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芮,梁 超,林明慧,陈义坤,欧阳礼,郑克冰
(海口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海南 海口 570206)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的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导致的坐骨神经痛最为常见,可因弯腰等诱发,其发生与椎间盘在青春期后出现退行性改变有关,髓核脱水可使椎间盘骨质密度增大,弹性及张力下降,因此容易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挤压侧后方神经,从而导致坐骨神经病变,出现疼痛[1]。因手术治疗难度大、操作复杂,且术后多易反复,故临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西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牵引、理疗等,疗效多不理想[2]。中医将LDH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归为“腰腿痛”“痹症”等疾病范畴,认为本病的内因主要为肝肾亏虚等,外因多责于风、寒、湿、热等邪气,多为久病体虚等因素导致肝肾亏虚,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亏虚则精血虚少,而腰为肾之府,故肾虚则腰背部精血不足,无以荣养肌肉筋骨,不荣则痛;或因风寒湿热等邪气外袭,直中腰腿,阻碍气血、经络,不通则痛,发为腰痛[3]。腰痛的中医治疗可分为外治法和内治法,内治主要通过口服汤药等进行治疗,外治则主要有针刺、艾灸等方式[4]。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腰腿疼可取得较好的疗效[5]。刺络放血法和“通脊”电针法均属于针刺方法,前者可通过针刺局部脉络,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后者则可疏通经络、理气止痛,两者均可减轻LDH患者的腰痛,但两者联用的文献报道较少。故本研究主要探究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对LDH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遴选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至海口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气滞血瘀型LDH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针刺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17±5.34)岁;平均病程(9.42±2.07)d。电针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44.93±6.51)岁;平均病程(10.33±1.86)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本研究已获海口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LDH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诊断[6-7];中医诊断标准[8]:主症包括腰痛如刺、腿痛、足痛、腰部板硬;次症包括痛处拒按、夜间加剧、唇甲色暗、肌肤甲错、舌暗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满足主症2项及次症1项者可诊断为气滞血瘀型LDH坐骨神经痛。病例纳入标准:①满足气滞血瘀型LDH坐骨神经痛诊断者;②病程短于2周者;③年龄>18岁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腰椎存在骨折或脓肿等占位性病变者;②外伤等其他原因所致腰腿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其他部位或系统感染者;④精神障碍、表述困难者。
1.2 治疗方法
1.2.1 电针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方案,参考《针灸学》[9]中关于“腰痛”针灸治疗处方,选取肾俞、大肠俞、委中、环跳、承扶、阿是穴等穴位,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刺以上穴位,行捻转提插手法,以得气为宜,然后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波刺激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2周。
1.2.2 针刺组:患者俯卧位,局部消毒后,在病变节段及病变椎体上下节段旁开1寸处,左右对称,每次选取2~3个穴位,用一次性采血针在相应治疗部位快速疾刺10~15次,尽量捏起局部皮肤,以减轻患者疼痛。刺络后用3号玻璃罐在刺络部位拔罐,留罐6 min后取罐。然后进行“通脊”电针治疗,在病变椎体的上下节段旁开1寸处取穴,左右对称,采用0.35 mm×75 mm一次性针灸针平补平泻法捻转斜刺入皮下1.0~1.5寸,针刺时尽量透刺至椎板,刺中神经干,针感沿相应脊神经分布区域放射;具体针刺深度视患者的胖瘦和肌肉丰厚程度而定;并将同侧L3、L5针柄分别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疏密波,刺激参数选择调频波15/100 Hz,强度1~2 mA,持续30 min。每周治疗5 d,共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和中医症状积分[8]:将主症腰痛、腿痛、腰部板硬按轻重程度计为0~6分,次症唇甲色暗、肌肤甲错计为0~3分。按照尼莫地平法,以中医症状积分评估临床疗效,临床痊愈为疗效指数(n)≥95%;显效为n≥70%;有效为n≥30%;n<30%则为无效,其中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0]: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腰腿痛程度,总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③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11]: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以及日常活动情况评分,评估其腰痛程度,满分为29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日常活动更好,腰痛更轻。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Dysfunction Index Score,ODI)[12]:通过对患者9项症状、生活能力等情况进行评分,评估其功能障碍情况,分值为0~45分,45分说明患者存在严重功能障碍。⑤炎性因子:采集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⑥疼痛介质:采集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⑦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电针组的73.33%(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主症、次症积分下降(均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各项积分低于电针组(均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ODI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下降,JOA评分上升(均P<0.05),且针刺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高于电针组(均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OD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SP、5-HT水平下降(均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电针组(均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所有LDH坐骨神经痛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坐骨神经是指由腰4至骶2神经根组成的行走于腰、臀及下肢后外侧的神经束支,当神经损伤或受压时,可出现其循行部位疼痛,称为坐骨神经痛,临床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与机体炎症感染密切相关,其发病易伴发肌肉损伤;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又可分为根性和干性,前者多因LDH引起,后者由椎管外病变引起[13-14]。临床以LDH坐骨神经痛最为多见,其疼痛多自上而下行走,可至小腿及足外侧。对于早期LDH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可通过卧硬床等方式缓解,若疼痛剧烈可对症予解热镇痛药物等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但多易复发[15]。目前大量临床及研究发现,中医药对LDH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可通过针灸、中药等方式改善患者症状[16-17]。
中医理论根据LDH坐骨神经痛症状,将其归为“腰腿痛”“痹症”等疾病范畴,认为本病多因正气亏虚、腠理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入侵,引起腰腿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障碍,发为本病。本病与足太阳及足少阳经关系密切[18]。临床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风寒湿痹、肝肾亏虚等证型,其中气滞血瘀型较为多见,患者多素体亏虚,气血不足,或情志不舒,气机郁滞,阻碍血行,治疗当以行气活血为主[19]。刺络放血疗法是指通过针刺疼痛局部穴位或浅表静脉使之出血渗液的一种特殊针刺方法,主要通过调整机体气血阴阳、疏通经络,以达化瘀止痛、活血消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临床多种血瘀型疼痛[20]。“通脊”电针为电针刺激夹脊穴以沟通督脉、膀胱经,具有扶正气、畅气机、通络止痛之功效[21]。王冠超[22]采用刺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血瘀型急性LDH,可有效缓解腰腿疼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且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吕莹等[23]研究发现,电针可改善LDH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减轻患者多裂肌水肿及脂肪浸润。本研究发现,相比于单纯使用电针治疗的电针组,针刺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更高,中医症候各项积分更低,同时VAS、O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说明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可提高气滞血瘀型LDH坐骨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缓解症状,有助于减轻疼痛、恢复机体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更有利。分析原因:①刺络放血疗法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功效,同时“通脊”电针可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以助行血。②刺络放血可通过刺激皮肤局部神经末梢、血管壁感受器,调控微循环中血管收缩,具有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循环等作用[24]。③刺络放血有助于加速局部组织血液流动,加快血液更新,改善组织炎症,有利于消肿止痛[25]。④“通脊”电针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释放化学物质,缓解肌肉痉挛,解除或减轻神经卡压状态,有利于减轻炎症、控制疼痛[26]。⑤“通脊”电针通过穴位刺激可有效改善外周神经功能[27]。因此,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LDH坐骨神经痛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IL-6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合成,可作用于肝细胞、浆细胞等多个靶细胞,参与机体炎症、免疫过程;TNF-α作为肿瘤坏死因子,也可参与全身炎症反应;研究显示,LDH坐骨神经痛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28-29]。SP是一种存在于神经纤维内参与痛觉传递的神经肽,可通过促进谷氨酸等的释放介导疼痛反应;5-HT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与SP相同,均可介导机体疼痛反应,LDH坐骨神经痛患者发作时,其血清SP、5-HT水平均呈上调表达状态[30-31]。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SP、5-HT水平均低于电针组,说明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可抑制LDH坐骨神经痛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有利于减轻疼痛。分析可知,刺络放血可通过加速疼痛局部血流,降低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减轻疼痛,同时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同时“通脊”电针可刺激局部释放化学物质,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刺络放血联合“通脊”电针治疗LDH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能缓解患者疼痛、减轻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更有利于恢复受损组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