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研究

2023-08-13 16:26:55屈翠萍范晓培田喜庆王清文张康杨军
种子科技 2023年13期
关键词:防效

屈翠萍 范晓培 田喜庆 王清文 张康 杨军

摘    要:为了筛选出对汉中市茶园中的茶小绿叶蝉具有高效作用的植物源农药,开展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 d,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和单用茶蝉净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均达到了60%以上;施药后3 d,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均有所降低;施药后7 d,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和单用茶蝉净对茶小绿叶蝉依然具有良好的防效,说明植物源农药具有持效期长的特点;桉油精+茶蝉净复配施药后7 d的防效显著优于单用茶蝉净,说明植物源农药混合施用能达到增效的作用。用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以显著降低茶园的用药次数,是构建茶园绿色防控体系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茶小绿叶蝉;防效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01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3;S482       文献标志码:B

1 汉中市茶产业情况

茶产业是汉中市的特色优势产业[1],是汉中市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茶区涉及西乡县、南郑区、宁强县、勉县、城固县、镇巴县、略阳县和洋县8个产茶县(区)。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地规模、品牌建设、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8.82万hm2,茶叶总产量达6.27万t,干毛茶产值达88.4亿元,综合产值超过320亿元[2]。2022年,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38.71亿元,位列参与“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的品牌中第22位[3]。目前,汉中市有茶叶产销企业1 903家,其中加工企业819家、经营企业88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9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省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0个、市级园区26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个、省级示范社20个,年产值1 000万~2 000万元的企業23个、2 000万~5 000万元的企业19个、5 000万~1亿元的企业6个,SC认证企业117家、国际质量体系认证30家、绿色认证24家、有机认证42家。在建立完善传统实体茶叶专卖店、连锁店、旗舰店、加盟店等营销渠道的基础上,以微博、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介为代表的互联网茶叶销售迅速发展。目前,汉中市从事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城乡居民近30万户100万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中市茶产业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76万户、5.06万人脱贫。近10年来,有近20万户贫困户、60万贫困人口因茶脱贫,9万户、30万人因茶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虫害已经成为制约汉中市茶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据统计,汉中市茶园已发现茶叶害虫33种(类),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小绿叶蝉、黑尾叶蝉、茶蚜、黑刺粉虱、吹绵蚧、红蜡蚧、桑白蚧、糠片蚧、茶牡蛎蚧、茶褐圆蚧、茶网椿、大臭椿、茶毛虫和茶尺蠖等,其中茶小绿叶蝉为汉中市茶园的优势种群[4]。

茶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叶蝉科,具有体型小和发生世代多等特点,已成为茶树上防治难度大的主要害虫之一[5-6]。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手段来防治该虫,但随着用药频次增加,抗性和残留问题也进一步显现[7]。因此,采用低残留和无污染的防治药剂逐渐成为趋势。

根据虫害发生特点,汉中市陆续在镇巴县、西乡县、南郑区、城固县、勉县、宁强县6个茶叶主产县(区)的5镇6村示范应用茶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550 hm2,其中示范黄板诱杀茶小绿叶蝉550 hm2,示范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378.7 hm2,示范区内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2.5%,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2.5%,茶树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其中在南郑区牟家坝镇马仙坝村、宁强县凤源茶业公司茶园分别建立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片14 hm2和16.7 hm2,重点示范了黄板、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及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示范区内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6.5%。试验示范了一批新技术及新药剂,做好技术储备,先后开展了氨基寡糖素等生物农药对茶树提质增效药剂试验、茶小绿叶蝉不同防治时间及不同防治药剂药效试验、茶小绿叶蝉黄板诱杀试验、不同器械(电动喷雾器、静电喷雾器)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对比试验。此外,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茶小绿叶蝉在汉中茶区的分布范围和发生规律。针对茶小绿叶蝉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选用优质、高产、抗寒、抗病虫品种,如龙井长叶、中茶108、龙井43、白毫早等优良品种。二是建立生态茶园。在茶园四周及行间栽植桂花、红叶石楠、苦丁茶等常绿乔木,在改善茶树生长环境的同时,为茶树病虫害的天敌栖息创造条件。三是加强农业防治。冬季结合茶园管理进行翻耕、施基肥、清除落叶等工作,围绕根系培土并压紧,使蛹窒息或防止其羽化出土,减少害虫来年发生基数;清除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低洼茶园要清沟沥水;及时分批勤采,结合茶园改造,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和台刈去除病虫叶;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四是理化调控。在成虫盛发期利用灯光、色板诱杀成虫。五是生物防治。春秋季对虫害幼虫进行病毒、微生物及植物源农药防治,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绿颖(99%矿物油)防治茶小绿叶蝉。六是推行专业防治,以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专业服务队,开展茶园机械作业、统一病虫防治等技术服务;优先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时要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注重推行茶园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融合,切实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控害技术水平。七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分别在宁强县、南郑区、西乡县、城固县组织开展了茶园绿色防控现场展示4场,培训茶农42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 050份;在镇巴县组织召开汉中市茶小绿叶蝉防控培训会,通过现场观摩和室内培训的方式,分别就“茶小绿叶蝉发生及防控技术”和“汉中市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技术培训。

植物源农药具有环保、生物活性多样、不易产生抗性和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优点[8-11]。目前,植物源农药产品主要有苦参碱、藜芦碱和茶蝉净等194个,在当前提倡农药减量化的背景下,采用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符合当前的绿色发展理念[12-13]。因此,本研究开展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对茶小绿叶蝉具有高效作用的植物源农药,为汉中市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药剂

3种供试药剂的名称和生产厂家见表1。

2.1.2 试验田概况

本试验在汉中市茶园进行,试验品种为“群体种”,试验田的土壤情况、耕作管理及生长状况一致,均发生了茶小绿叶蝉虫害,符合试验要求。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茶蝉净1 350 mL/hm2、藜芦碱1 350 mL/hm2、桉油精1 000倍液+茶蝉净500倍液、清水处理(CK),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其中前2个处理面积为0.07 hm2,第3个处理面积为1.3 hm2,清水处理(CK)为4行。施药时间选在茶小绿叶蝉低龄若虫发生始盛期,若虫数量达到防治指标(100叶有若虫10头以上),且茶小绿叶蝉虫量还在不断增加时,于2022年6月11日下午进行叶面均匀喷雾1次。

2.2.2 调查方法

在试验研究期间,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每天18:00调查50个枝条上的茶小绿叶蝉,记录起飞虫口数。喷药前调查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基数,喷药后1、3、7 d分别统计残虫量。按以下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2.2.3 数据处理

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茶蝉净等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施药后1 d,单用茶蝉净和桉油精+茶蝉净混合用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相对于清水处理(CK),防效可以达到60%以上,藜芦碱的防效较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用茶蝉净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桉油精+茶蝉净混合用药。施药后3 d,3种植物源农药的防效降低较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用茶蝉净的防效依然显著优于桉油精+茶蝉净混合用药。施药后7 d,以茶蝉净为主的处理保持了较高的防效,其中桉油精+茶蝉净混合用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达到了70%以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桉油精+茶蝉净混合用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显著优于单用茶蝉净。

4 结论

当前,汉中市提出了构建茶产业绿色防控体系的目标,采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植物源农药属于生物农药中的一种,具有众多优点,符合构建茶园绿色防控体系的目标,而且有明显的增肥作用,对于实现农药减量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研究测定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发现,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和单用茶蝉净对于茶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效。施药后1 d,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和单用茶蝉净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均达到了60%以上,而藜芦碱的防效只有10.67%。施药后3 d,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均有所降低,这可能与前1 d夜间出现降雨有关,从而导致清水对照虫口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施药后7 d,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和单用茶蝉净对于茶小绿叶蝉依然具有良好的防效,这说明植物源农药具有持效期长的特点。桉油精+茶蝉净复配施药后7 d的防效比单用茶蝉净的防效高,这一结果与赵丰华等(2013)[14]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植物源农药混合使用能达到增效的作用。

综上,用桉油精+茶蝉净复配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以显著降低茶园的用药次数,是构建汉中市茶園绿色防控体系的理想药剂。

参考文献:

[1]王姿颐.“汉中仙毫”品牌价值攀升达38.71亿元[J].现代企业,2022(8):83.

[2]吕锋,方义,严志慧.品牌整合助力汉中茶产业快速发展[J].中国茶叶,2022,44(11):60-63.

[3]胡晓云,魏春丽,陈韬略.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22,44(5):22-37.

[4]魏焕志,吴晔.汉中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18,64(12):76-79.

[5]张汉鹄.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J].昆虫知识,2006(2):183.

[6]张辉,李慧玲,王定锋,等.茶园杂草艾蒿挥发物对茶小绿叶蝉行为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22,59(4):773-784.

[7]周铁锋,杨青,毛宇骁.茶树害虫抗药性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6):199-200.

[8]刘晓娟.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广东园林,2006(Suppl 1):60-64.

[9]张兴,吴志凤,李威,等.植物源农药研发与应用新进展——特殊生物活性简介[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4):24-31.

[10]赵晓敏,赖忠晓,陈平强,等.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苹果主要害虫的生物活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6):1385-1392.

[11]陈云坤,胡春艳,张知宇,等.5种瑞香科植提取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3):148-156.

[12]杨欣蕊,廖艳凤,赵鹏飞,等.植物源农药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2022,16(11):33-36.

[13]张兴,马志卿,冯俊涛,等.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31(5):685-698.

[14]赵丰华,郑杰,马建,等.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试验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3(20):22-24.

猜你喜欢
防效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长白鸢尾叶斑病试验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30%苯甲·丙环唑不同施药期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水稻病虫害药效试验初报
除草剂混剂对水稻田杂草防效探究
施锌肥对苹果小叶病效的研究
几种除草剂防除玉米田间杂草药效试验
安溪县马尾松毛虫生活史及无公害防治效果分析
绿色科技(2015年6期)2015-08-05 18:10:15
蓖麻适用除草剂筛选及防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