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顺 罗满先 潘军 赵鹏
摘 要:大白菜是云南省镇雄县的主要蔬菜栽培品种之一,种植面积大,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需肥量大等特点。依托2021年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开展大白菜氮肥总量控制试验。试验表明,当氮肥施用量>278.4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提高但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当地大白菜最佳施氮量为278.40 kg/hm2。
关键词:大白菜;氮肥;化肥减量增效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3-000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154 文献标志码:B
大白菜生长期短、产量高、需肥量大,是云南省镇雄县蔬菜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在大白菜种植中,过量施用氮肥现象较为突出,导致菜田土壤性状恶化、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由于大白菜养分失调,导致品质下降、口味不佳[1]。
本试验依托2021年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探讨大白菜最佳氮肥施用量,以期为当地大白菜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1 试验时间、地点及供试材料
试验时间为2022年6—8月,试验地点位于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银厂坝组。试验地经度104°47′37″、纬度27°28′2″,海拔1 660.00 m,年平均日照时数1 325 h,年平均降水量948 mm。试验地为黄壤土类、黄壤亚类、浸蚀性土属、白鳝泥土种,土质为中壤。试验地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69.3 g/kg,水解氮258.3 mg/kg,有效磷71.3 mg/kg,速效钾389.0 mg/kg,缓效钾115.0 mg/kg,全氮3.49 g/kg,pH值4.53。试验地面积333.33 km2,前茬作物蔬菜,产量60 000 kg/hm2。施肥情况:底肥施用商品有机肥1 500 kg/hm2、复合肥900 kg/hm2,不追肥。
大白菜试验品种为CR-强劲。供试肥料:氮肥用金沙江牌尿素为氮源(含N 46.4%)、磷肥用昆磷牌过磷酸钙为磷源(含P2O5 16%)、钾肥用进口的普罗施旺牌硫酸钾为钾源(含K2O 50%)、有机肥用云南永鑫生产的致丰牌有机肥(N+P2O5+K2O≥6%,有机质≥45%)[2]。
2 试验设计
2.1 田间处理设计
试验设计4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0 m2(长5 m、宽4 m)。四周种植同种作物2 m为保护行,处理间过道0.50 m,各重复间过道0.50 m。育苗移栽,每小区2大行、8小行,行距0.50 m,株距0.38 m,每小区栽112株。设置处理1为无氮区、处理2为70%优化施氮区、处理3为优化施氮区、处理4为130%优化施氮区,按最优配方水平设计N、P2O5、K2O。
2.2 施肥方法
磷肥和有机肥100%、氮肥总量20%、钾肥总量50%作基肥,第1次追肥氮肥总量30%、钾肥总量25%,第2次追肥氮肥总量30%、钾肥总量25%,第3次追肥氮肥20%(浇施)。施商品有机肥实物量120.00 kg/hm2(折合每小区3.59 kg)。各处理施肥量见表1。
2.3 调查方法
試验采收时,每个处理按S形路线采集15株大白菜,测量株高、茎粗、单球鲜重,同时每个处理大白菜全区收获、称重,各小区采集500 g植株鲜样于烘干箱105 ℃下杀青30 min,然后降至75 ℃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干重。样品粉碎后过60目筛装袋,用于养分分析。
施氮新增纯收益、产投比、氮肥利用率、氮肥贡献率计算公式如下。
施氮新增纯收益=施氮区鲜菜收入-(施氮区肥料投入-无氮区肥料投入)-无氮区鲜菜收入(1)
产投比=施氮新增纯收益÷肥料投入(2)
氮肥利用率=(施氮区产量×植株含氮量-无氮区产量×无氮区植株含氮量)÷氮肥施用量×100%(3)
氮肥贡献率=(施氮区产量-无氮区产量)÷施氮区产量×100%(4)
2.4 栽培管理和收获
2022年5月29日播种,选取匀称的壮苗6月16日移栽,8月17日收获。6月17日施用甲维虫螨腈(有效成分含量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虫螨腈10%)[3]防治地下害虫。6月18日喷施杀虫剂亨达顽克药水、杀菌剂烯酰吗啉和可乐果水溶性肥料。6月28日再次喷施亨达顽克药水杀虫剂、烯酰吗啉杀菌剂和开心果水溶性肥料。7月13日喷施烯酰吗啉、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和开心果水溶性肥。8月10日喷施亨达顽克、烯酰吗啉和吡唑醚菌酯。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氮肥用量对大白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4个处理的大白菜株高、茎粗、单株重差异不显著[4]。优化施氮区平均单产最高,达到136 086.75 kg/hm2,而无氮区大白菜平均产量最低,为117 605.85 kg/hm2,70%优化施氮区平均产量133 286.70 kg/hm2比130%优化施氮区平均产量127 686.45 kg/hm2增加5 600.25 kg/hm2,增产4.39%。
3.2 不同氮肥用量对大白菜经济效益的影响
优化施氮区收入最高,为190 521.0元/hm2;其次是70%优化施氮区,为186 601.5元/hm2;最低是无氮区,为164 647.5元/hm2,具体见表3。分析产量表现可知,130%施氮肥时,部分肥料未被吸收,流失于土壤环境中,导致土壤性质恶化,还可能会引起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环境问题。施氮新增纯收益与鲜菜收入一致,从高到低依次是优化施氮区、70%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产投比由高到低顺序是优化施氮区、70%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试验结果表明,当氮肥施用量>278.4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高但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大白菜最佳施氮量为278.40 kg/hm2。
3.3 不同氮肥用量对大白菜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贡献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130%优化施氮区的氮素吸收量为357.75 kg/hm2,与无氮区的254.70 kg/hm2相比,氮素吸收量提高了103.05 kg/hm2,增幅40.46%;70%优化施氮区、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氮素吸收量差异没有达显著水平,说明不施氮肥对大白菜氮素的吸收影响较大,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促进大白菜对氮素的吸收[5]。不同施氮區采用差减法计算氮肥利用率,70%优化施氮区利用率最高,其次是优化施氮区,最后是130%优化施氮区。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优化施氮区、70%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试验表明,大白菜最佳施氮量为278.40 kg/hm2。
4 结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无氮处理的大白菜产量均低于不同施氮处理大白菜产量,优化施氮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36 086.75 kg/hm2,氮肥施用量为278.40 kg/hm2;无氮区的大白菜平均产量最低,为117 605.85 kg/hm2。70%优化施氮区平均产量比130%优化施氮平均产量增加5 600.25 kg/hm2,增产4.39%。
对比不同施氮处理的收益情况可知,优化施氮区大白菜收入最高,为190 521.0元/hm2;其次是70%优化施氮区,为186 601.5元/hm2,最低是无氮区,为164 647.5元/hm2。氮肥利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70%优化施氮区、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产投比由高到低依次是优化施氮区、70%优化施氮区、130%优化施氮区。
试验表明,当氮肥施用量>278.4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高但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当地大白菜最佳施氮量为278.40 kg/hm2。
参考文献:
[1]危天进.大白菜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J].福建热作科技,2014(4):12-14.
[2]唐正平,陆裕珍,罗大贤,等.龙里县大白菜优化施肥氮肥总量控制田间效应探讨[J].农技服务,2014(9):76-77.
[3]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一种结晶抑制组合物、应用及结晶抑制方法:CN 109757473B[P].2021-12-28.
[4]王彩霞,于田利,郎文培,等.不同氮素水平对大白菜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2(21):91-93.
[5]贺云,林资芳,刘小萍.不同氮素水平投入对大白菜产量与效益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6(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