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方法

2023-08-12 15:06陈萍萍
家长·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优良传统德育理念

陈萍萍

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基本理念为“增强文化自信、坚持立德树人”,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育中,教师要展示出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功能,让学生在探索、应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情感觉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综合道德素质。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涉及的德育元素、理念、案例比较多,这些都值得教师、学生共同挖掘和学习,实现语文教学和德育理念的相互渗透、融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注重显隐结合、有机融合,引领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怀、端正学习态度,促使学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本文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方法展开全方位分析,希望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做出一份努力。

一、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

对于初中生而言,文言文是抽象、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对学习文言文知识存在排斥和抗拒的学习心理。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感知文言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人文精神,让学生从中传承精神、品质,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国家领导人表明“一定要汲取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与思想精华”。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文言文中的尚和合、崇正义、守诚信的价值观,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一)基于语文素养引领,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

初中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具备较强的典范性,拥有文质兼美的优点,很多文言文选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引导学生放眼未来,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形态,塑造积极、健康的品格。新课改关注培育学生语文素养,教师要基于语文素养引领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构建知识性、人文性相互统一的语文课堂。如在《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和“交友”相关的文言文片段、名言警句,还可以让学生关联实际生活,谈一谈“网络交友中的利与弊”,以此培育学生积极的交友观。又比如,在《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方式探究一些有关自强不息风骨、精神的诗词和成语,培育学生不屈不挠、勇于开拓、勤思苦学的精神。

(二)注重学习任务与人文主题的双线合一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教师要注重学习任务与人文主题的双线合一,让学生在德育目标的指示、引领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德育内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有助于学生传承、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如在《愚公移山》《〈孟子〉二章》《雁门太守行》《饮酒》《史记》《列子》等文本中,都蕴含了诗人的人生思考和感悟,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时,一定要带领学生领悟古人的胸襟和智慧,展示语文课程教学的人文价值。同时,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朗读、剖析文本内容的时候,实现人格的重塑,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等。如在《鱼我所欲也》教学时,教师可以着重讲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此之谓失其本心”句子,并且出示孟子提出的是非之心、恭敬之心、善恶之心、恻隐之心,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融入情感进行朗读、品析,培育学生积极、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素材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关于“德育内涵”的素材比较多,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表层含义,还需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和德育素材。同时,在教材中有关“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素材也比较多,这些都需要着重提示和挖掘,让学生在学习、朗诵文本知识同时,拥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营造新颖、有趣的语文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质量。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切勿“喊口号”,而是要学习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尽量少在口头上对学生提爱劳动、爱祖国,而是要在引导和训练中加力”。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关于“悠久历史文化、秀丽自然风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非常多,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这些元素、案例,引领学生受到德育思想的熏陶,把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埋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鲁迅曾经说过“吾广漠美丽最可爱之中国兮!”我国有辽阔的江河湖泊、森林草原、矿产资源,构建成了昂首挺立、充满魅力的中国,在语文课本中这些高光时刻也有所体现。在七年级统编版教材中,有关“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文本主要是古诗词、散文,在“人与自然”主题、板块中重点体现。如在《济南的冬天》文本中,以描写山水为主,老舍融入自己的情感,呈现济南冬天的温晴,采用拟人、比喻手法描述“小墨水画”“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的婴童”。文本中看似描述济南春天的美好,实则也展示了老舍回国之后的喜悦,展示了作者对祖国山水风光的喜爱、眷恋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感情,在感情加持下进行朗诵,用心体会那种爱国、爱祖国山河风光的心情,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情怀。又比如在《观沧海》诗歌中,主要是描绘曹操俯视渤海的情境,教师要让学生在磅礴气势中感知“建安风骨”风采以及曹操胸怀天下的气魄,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在初中统编版语文教材《黄河颂》之中,主要用颂歌的方式展示黄河的形象,具备较强的震撼力、冲击力,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气概、黄河的桀骜不驯,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怀。

三、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优良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中有关优良传统文化的素材比較多,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剖析、鉴赏这些优良传统文化素材,引领学生积极传承、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提到“一定要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与历史问题,学会从历史中去汲取智慧与营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弘扬优良传统文化,让学生去了解我国古代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质。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很多选文、篇目都和优良传统文化有较大的关联性,这些都需要教师、学生用心去剖析和挖掘,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知识视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活动效率、质量。

核心思想理念是一种优良传统文化,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关“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比较多,如在《陈太丘与友期行》文本中,主要是对“七岁小儿元方”故事展开描述,从中展示元方的知书达理、聪慧、懂事。在文本中友人让人不齿、失信于人,七岁的小孩都会瞧不上这种人,这就教育学生要成为一个诚信守信的人,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在生活中要恪守信用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论语十二章》中拥有很多“儒家经典”内容,能够向学生传递仁义礼智信的优良传统思想和品质,这些都值得初中生去弘扬和传承。教师可以开设如“天下国家”“有朋自远方来”等专题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理念、友善理念,从中感知传统文化魅力,懂得做事、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

中华传统美德是一种优良传统文化,值得学生深入探究和学习。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剖析中华传统美德,以此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比如,在《陋室铭》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重点赏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运用了类比、比喻的写作手法,作者借助陋室托物言志,表达了内心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品质,教师要引领学生追求一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人生境界、精神境界。《爱莲说》一文主要体现了一种高洁、典雅的君子气节,学生在朗诵、品析过程中,无形之中便可熏陶自己的情感,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

人文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赏析、剖析、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引领学生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比如,在《资治通鉴》中的经典篇目《孙权劝学》中,采用叙述的方式展示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的过程,让学生要善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事物,不仅要严于律己,还要带动其他人共同努力,这样才有助于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诫子书》有很多句子都蕴含着人文精神,如“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目的是教导学生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杂念,学会修身养性,在生活、学习中要踏实努力、专心致志、不急功近利,成就更加优秀的自己。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坚持德育渗透的守正创新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坚持德育守正创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提到“语文课程和德育有紧密关联性,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渗透德育理念”,教师要意识到语文教学和德育理念相互渗透的重要性,达到一种“认识到位、理念先行”的状态,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坚定信念、拥有信仰,将来成为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归纳德育内容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线索明晰、立意突出,本着人文性、工具性相互统一的原则,更为关注如何培育学生阅读能力、人文素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德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坚持“自然渗透、有机融入、综合规划”的原则,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语文教材是训练语文能力、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凭借”,教师要善于讓学生在真实语言情境中检验知识、应用知识,从中归纳文本中的情感价值观,实现语文教学的以文悟道、以文传道、文道统一,引领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语文教学和德育的融合。

(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创新德育渗透模式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德智融合”的教学原则,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的同时追求“教无定法”,引领学生用心钻研文本中的德育元素和内容,以此启迪学生的思想,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初中语文教育工作中,语文教师之间要多互动和交流,定期参与语文教育研讨会活动,从中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技巧、经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创新德育渗透形式、方法。

比如,在《黄河颂》教学时,教师不要直接让学生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生词,而是可以为学生播放《黄河颂》歌曲,让学生用心品析音乐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投入情感去朗诵,要读出节奏、重音,用心感知文本想要体现的“对黄河赞美之情”。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内文章补充、拓展课外知识,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黄河的成语、谚语、俗语、古诗名句,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

(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渗透、融入德育理念,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中的德育案例、元素,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使其从中获得深刻的认知、感悟,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

首先,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性,通过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比如,在《红岩》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红岩魂”朗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朗诵任务,有的学生负责选择作品,有的学生负责选择配乐,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崇尚英雄、敬畏历史的情感,实现围绕课内文章补充、延伸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德育情境的渲染下剖析文本中的德育元素和情感,从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实践体验。比如,在《木兰诗》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配乐,让学生投入情感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知不同故事情节的情绪变化,展示诗歌中的声韵美,展示木兰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努力地参与学习活动,端正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

五、结语

总而言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教育事业发展中,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教育任务,让学生在积累理论知识、学习经验的同时,在价值观、思想层面有所提升和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语文教育工作中,教师要让德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由“传授知识”转化为“道德教化”,让学生一边探究知识、一边挖掘德育元素,达到五育并举、德育先行的教育效果,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优良传统德育理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与执政经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