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助力幼儿社会行为的培养

2023-08-12 17:18高萍
家长·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游戏家长幼儿

高萍

学前阶段是幼儿社会性成长的重要时期,借助幼儿园教育来促进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养成,有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让幼儿在学会体谅、尊重、合作、同情等行为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人格,从而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而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主要的实施方式,能够让幼儿很好地沉浸在情景当中,愿意去探索和讨论,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行为。因此教师有必要积极开发游戏资源,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幼儿逐渐地获得社会性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品格,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一、幼儿教育中塑造幼儿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立德树人成为当下教育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幼儿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幼儿在智力以及能力上的发展,还要注重对幼儿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通过培养幼儿社会行为的方法,则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

首先,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让幼儿了解自己应当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来与人相处,让幼儿建立起基本的价值观念,为幼儿将来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担当的人奠定好基础。

其次,通过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可以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提升社交、感觉、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幼儿实现自我管理、有效合作,提升幼儿的生活品质。

最后,在社会行为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促进家园之间的有效合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营造良好的环境。

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培养,从而为幼儿健康、幸福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幼儿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游戏助力幼儿社会行为的优势

(一)开阔幼儿视野,提起探索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基于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需要来组织游戏,用游戏环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有助于促使幼儿形成开阔的视野,帮助幼儿增长见识,从而达到促进幼儿社会行为养成的目的。例如,在引导幼儿了解搭乘公交车的规则时,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扮演老人、抱着孩子的妈妈、司机、上班族等各种角色,利用教室内的桌椅等来创设公交车的情景,让幼儿一边唱着“公交车,跑得快,排着队,等车来”的歌谣一边去演示如何搭乘公交车,教师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给幼儿一些指导,帮助幼儿了解如何正确等车、怎么付费、怎么在车上保护自己的安全、什么时候应该让座等行为知识。如此,通过游戏情境的设置,突破园内教育的限制,让幼儿了解更多情景中的信息,有效开阔幼儿的视野,达到促进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目的。

(二)改善成长环境,增强心理安全

在培养幼儿社会行为的过程中,要坚决避免使用生硬的说教手段,导致幼儿对合作、倾听、遵守规则等行为产生消极的情绪。而借助游戏的使用,可以让教育更好地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让幼儿在获得充足的安全感,乐于去探索以及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引导幼儿了解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家园合作的方式,包括家长在做简单的食物时,可以让幼儿在一旁提供帮助,完成搬运、洗菜等简单的活动,又或者在幼儿园内组织“两人三脚”的活动,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等等。如此,可以让幼儿在恰当又亲密的接触中获得合作的品质,并且让幼儿和其他主体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依恋关系,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素养。

(三)优化实践体验,促进行为发生

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探索动机,让幼儿乐于去思考、去感受不同的行为,从而逐渐改善幼儿的社会行为,并且感受到良好社会行为所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引导幼儿去了解自己应当遵守哪些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开一些具有实践体验性质的游戏活动,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指出来幼儿行为上的亮点,如主动帮助了自己的小伙伴、遵守了游戏的规则等等,从而让幼儿产生成就感,愿意去体会有规则的生活,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养成。

(四)促进多元互动,塑造良好意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的幼儿普遍存在缺乏良好意志力的问题,这和家长的溺爱、教育方式的不恰当有密切的联系。而通过立足游戏来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为家园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幼儿和其他主体之间的互动方式,让幼儿和幼儿、幼儿和家长、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起更加和谐、平等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幼儿良好意志力的形成。例如,为了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开一系列的体育游戏,利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让幼儿乐于坚持和家长或者其他小伙伴之间的互动,主动争取更好的成果,从而让幼儿将良好的社会行为内化于心,促使幼儿形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良好的意志。

三、游戏助力幼儿社會行为的对策

(一)开展多元游戏,引发社会行为

幼儿的社会行为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促进幼儿更加全面的成长,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组织幼儿展开多元化的游戏,带给幼儿丰富的成长经验,让幼儿产生更多有益于身心的社会行为,并且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深刻的感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应当要对不同时期幼儿的成长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找到有效的教育手段,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团结合作”这一社会行为时,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讲,难以真正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也无法懂得怎样去合作,如果贸然要求幼儿共同去完成一个游戏任务,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引发争抢玩具等状况,因此在培养“团结合作”意识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分享”“交流”等角度入手,帮助幼儿开阔视野,让幼儿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找同伴倾诉或者分享自己的喜悦,进而为幼儿的合作奠定基础。再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开“画泥画”的活动,让幼儿使用泥浆以及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绘画,创作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之后再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班内的伙伴们,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怎么画出来的。而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幼儿已经可以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去参与到合作的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展开一些真正需要合作的游戏活动,例如,让幼儿共同来完成搭建、合作去闯关等运动关卡,从而让幼儿在体验中建立起对合作行为的正确理解,逐渐实现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有效培养。

结合幼儿成长的规律以及需求,教师应当要围绕合作、帮助、礼貌、秩序、责任感等几个方面来创设游戏。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良好社会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成长规律,同时在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成长情况,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不断调整游戏教育的方案,促进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

(二)重视过程指导,建立社会思想

幼儿对于社会行为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指导,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思想。在对幼儿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幼儿,而是通过情景创设、幼儿实践体验等方式,引起幼儿的换位思考,让幼儿发自内心地认同良好的社会品质,从而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幼儿的指导,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展开游戏。

首先,教师要对游戏的环节进行充分的全面分析,了解游戲的流程,知道各个环节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等,如此,才可以让教师在游戏中带给幼儿正确的指导,让幼儿可以在更加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展开游戏。例如,在引导幼儿去玩“一起来做饭”的游戏时,幼儿可能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合作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要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过程,包括合作搭建灶台、合作准备食材、分配适量的“员工”来招待客人等等,从而帮助幼儿进入游戏状态中去。

其次,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当地作为幼儿的榜样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从而间接改善幼儿的行为方式。例如,在组织幼儿展开“搭乘公共汽车”的角色扮演游戏时,教师可以进入到情景当中来,向幼儿展示粗鲁地挤公交和文明排队两种不同行为,让幼儿去想一想哪一种行为是正确的,从而给幼儿提供示范,让幼儿使用正确的方式去参与游戏。

最后,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观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言做出指导,带给幼儿启发。例如,在引导幼儿去做模拟“养小动物”的游戏时,由于缺乏生活常识,幼儿可能出现不关注动物饮食、动物安全等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醒幼儿,从而在丰富游戏内容的同时培养幼儿的爱心,促进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

总之,在游戏教育中,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可以充分地去体会游戏中蕴含着的社会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让幼儿真正在游戏环境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促进家园合作,巩固社会习惯

在培养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家园合作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作为契机,推进家园合作的有效落实,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主动和家长建立起平等的合作关系,结合家长的实际需求,为家长提供正确的引导,帮助家长了解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教师要注重引起家长对幼儿社会行为养成的重视。当前,仍然有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需求存在错误的认识,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幼儿的智力成长上,并且在生活上采取了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等做法,给幼儿社会行为的培养带来了阻碍。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形成健全的家庭教育观念。

其次,教师要保持和家长的沟通,让双方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从而采取恰当的措施。家园合作中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保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根据双方反馈,及时调整教育方案,保证幼儿社会行为培养的实效性。

最后,教师要结合家长的需求,帮助家长找到有效的幼儿社会行为培养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行为,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供建议:在家中和幼儿一起玩给衣服分类的游戏,让幼儿去观察父母以及自己的衣柜,看看衣服的分类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之后家长和幼儿比赛,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幼儿尝试着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践中来,在游戏中体会到自主解决问题的乐趣。再如,为了培养幼儿坚持不懈的行为,家长可以在家中和幼儿一起观看运动员反复训练的相关视频,如此不仅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可以让幼儿在竞争中获得坚持不懈的品质。

总之,教师要重视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沟通,从而让教育资源实现更加有效的整合,为幼儿创造出更加完整的社会行为发展环境,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四)适当游戏评价,强化社会行为

在借助游戏培养幼儿社会行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在树立幼儿自信心的同时也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自己还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动机,强化幼儿的社会行为。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善于使用合理的语言,而且也要重视表情、笑容、肢体动作的使用,从而带给幼儿更多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更乐于去强化良好的社会行为。

例如,在引导幼儿展开模拟“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时,教师可以从以下的角度来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首先是幼儿在规则遵守方面的表现,包括可以按照顺序来排队上车、根据自己的角色来选择适合的座位(扮演老弱病残的才可以坐在爱心椅上)、在下车的时候走后门、要下车时按铃等等;其次是对幼儿的其他良好行为进行表扬,包括主动地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在车上不大声说话等等。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之间展开交流,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坐车的规则,并且鼓励幼儿给自己鼓掌,从而让幼儿在自评中进一步感受到成长的乐趣。

教师也可以将评价渗透到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用积极的评价来不断促进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例如,在幼儿主动地将自己的游戏材料分享给同伴时,教师可用眼神或者微笑来表扬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幼儿主动表示要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时,用鼓掌来带给幼儿更多的信心等等。如此,可以让评价成为促进幼儿不断成长的重要支架,让幼儿收获更多美好的社会行为;教师也可以将幼儿的表现分享给家长,引导家长来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从而带给幼儿更多的良好体验。

四、结语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社会行为的形成,采取多元化的游戏教育手段,让幼儿形成开阔的生活观察意识,自然而然地获得尊重他人、团结合作、遵守规则等良好的社会行为。教师要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来开发游戏,并且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引起幼儿对良好行为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游戏家长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