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玮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又是副班主任,我时常会头痛:这德育课究竟应该怎么上?虽然我也知道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可当面对的这一屋子的一年级的“豆芽菜”,怎么给他们“培土蹲苗”,确实是有点伤脑筋,直到那个下雨天……
深圳的夏天,就像一年级孩子的情绪,说翻脸就翻脸,这不又下雨了。可是,低年级的孩子却显得特别兴奋,因为下课可以撑着雨伞出去玩水,可高兴了。上课的铃声响了,几个女同学还撑着她们的花伞在雨中慢慢的散着步, 一群调皮的男生则把雨伞当成机关枪或者刀剑,一路比试还配着几声“嚯、吓”追着跑进教室。当最后几个学生依依不舍的放下雨伞回位坐下时, 我走上讲台,准备上新课。
好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了, 他们却一个个都懒洋洋的,提不起劲。就在这时我看到教室外有位男士不时在后门探头,像是一位学生家长。这位爸爸解释说,早上急着出门,没想到那男孩就随手拿了把带尖铁头的大长伞。这位爸爸很担心孩子们会在打闹中受伤, 专门拿了把折叠伞过来交换。多细心的一位爸爸,其实他的儿子并不是那种爱打闹的孩子,这位爸爸不仅想到了自己的孩子,还想到了别人的孩子,我不由自主在心里称赞这位爸爸。
那位爸爸走后, 我就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让孩子们说出雨伞的用处,让那些用雨伞打闹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明显比刚才上英语课的时候感兴趣多了。等他们说完,我灵机一动,何不顺着这伞,把它引到英语课堂中来。正好我们当天的新课就是在学习如何帮助别人的句型:“Can I help you?”“Yes, please.”,我就让他们想想怎样用上刚学的帮助别人的对话, 再加上一把伞当道具,表演出一个贴近生活场景故事来。接下来他们同座位讨论,练习句型,争相举手上来表演。第一组:小女孩假扮在雨中奔跑,男孩打开雨伞,送她一程,他俩很轻松就用上了那两句对话。第二组:一个男生拿大伞当拐杖,弯着腰,咳嗽几声,俨然一个老人家的样子,还挺像模像样的。这时小女孩走上去扶他,他们也很自然的用上了那对话。而小男孩的扮相也深深吸引着在座的孩子们,逗得下面的孩子们直笑。第三组就更有意思了,小男孩一上来就把雨伞扛到了肩上, 还在一头挂上了一个袋子,顿时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把雨伞当成了扁担了,真有意思。孩子们的想象力超乎我的意料。这时小女孩则问他是否要帮助。男孩知识本来就比较广,所以他说了句“No, thanks.”。这句话倒提醒了我,还可以向学生们补充更多的句型。于是,我顺势给孩子们拓展了课文以外的许多关于提供帮助的英语句型,同学们这次学得可带劲了,认真跟我读着,都一心想着早点学会,好上台表演。此时的课堂和开课时全班懒洋洋的状态相比,现在个个都生龙活虎了,兴致高涨,气氛异常活跃。下课前十分钟,我拿起了一把在表演对话时充当道具的伞再次问他们雨伞的作用时,同学们都意识到雨伞是不能用来追逐打闹的。这节课围绕着雨伞既让同学们学会了关于提供帮助的英语句型, 还顺便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德育在课堂中自然的发生。
经常说备课还要备学生,就在那个雨天后,我突然觉得德育课其实并没有那么高高在上, 也沒有那么正襟危坐,有时突发事件,一句话、一个场景,都是成为一个契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概念。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初心和根本任务。德是什么? 德就是生活,德就是身边、德就是平常,德就是坐立行走,言谈举止。想到这里,德育课似乎也没那么难了,在教学中融入德育,让德育渗透教学与生活。
不是还有一句这样的话么———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