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保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探讨

2023-08-13 02:31:55兰芳
种子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推广应用

兰芳

摘    要:种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产业,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需通过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以保证农产品安全,推动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种植业生产中绿色植保技术应用价值为切入点,闡述了绿色植保技术能够维护生态环境、防治有害生物、提高产品产量,以此为基础结合技术推广应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植保技术;种植业生产;推广应用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13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       文献标志码:A

合山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市,由来宾市代管,地貌为北部、东部及东南部高,西部与西南部低,中部为盆地,为亚热带气候区,年降水量约1 500 mm,年均气温约20.6 ℃,无霜期为320 d。近年来,合山市以乡村资源及农业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八桂之心”特色农业示范区,完善大棚建设、水电铺设、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引领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助力乡村振兴。

1 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价值

合山市不断推进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对增甜剂、催熟剂的使用,规范种植生产行为,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

一是维护生态环境。地方经济发展下,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为减少种植业污染,降低化学农药用量,需应用绿色植保技术,助力农业操作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二是防治有害生物。以现代种植业设备及技术作支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部分有害生物生存范围随之增加,如美国白蛾、草地贪夜蛾等,不仅会降低作物产量,也会危害生态环境[2]。通过推广普及绿色植保技术,落实有害生物检疫,避免其迁移,可推动种植生产可持续发展。三是提高产品产量。目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食物安全问题愈发重视,禁用高残留、高毒害农药,必须以绿色植保技术替代,为农作物提供健康、绿色培育环境,生产无公害产品,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及竞争力。

2 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问题

2.1 植保体系不足

1)人员方面。植保技术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对农民开展普遍性指导。很少引进大学生,人才结构青黄不接,进修人员有限,出现知识老化与断层情况[3]。而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既懂推广又懂技术,因此迫切需要拓宽植保人员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植保视野发展。

2)经费方面。植保技术推广作为公益性服务,经费来源以财政支持为主,有关植保的基础设施及研究未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试验仪器少,难以深入探析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原因[4]。由于乡镇植保站条件不足,缺少连接互联网设备,部分全球定位系统、人工智能决策系统、遥感系统等先进技术未能得到应用。

3)制度方面。植保职能归于地方政府、农业农村局、环保局、林业局及技术监督局,容易产生职权分布混乱的情况,降低了技术推广应用效率,仅听从政府命令完成指标内容,未能考虑农民及实际种植需求,工作带有盲目性。

2.2 推广形式不足

植保技术推广应用中,仍以行政推广为主,存在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脱节情况。教育模式推广形式流于表面,主要采取现场交流会、培训班等,仅发放技术资料,未能对技术资料进行进一步讲解。暴发病虫害后才利用电视进行播报,对推广应用效果造成影响[5]。

与此同时,植保技术推广村级、乡级组织不健全,农民协会组织技术有限、发展缓慢,部分新产品、新技术由于服务与指导不足,难以做到进村到户。还有部分技术研发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夸大技术效果,影响了农民应用新成果的热情。

2.3 防治效果不足

种植业生产中,农民过度依赖化学农药情况突出,极易导致生产成本投入高,安全产品、无公害产品生产严峻,增强了病虫草害的抗药性,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6]。此外,抗性作物品种更新慢、选育周期长,病虫害变异频率不断加快,缩短了品种更换周期。特别是种植业规模化发展下,单一品种种植面积大,病原菌积累更多,容易暴发区域性病虫害。

3 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措施

3.1 完善植保体系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专业人才是工作的重点。一方面,需引进更多植保专业人才,为人才提供更优质的福利待遇,包括落户、房屋补贴、医保补贴等。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培养植保推广人才,做好人才激励与考核工作,深入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一线,以进村入户业绩作为考量指标,予以一线人员更好待遇,做到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还要培育地方种植业组织机构,对农业机防队、农民协会组织开展全面培训宣传,增强机防人员素质,保证操作人员了解机械使用、保养、维修、病虫害识别等技术知识[7]。建立官方植保制度,市植保站统管村级、乡镇植保官,各乡村均设置地方首席植保官,组织以村为单位的防治队伍,分区、分片开展植保技术推广应用,做好地方检疫检验、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突发灾害工作。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新农作物产业链建设中,整合植保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应合理划分各龙头企业、单位的职能,包括人事管理、行政招聘、建站方式等,转变单一运营模式,将人事筹备与事务管理相区分,打造特色发展模式。为此,遵循“市场运作,政府支持,农民自愿”理念,多渠道争取经费,市政府与市委负责对植保推广工作的培育、引导与扶持,以免出现“官办”行为,制定人才引进、建设规划、植保器械经营、农业政策、经费分配制度,促使植保推广体系顺利发展。按照“理论—技术—市场—产品”的思路,让农民明确植保工作无法完全依靠政府,部分环节为有偿服务,需要商业化运行,激励各类社会团体、农资流通企业、种田大户、社会团体等投入其中,为“三农”服务。例如,在人才管理费用中,包括职工福利待遇、人才选拔、培训经费等,单独组织与原有推广进程分离,将政府支持与社会组织运行结合,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此种方法,保证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减少部门及政府负担,解决经费问题。三是完善工作制度。绿色植保技术推广中,地方政府及部门作为主要推广渠道之一,是推广宣传的技术力量与经济来源,需根据地方种植业特色,推广利用率高的农业技术,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多项农业生产及交流活动,实现全面推广。除政府外,地方研究机构与农业学校也应参与其中,构建教育、宣传、研发三位一体的工作制度,政府负责管理监督,并进行适当引导及支撑。例如,研究院专家的最新成果,到基层或示范基地实践,做好记录与验收。技术人员可将生产问题带入农业学校,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通过双向交流的方式,加强植保技术推广工作,也能打造两者密切合作关系。

3.2 建立多元推广模式

进一步完善推广网络,植保站可参考成功示范基地,成立植保学习小组,联系科学研究所、高校学院及示范基地合作提供技术支撑,掌握植保技术收割、养护、喷洒农药等技术要求,也要联系私营单位、中小企业及网络平台,以城乡活动、网络宣传的方式,传达植保内容,引导农民学习新技术,解决农民选购产品、种植、回收等难题。为响应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农业号召,可打造种植业生产基地,集中农民参与学习交流活动,从而形成植保技术推广应用根据点。植保协会根据点活动开展中,采取统一的技术指导、前期预测及农药供给,以防治害虫为例,分为分户防治与专业小组处理2种,对防控过程严格把控。为农民提供无偿指导服务,无论是传授农业知识、指导种植试验、解决种植难题,还是回收产品、跟进处理等均要无偿服务。同时,协会需为农民提供物料设施,包括种植机械、虫害农药、植物种子等,可进行低利润售卖,建立合同制度维护农民与协会双方的权益。通过将农民与技术部门集合,减少资源浪费,节省时间,直接与农民交流,更快了解其种植难题。

现代种植业发展背景下,互联网的普及为植保技术推广提供了新途径,需改革整体推广局面,建立网络信息推广体制,助力农民了解最新植保技术,可从以下方面出发。

一是网络宣传。建立本地门户网站“农业植保直通车” “合山市農业科技信息网” “农业110”等,使农民能利用网站了解市场动态、植保技术等。二是下乡宣传。定期进入乡村,为农户提供植保技术指导,引入高科技设备实地操作,统一开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植保技术应用水平。三是电话宣传。合山市可设置“农业110”咨询电话,建设植保技术服务板块,内容包括农业数据资料、植保技术专家咨询、关键农技等。农民拨打热线后,安排植保技术推广人员接听回复,转变以往信息单向流动模式,农民也能咨询农业问题,实现双方沟通。此外,农业专家也可上门指导,根据农户咨询求助的问题走进农田,了解实地情况,维护农民权益。四是媒体宣传。植保站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技宣传平台增加短信功能,使得植保技术信息深入各家各户,便于后期跟进,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五是数字农业宣传。植保站可引进现代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人工智能决策系统等,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预测、防范,从而提高种植产量。

3.3 加强技术研发

3.3.1 规范技术内容

以现有植保技术而言,为提高种植业生产质量,规范农民生产行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重建。

一是从种植农作物出发,对植保技术每个环节严格把控,包括秧苗、种子选择、病虫害防治措施等,降低生产成本,消灭有害生物,同时尽量避免农药浪费,控制农药余量。二是推广植保技术与时俱进,以地方农产品种植为主,推广提高产品质量的植保技术,实现生产科技化、标准化,拓宽服务范围,优化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三是预测地方种植业生产,保证设备预测准确度,做好各项机械设备维护更新工作,可利用全球定位、地理信息、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监控合山市有害生物,提高植保技术水平。四是防治有害生物,合山市可提供重大病虫害预防、应对、维护等咨询方法,提供恰当绿色植保技术服务,增强农民防范意识,重点在于推广、应用无公害技术,控制技术成本,做到应急防治。五是开展植保检疫,对于突发病虫害完善检疫体系,正确防治病虫害。六是合理使用种植业机械设备,让农民了解农药、机械正确的使用方法,支持引进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加快技术改造,以无害化、绿色植保技术为重点。七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出任何一项绿色植保技术时,前期均会开展多次操作与试验,且在试验地投放试验,形成可执行操作技术体系。为此,合山市可选择集中性农场基地,合理利用植保推广技术,进行示范操作,进而带动地区实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八是建立农作物管理、生产示范点,以用药安全为主,控制农药用量为根本,将可利用地点均作为试验新农药基地,做好新产品推广工作,全面开展示范宣传,将社会利益与农民利益相联系,解决植保技术推广应用问题。

3.3.2 研发新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目标从保产增收向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延伸,需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广应用。以生物多样性理论为防控有害生物提供指导,将农田生态调控作用发挥出来,采取生物防治与自然防治方法,以农作物为中心,发展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的技术,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主的多种有害生物、作物治理体系。例如,朱有勇教授课题研究证明,混合栽种稻瘟病敏感品种和非敏感品种,无须使用农药即可防治稻瘟病,水稻增收1 500元/hm2,有效突破单一品种弊端,为持续、简便地解决种植生产问题提供依据。同时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使得生命科学、网络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可以将人工智能、数据库、3S技术等用于种植业生产,预测预报有害生物、诊断防治病虫害、异地授课等,或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除草剂、抗病虫品种。还要加大对无公害、绿色产品推广力度,可以使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或者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控制害虫的数量,降低药剂防治频率。

4 结束语

现代种植业从科学育种、新型农药、肥料研发等方面不断发展,却受限于农民固有种植观念,无法适应现代种植业变化,短时间、大剂量使用农药,降低了农产品质量。为此,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完善植保体系、多元推广模式、加强技术研发的方法,加强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也能促进农业环保、节能减排及产品质量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跃锋,王志杰,孙凤刚,等.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植保工作的思考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22,10(12):65-67.

[2]阿依图荪·库瓦尼,买尼古丽·合力力.试析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8):142.

[3]王伟娟.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甜椒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5):79-82.

[4]张康,余正军,范晓培,等.汉中市植保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8):90-92.

[5]方勇,方黎,哈小菲,等.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探讨[J].新疆农业科技,2022(3):31-32.

[6]张雪英,孙学文.绿色植保技术在设施栽培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中国农机监理,2022(4):38-40.

[7]李杨,王晓楠,张海峰,等.生态农业中植保新技术的应用探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9):9-10,12.

猜你喜欢
推广应用
探讨库鲁斯台草原环境保护及保障措施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基层烟站信息化防雷系统的应用与管护
创新方法在推广应用中的“有”与“能”
复合型煤巷支护技术探讨
推广应用电子发票提升招标采购的质量和效率
关于推进PPP推广应用问题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3期)2016-11-04 15:14:11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仓支护技术探讨
高应力软岩巷道底板支护技术探讨
含山县木荷防火林带构建关键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