品大胆说不。二是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图书编辑出版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同时将相关要求纳入工作体系中,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图书编辑出版的规定要求,谨记自身的岗位职责。
第二,坚守高质量出版阵地,确保出版安全。图书编辑出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文明传承和优秀文化传播的使命。如果出版方向和安全出现问题,那么图书编辑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也将无从谈起。因此,图书编辑出版工作者应增强阵地意识,始终坚持党管出版原则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守正创新,敢于直面编辑过程中存在的内容、质量、安全、传播等问题,运用高质量的出版物与完善的文化服务打造意识形态高地,做好出版业的守门人;另外,还要处理和平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多出版高质量图书。
推进思想教育常态化,坚持“图书出版质量至上”的理念
要想促进图书编辑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就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内容翔实、主题鲜明、逻辑清晰、包裝精美的图书既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图书出版单位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图书出版单位要在坚持“图书出版质量至上”理念的基础上,推进思想教育常态化,推动图书出版单位上下增强质量意识,自觉以“图书出版质量至上”理念为引领开展工作。
首先,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工作,普及“图书出版质量至上”的理念。图书出版单位要加强内部企业文化建设,强调质量对出版单位发展的意义,让编校人员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图书质量,才能吸引更多读者,从而提升图书出版单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图书出版单位在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中成功立足,并实现长效发展。图书出版单位还要引导员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增强质量意识,保持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认真审校每一篇来稿,保证稿件的质量。
其次,坚持宣教常态化,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图书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开晨会、周会、月会等方式,第一时间向员工传达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管理的最新政策和制度条例等,并要求所有员工认真阅读现行政策与制度条例,深入领悟质量对图书出版单位发展的意义,促进员工严格按照政策制度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图书出版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了解近期图书的质量反馈,在总结问题、剖析成因的过程中,探寻出有利于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具体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
坚持实施“三审三校”制度,提高图书内容的准确度
为了切实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着力加强图书质量管理,图书出版单位应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相关单位可以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法律规章,制定《关于再次重申及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要求的通知》,要求各地图书出版单位充分认识到做好“三审三校”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三审三校”制度对保障图书出版质量的关键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图书出版单位虽然制定了“三审三校”制度,但并未严格执行,导致其价值和效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不利于保障图书的质量。基于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图书出版单位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提高图书内容的准确度,保证图书出版质量。
第一,图书出版单位应制定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明确“三审三校”制度的每一项内容。在“三审三校”制度体系中,“三审”是指初審、复审、终审。其中,初审由责任编辑负责,需在审读稿件的基础上,对选题内容的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进行审核,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等,并形成初审报告,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复审由编辑部主任负责,其应审读全部稿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作出总体评价,并解决初审提出的问题;终审一般由总编或副总编负责,根据初审、复审意见,对稿件的内容,包括出版导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等作出评价,最终确定是否刊发。“三校”对应“三审”,每次审核之后都要安排专业编辑进行校对,以保证语句通顺、字词准确,无错别字、无病句,保证图书的质量。在实施“三审三校”制度时,切勿出现以审代编、以编代校的情况,在对稿件进行审核之后,应分别安排不同的编辑进行校对,以确保稿件中的问题或错误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保证图书质量。
第二,图书出版单位应按照“三审三校”制度,安排好审校人员的工作。图书出版单位要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规章制度及人员构成等,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此同时,坚持“内容建设在首位”的原则,落实各部门、各岗位人员需要开展的工作,实施责任追究制;要保证图书出版物的错别字数量不超过万分之一,报纸错别字数量不超过万分之三。一方面,要组织编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增强其学习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学习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使其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业务水准;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管,对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为表现优异者提供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发编校人员的工作热情。此外,还要定期举行内部学习会议或专项案例分析大会,对近期图书编校与出版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汇总,在集体商议中探寻有效的解决策略。
融合新兴技术,打造新品、精品和特色品牌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在传播信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给出版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倒逼出版业保持前瞻意识,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以新兴技术为依托谋求创新与发展,着力打造新品、精品及特色品牌,凭借自身优势应对外部挑战,吸引更多读者,充分发挥出版业弘扬主流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围绕热点策划选题。图书出版单位要认真选题,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挖掘社会热点,了解民众关心的事物,全面准确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并以此为导向策划选题,保证图书出版内容与读者需求相适应,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图书。
第二,按照民众的审美需求来包装图书。作为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产品,图书既要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展现“内在美”,又要通过精美的装帧设计、现代包装印刷展现“外在美”。图书编辑出版设计人员要对读者进行调研,了解其审美需求,同时要参考其他国家的先进设计理念和成熟范式,以新技术与新材料为支撑,不断完善装帧设计,提高图书包装质量,提升图书的吸引力。
第三,融合新兴技术,为读者阅读图书提供便利。在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图书编辑出版业要善于运用新兴技术实现创新发展,比如可以通过AR、VR等技术,促进线下图书与线上电子图书之间的深度融合,以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图书,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增强编辑的凝聚力,提高其
积极性
编辑的专业水平与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图书质量,因此图书出版单位若想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就应加强对编辑的专项培训,保证编辑的政治立场正确,促进编辑的校稿能力与审稿能力不断提升,从而为广大民众提供专业优质的图书,更好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一,明确用人标准,保障人才引入质量。出版单位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面向社会招聘编辑时,应根据图书编辑工作的性质、任务难易程度等制定相应的人才甄选标准,通过笔试初步了解应聘人才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让通过笔试的人员进入面试,进一步考察其应变能力、精神风貌、价值观等个人特质,以期招聘到专业水准突出、政治立场正确、职业素养良好的高水平人才,为后期图书校对、审核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第二,强化培训,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出版单位要有卓越的发展意识,对编辑进行定期化、专项化的培训,如通过集中培训、参与行业交流会等方式,使其在提升编辑水平的同时,掌握更多编辑技巧,学会新一代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了解办公系统的操作流程,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办公环境。
第三,加强考核,增强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考核是增强员工工作能动性的有效手段。图书编辑出版单位应根据编辑的编辑速度、校对效率、出错率以及图书质量评价和反馈等进行严格考核,结合考核结果调整其薪资待遇,并将其作为编辑评选晋升的重要依据,以此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其端正工作态度,积极探寻有效的工作方法,全面提升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可以以考核为手段,增强编辑的责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个人工作态度与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图书出版质量,引导编辑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其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编辑工作水平,实现对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有效把控。
综上所述,高质量发展是图书编辑出版业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图书出版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图书编辑出版业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革新内部制度体系,优化审校流程,推动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加强现代化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