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磊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其中一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能够对培养学生价值观、品格以及能力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必然要求作为出发点,深入分析现阶段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创设策略,旨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现状
(一)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的认知不够准确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其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虽然能够意识到问题情境所带来的教学价值,但整体上仍然表现出对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的认知度不够,表现在没有真正领悟到问题情境教学的内涵,单纯地将问题情境教学等同于课堂情境,没有将问题情境的教育价值全面展现出来。除此之外,在初中数学教师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时,部分教师都没能理解到通过情境展现和问题引导的实施要点,从而使得教学的质量不高,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体验感。
(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有待提升
针对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方式是将故事性较强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进行问题的设计,而对其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没有过多的探索和尝试,使得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较为单一。此外,教师对于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度不够,问题情境的来源主要是教材,对于自主的探索力度不够,使得问题情境创设的来源过于狭窄。
(三)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
在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而初中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忽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受限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仅仅是将现有的数学问题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不能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找出问题,并且,教师没有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进而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问题情境教学的现状,可以将其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度等方面,而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发展对问题情境教学产生的影响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对问题情境教学造成的影响。
(一)内部因素
1.教师专业发展对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影响。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而做出的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学习行为,其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對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对以往的教学习惯进行全面的转变,探索教学新形态。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对问题情境教学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2.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对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影响。
在核心素养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不仅涵盖了知识技能的层面,也包括了与数学相关的情感及价值观,问题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而学生数学素养的优劣也对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开展问题情境的教学时,问题情境的呈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直接表现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在学生具备基础数学素养的情况下,才能使问题情境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开展问题情境的教学时,要逐步深入,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对问题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而言,问题情境教学所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协作探索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但由于以往教学方式的束缚,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不良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使得教师在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让大部分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或协作来解决的问题,最终成为教师为学生解答疑惑的手段,使得实际的教学成效与理想存在极大的差距,教师只能通过主动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时,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思维陷入困境时,需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使他们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突破,打破思维的局限性。除此之外,教师对于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握,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特征,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积累,在这种环境下,让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强化他们的学习信念,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问题情境教学的开展。
(二)外部因素
1.社会发展对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需求极大,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协作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同时,也能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问题情境教学法所强调的是探究式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双重学习的方法,一方面,是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知数学的本质,又能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成为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共同探索的方向,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奋斗目标。
2.数学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影响。
数学学科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善,问题情境教学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了问题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高效落实,全面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渐实现了由传统、单一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也强调了学生通过协作方式完成学习的目标,将学生置于教育实施的主体地位,厘清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定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数学课程改革的整体性来看,最为明显的转变就在于教育理念由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到注重学生素养发展的转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数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情境教学方法,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更为鲜活的动力,同时,也让众多教师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危机感,只有对教学的方法实现全面的创新,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才能满足新时代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为立足点,按照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能够极大地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学的内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立足点,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学目标存在的差距,进而对问题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充满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乘方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一张纸,然后将纸进行对折,这时,为学生抛出问题:“我们将这张纸的厚度假设为1毫米,则将纸进行对折后,其厚度会有怎样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对纸张进行对折的实践过程,再回答问题。学生对这种简单的问题往往都能够做出快速的回答,教师就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次提问:“如果将纸张对折三次,那么纸张的厚度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还需要借助相应的计算公式,来对纸张的厚度进行计算。利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对问题情境进行多次设计,让学生掌握对折后纸张厚度的计算方式,进而引进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能够让学生直观接触到的实践过程,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验到无限次的乘以2这一乘方的计算过程,并能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中,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全面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形成一种全面的认知。
(二)借助生活情境,强化学生求知欲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极有可能是把掌握的数学知识用来处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尽管他们已经拥有极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利用数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难题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难题时,还是面临许多困难,教师需要向他们加以合理的指导。通过提供与他们日常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使他们更容易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知识,并对之加以分析,在问题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实质,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与研究水平。
例如,在“图形的全等”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方式,全面掌握圖形的特征。尽管这部分教学的难点不多,但也能够在实践中,让学生全面掌握需要的知识。一方面,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认识相同图形,如同等大小的课本、文具盒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更为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所熟悉的图形进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索,如怎么去判断图形是全等图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电子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出几幅不同的图形,并为学生分发与这些图形相对应的卡片,学生进行对比,能够了解到卡片是否为全等图形。当然,学生所拿到的卡片并不相同,通过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利用富含生活元素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对全等图形形成一种全面的认知,同时,通过学生自身对实践过程的总结,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并且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三)充分利用合作探究模式,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视为整体,明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按照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将学生进行分组,从而更加顺利地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时,要合理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针对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通过例题等方式进行提问,在提出问题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由简至难的原则。让学生在互相合作的前提下,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并将自身的思考结果分享给同小组的成员。只有在情境中实现对问题的探索与解答,才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例如,在“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的情境中完成问题的解答。首先,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完成对课前教学内容的预习,并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可能事件的设计,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设计的过程和理念,进而将设计的可能事件概率进行有效的推测,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在课前进行了预习,设计了相关可能事件并进行了推测,现在请同学们对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对本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呈现,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推演的过程中,对事件的概率进行再次探索,让学生回忆整个设计过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有效的探索,并对自身的成果进行演示,让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认知架构的建立,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但要重视数学教学经验,还需要重视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怎样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转换能力出发,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积极思考和不断分析问题来解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问题情境教学则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数学教学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注:本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数学素养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课题编号:ZJKTY2107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