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神奇,感受真谛

2023-08-12 08:43林新苗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神奇感受探究

林新苗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的学习,决非单一的知识承受,而是孩子的一个个“活动”。这种模拟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对于孩子而言是新鲜而又新奇的,它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探知领域,通过亲身的经历,体验科学、感受科学。着眼于此的科学课堂,要上得更实在、更有趣,就要充分挖掘科学“神奇”的魅力,引领学生走入神奇的科学世界,调动起充分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热烈地去探究、去感受科学的真谛。

关键词:神奇 探究 感受

往往有不少科学老师抱怨:科学课堂难管、难上。的确,如果用一般的课堂方式组织学生学科学,学生学起来会不起劲或越学越不想学,亦或是极易出现“乱堂”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 从科学新课标中我们就能找到良好的对策。

科学新课标指明:小学科学的学习,决非单一的知识承受,而是孩子的一个个“活动”。而这种模拟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对于孩子而言是新鲜而又新奇的,它引领孩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探知领域, 通过孩子亲身的经历、亲身的体验,从中感受科学。这样,科学的教学势必有其不同于其他科的特点,才能上得更轻松、更有效。科学老师也每每会感觉到,天生好奇的孩子们对科学都有先天的爱好,一旦这先天兴趣调动起来了,孩子们会有这样那样的问不完的问题。科学的内涵丰富而多彩,科学有太多神奇的东西了,天生好奇的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想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教学中就要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用科学的“神奇”来吸引学生,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科学世界,去探究、去感受科学,这样何愁科学课不是轻松而又活泼呢? 下面就如何在科学课中抓住科学的“神奇”,调动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科学课堂上得更实在、更有趣,谈谈点滴做法。

一、引发疑问,激励活动的兴趣

孩子天生是很好奇的,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科学探究同样由“疑”开始:联系孩子身边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孩子就会在好奇心和驱动下,迫切想知道个究竟,这就形成了科学探究的任务驱动。

把孩子的探究兴趣激发出来,孩子才能真正地动起来,才能积极地、并且持久而深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才能让孩子真正对科学有所体验、有所感受。

二、引导观察,体验科学的神奇

观察是科学探究学习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科学发现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以发现更多科学中细致而又新奇的东西,从而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科学教学中要引导进行“专注”的观察。

上课时, 我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根的实体,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来形容描述一下。再而组织开展堂上交流,让学生认真观察不同的根,比较讨论根的形态特点。点拨引导,认识主根和侧根,认识根的粗细、长短,用“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等激励学生的想象,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学中, 我还通过使用学生感到新鲜的科学观察器材,来组织调动学生参与观察的积极性。如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毛茸茸的根尖、根毛等部分;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的橫截面切片,以及观察植物的叶片等。我发现学生的热情很高, 还不断的爆发出各种研究性问题:“请问老师这根毛有什么用? ”“这叶子里有一个个颜色较深的圈圈,这是什么?”……这样的科学课,不仅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同时课中因为学生想跃跃欲试的心理驱使,他们都很好地控制好自己守纪律、守秩序,课堂既活泼而又有序,学生都越来越喜欢上科学课了。

三、自主操作,品味探究的愉悦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任,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和提高不仅在于课内“小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而更应该是开拓教学资源,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到广阔的空间去开展观察、活动和探究。

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生活中有利的新奇的因素,激励学生踊跃参与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科学。例如,《自己动手做酸奶》一课,老师如果因为觉得不能于课内操作,就把这节课上成只有课堂介绍、讲解课。这样,学生当然“不过瘾”,而且会让学生觉得科学课无趣味,造就厌倦科学的不良情绪。相反,如果让学生都来尝试做酸奶,他们则会兴致勃勃、摩拳擦掌。为了保持学生的新奇感受,我把这节课处理为两大部分。首先,激励动员:“你想喝酸奶吗? ”“想喝自己做的酸奶吗? ”。一听说自己做酸奶,学生就已有几分按耐不住了, 此时老师若想详细地讲解酸奶做法,课堂会难以调控并且也显得多余,因为学生的注意都“飞”起来了,都想着要试、要做了。于是我索性让学生自己自学,自主交流讨论做酸奶的方法。过了好一会,我再用幻灯简单地列出--《酸奶的做法》①买鲜牛奶一盒,可加热冷却至35℃-40℃。②买一盒酸牛奶做“种子”(只取一两匙)。③鲜牛奶倒入保温杯,加入适量的酸奶,搅匀盖盖。④几个小时后,酸奶做成。

第二步,学生回到家里,并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自己制作酸奶”。并让学生做好如下记录:①测量记录,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____:____。②记录由点至点,大约小时,酸奶制成了。这一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我戏称“都嘴馋呗! ”。而做好的实验记录等, 在下一节次科学课时用作汇报交流。

在汇报中,感觉是学生回味无穷,虽然个中不乏“做不成”或“味道有点怪”等的案例,但经老师的评点分析,皆有点恍然大悟之感,并说“还要再做! ”科学重在于探究,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去实践操作,必要时让学生进行一些大胆的、或许是错误的尝试,这样的结果会远胜于老师细心的、循规蹈矩讲解和指导。

因为学生收获的亲身的体验,收获了成功的果实,也收获了更多愉悦。毕竟,这一切都由学生的大胆亲历而来!

探究是科学学习活动的核心,“好奇” 是儿童的天性,老师创设各种诱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孩子们走进科学神奇的世界,大胆地尝试体验探究的乐趣, 让他们保持探索的强烈欲望和兴致,那么,学生又怎会不乐学、爱学呢? 让我们放开手脚来,让孩子尽情去活动、愉悦去探究,让孩子尽情地收获更多、感受更多吧。

猜你喜欢
神奇感受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罗斯福和凯恩斯的“神奇”结盟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