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性问题情境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研究

2023-08-12 15:06周玲
家长·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真实性创设法治

周玲

2022年新修订并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构建课程的基础”,强调教师在课程构建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将生活素材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环节,推动学科教学贴近生活实际,以生活为教学服务,以教学反作用于生活。基于生活的真实性问题情境,不仅能发挥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还能以其真实性、生活化的特点,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难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效果,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素养,致力于“三位一体”教学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本文从“三位一体”教学、评价的角度入手,研究真实性问题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真实性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措施,以期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究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相关理论概述

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环节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促进师生身份转变,基于学生、教材和教师三个教学主题要素,强调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从知识教学的高度上升到教研练习的高度,定期复盘教学过程,不断探究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真实性问题情境概述

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强化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真实性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内核的教学情境,相较于一般教学情境,问题类情境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凸显出较高价值。真实性问题情境,则是基于具有现实载体的问题,而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该情境涉及的主体、事件均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二)“三位一体”概述

“三位一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系统化的育人模式,在本课题研究中,主要指教师、学生、教材三维角度的协调,是指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三者形成统一而构建的课堂。“三位一体”强调人才培养的途径要融合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个育人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教材和学生是落实“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三大关键要素。

教学是教师常态化工作,解决在课堂中遇到的困惑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的主要路径;分析教材和学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必要工作,也是各学科教师必须践行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困境中摆脱出来,并辅助其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就需要教师以实际问题为依据,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创设真实、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发现并解决问题,构建“问题、课题、课程”问题研究体系和教研体系,不断提升教师提出问题、构建教学体系的能力。

从教育教学的参与主体而言,“三位一体”还指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协同育人模式,三者从各自负责的角度入手,共同构建完整的育人模式,为学生学习和成长创建一个完整、良好的空间。

基于“三位一体”构建问题系统,要求教师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思考难度层层递增的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意识得到相应发展,并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

简而言之,“三位一体”涉及主体众多、层次鲜明,该问题创设模式的应用,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切入点,教师能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导入教学课堂,引发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和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則要实现“学生、教材、教师”三要素融合、“知识、能力、素养”三维度育人,不断提高问题设计和运用能力,将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科教学的全过程。

二、真实性问题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将以具体事件为载体的素材应用于问题设计和情境创设环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能在将生活素材与学科知识关联在一起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分析和研究道德与法治知识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和知识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将情境脉络引入课堂教学环境,以问题为核心创设教学情境,并挖掘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对学生思政学习、素养提升、社会生活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融入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基于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的教学要求,在问题设计环节,结合课时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如,近期发生的国家大事、身边事,将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社会实事引入课堂教学环节,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学科知识之间的相通性。在问题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能在生活中主动挖掘思政素材,并在课堂上协助教师丰富问题情境内涵。教师在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的开始阶段,布置任务“挖掘生活中的思政素材,将其与学科知识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将学科学习的目光放置于生活情境,挖掘生活实际情境的真实素材,树立生活化学习的意识。随着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普遍应用,学生逐渐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较强关联性,并能主动从生活中寻找与课时内容相关的素材,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并逐步将意识转化为行动。

(二)多维度问题设计,提高学生学、练能力

“三位一体”问题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项短期性工作。多层次性和长期性是问题设计和问题体系构建的主要特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三位一体”的要求下,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就要抓住层次性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学、练合一。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认识自己》一课为例,教师提出问题“你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同学眼中与自己眼中的自己有何不同?在社会生活中,你的家长、朋友是如何评价你的?你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倒影是如何的?同学们能尝试分别认识一下自己眼中和他人眼中完整的自己吗?”教师提出的问题先从“自己”出发,由己到人,逐步增加学生的思考难度,扩展思考范围。教师基于真实的“自己”,分层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发现班级内的大部分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较低。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向学生展示教师眼中的自己。教师在表述自己之前,让学生以匿名的形式,在纸上说出自己眼中“教师”这一形象。教师勇于表述自己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并将自己与他人眼中的自己结合起来,从他人眼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知真实的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能从多角度认知自己,对自己形成全面的认知,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为个人成长奠定认知基础。在教师多维度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具备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其思维也得到训练和发展。

(三)贴近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知识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主体学科,也是德育渗透的关键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蕴含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与学生在校和社会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的依据素材主要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植于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创设问题引导情境和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指导下生活。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一课为例,教师基于近期班级内发生的矛盾,如,关系很好的朋友突然不说话,提出问题“当你有快乐的事情,你最想与谁分享?你和你的朋友吵过架吗?为什么吵架?最后是如何和好的?”在“友谊”这一情境下,教师可打乱座位顺序,让好朋友们坐在一起,共同回忆存在的矛盾点和解决方法。大部分学生回答“当有快乐的事情发生,我会最先告诉我的好朋友。朋友与我的爱好相同,更能理解我快乐的点在哪。”但是对于“是否与朋友发生口角或矛盾”这一问题,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可结合自己处理友谊问题的例子或其他班级的例子,创设“朋友未经过‘我的允许,把我借给他的珍藏版漫画借给了其他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分析“我”与朋友的矛盾点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朋友存在的矛盾,认识到友谊对自身的重要性。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应用真实性问题情境的措施

“三位一体”教学研究最终指向问题的研究和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高质量教学,基于生活素材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学情和学习需求,关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把握单元教学主体和大概念,挖掘社会新闻素材,以小问题连接大问题,构建互相关联、灵活可调的课堂问题情境。

(一)提取单元大概念,设置多维度教学目标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化学习知识,各阶段学科教材通常将同一主題的教学内容编制在同一个单元内,教师可站在单元教学的整体上,从单元主题和大概念出发,构建综合化思政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单元导读部分,提取关键词,形成大概念。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社会》单元导读部分,教师提取关键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和关键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总结出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以“让学生在法治社会中健康成长”为“总目标”,以培育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修养为“核心素养内涵”,以初步认知法治内涵、理解法治重要性和进行法治教育为“学段目标”,从总目标、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三个模块,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并据此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多维度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仍旧以第四单元《走进法治社会》为例,教师在提取和总结单元大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并基于社会实际,设置相应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从法治的角度,思考社会生活中有违法治要求的具体问题。如,教师创设情境“班长与班级同学均想参加限定人数的辩论比赛。班长利用自己的职权,将自己的名字加入参赛名单中,另一位想参加辩论比赛的学生失去参加比赛的机会。班长的这一行为合理吗?”初中阶段,部分学生认为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地位相对较高,且拥有一定职权;部分学生认为班干部在日常生活和管理中,为班级做出了贡献,应该在参加比赛、获得荣誉等方面拥有特殊权力。鉴于这一情况,教师要引入法治社会“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强调在社会生活中“人人平等”的地位关系,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认知。如,教师列举“公民选举权”的例子,指出“参加选举的公民,无论地位高低、财富积累量多少,均有且仅有依次投票的机会。无论地位高低、职权大小,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地位和身份是平等的。”教师带领学生回归课堂问题情境,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班长利用职权参加辩论比赛”这一行为。学生根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指出“班长的行为是滥用职权的体现,是应该遭到抵制的”。一般而言,班长与想要参加辩论比赛的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辩论能力,经过班级全体学生投票,选出参加辩论比赛的学生。

道德与法治教师从班级实际和社会新闻入手,选取与单元教学大概念相契合、符合多维度教学目标的素材,提出真实性问题,以问题为内核,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挖掘新闻素材,对其进行教学化改编

教师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可以从新闻、影视作品和政策中找灵感,对多来源的素材进行原创改编,将其改编为适于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师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单元教学环节,教师截取电影《青春派》的片段,从影视作品中学生的在校生活、学习和情感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青春期产生正确的认知,正确认识自己在初中生活中存在的积极和消极情绪,了解自己对异性产生的莫名情感是正常现象;并引导学生正确调节和处理自己在青春期的不同情绪。再如,教师播放奥运会新一代运动员的比赛视频,让学生感受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风采,带领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运动员在赛场之外的努力与付出,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发挥同龄运动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将初中阶段的重心放置于学习和生活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疏导学生在青春期产生的不良情绪。

四、结语

问题和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较好的思考引导和教学引导,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思维发展。从学生、教材、教师三要素入手,以知识、能力和素养为育人的最终目的,构建“三位一体”问题体系,基于实际情境,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向“高通路”迁移,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将其迁移至生活情境中,学会在生活中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知识水平、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注:本文系张店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集体课题)2021年度一般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三位一体问题系统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YJ5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真实性创设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广告的真实性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