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制度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2023-08-11 13:57:55宋黎明
科教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过程管理

宋黎明

摘要 研究生导师制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制度。近十年研究生导师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但仍存在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之处。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制度需要围绕提高导师质量、完善指导过程管理进行改革,文章依此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生质量;导师质量;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8.027

研究生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制度。从导师职责角度界定,导师制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1]。从制度构成上讲,它是由导师职责规定、导师认定和资格管理、导生互选、导师指导运行、导师培训、导师评价和监督考核等一系列规定组成。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要“突出制度建设,形成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长效机制”[2]。伴随研究生的规模化发展,研究生导师队伍在迅速扩大。“导师队伍由2012年的29.8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55.7万人,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升。”[3]自2013年以来高校为加强导师队伍质量建设,改革导师选拔制度,取得了一些根本性突破。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现了导师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实质转变,打破了导师终身制,实行导师聘任制,建立了导师进入退出机制。但研究生导师制度中仍存在不利于导师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

1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制度建设现状评析

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同时,在选聘考核、导生互选、研究生指导、导师培训等方面仍存在制度建设短板。

1.1导师选聘和考核中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重视不够

高校普遍实行了导师招收研究生条件认定和招生资格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导师选拔。在导师条件认定办法上主要强调的是职称、学历、科研成果、参与研究生教学等,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比较笼统,缺乏详细规定。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导师指导投入不足、指导内容不专业、指导过程不规范的现象。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业困难、论文质量差、导学关系紧张、延期毕业人数异常等,这些情况对导师资格管理影响甚微。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重视不够,是教师申报积极而在成为导师后履职不力的一个因素。

1.2导生匹配机制和导师指导方式存在不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之处

导生匹配机制缺乏灵活性。硕士、博士研究生通常是在報考或入学初选定导师。一旦在后续阶段发现研究兴趣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不同、性格不合等,更换导师就比较困难。从导师方面来讲,同样存在对新研究生学习兴趣、个性特点缺乏了解的情况。在导生互选中,导师缺少对学生全面考查的环节。在更换导师方面,缺乏公开明确的更换机制。调节导生关系也存在一些制度盲区。

现行的导师指导方式无法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多方面需求。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单一导师制,部分导师指导人数多,指导比较随意,存在导师指导“缺位”“不到位”的情况。单一导师的指导也局限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1.3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

高校一般都制订了专门的导师选拔制度。仅少部分高校建立了导师评价考核制度,多数是以导师选拔制度代替。导师准入制度能够部分实现对导师工作结果的考核,但无法做到对导师培养过程的监管。主要注重导师科的研量化指标,对导师的评价考核相对片面。缺乏严格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和具体评价标准。师德师风方面,缺乏完善的师德师风自查和监督规定,存在对违规行为监督力度不足、监督处理渠道不够公开的情况。

1.4导师指导缺乏完善的支持系统

研究生培养是需要多方面、多部门协同的系统工程。高校通过开展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导师履职提供帮助。要求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人员等不同育人主体与导师一起协同育人。但目前仍存在导师培训效果不佳、信息化支持薄弱和协同育人运行不畅等情况。

1.4.1研究生导师培训效果不佳

近十年,导师培训工作受到了高校的广泛重视,初步建成了从国家、省市到高校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但普遍存在培训规划不系统、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单一等情况,导师参与度不高。同时,导师存在管理能力不强、心理知识缺乏、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了解不够。导师培训导师对指导能力提升的效果不及预期。

1.4.2信息化系统支持薄弱

信息化时代,高校均建有研究生管理系统,但主要是针对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开发,很少考虑到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信息系统需求。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缺少信息平台的交互反馈。

1.4.3协同育人运行不畅

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要求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4]导师发挥作用需要适时获得来自其他育人主体信息、专业知识、多方资源等支持。目前各育人主体分头工作,沟通联动机制缺乏,不能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效。

2研究生导师制度改革思路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生导师制度改革可以通过导师资质的动态管理,实现导师质量的提高。通过改进指导方式、加强指导过程管理,提高指导质量。通过导师评价考核推动导师岗位责任落实。

2.1立足导师的岗位属性,实行导师资格管理、指导过程管理和指导成效的全面动态管理

我国导师制度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导师选聘标准和选聘程序。在导师招收研究生资格条件认定上实现了定期认定,符合岗位要求才可认定为导师。一些高校采取了导师招收研究生资格条件认定与年度招生资格分离的管理方式。导师资格可以保持聘期内相对稳定,年度招生资格视教师工作绩效进行动态调整。需要加强指导过程的监测和管理,对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情况进行过程反馈、实行年度总结管理、聘期总结管理或按完整的一届研究生培养周期进行管理。由只看重指导成效管理转为重视指导过程和指导成效相结合的管理。建立包含资格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全面的研究生导师动态管理机制。既遵循了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的需要,也有利于合理竞争。

2.2坚持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目标,严格导师质量要求

高素质、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研究生导师制度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将导师立德树人能力置于基础地位,在师德师风、科研创新能力、指导质量上对导师严格要求。

2.2.1将师德师风作为导师上岗的前置条件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5]。师德师风、科学道德、规范指导是形成正常导生关系的基础。导师的学术态度是否端正、学术作风是否严谨,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科学道德信念、学术创新思维。必须把师德师风作为导师上岗的前置条件来考核。

2.2.2坚持高水平的导师科研创新能力要求

科研能力是导师专业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导师履行岗位职责的核心能力。在导师条件认定和资格管理中需要坚持将科研能力作为必备条件。只有这样,研究生学术专业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基本保障。

2.2.3堅持导师育人质量高要求

导师的岗位职责是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导师工作质量高低的集中体现。始终将育人成效放在导师工作要求的第一位。落实导师岗位责任制,细化培养质量条件要求。

2.3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落脚点,改革导生匹配机制、导师指导方式,完善导师工作支持体系

改革现有的导生匹配机制,为师生互选提供宽裕的时间,创造研究机会,促进师生沟通。让导生互选建立在充分了解、科学考查的基础上。

创新导师指导作用发挥的制度。根据研究生培养类型匹配不同的导师资源进行差异化培养。对指导过程进行质量管理。挖掘高校内部导师资源、引入校外指导资源,建立适应研究生培养需求的导师指导制度。

为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助力导师职业发展,引入导师终身学习理念,开展导师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导师行为规范、科学研究、指导经验、心理健康知识等。还应为导师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便捷的信息系统、促进各育人主体的协作。在导师工作保障上提供制度、管理、物质等支持。

2.4促进导师岗位职责落实到位,加强导师评价考核

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和标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针对不同主体、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6]。这为导师评价指明了方向。导师评价考核应强调学术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并重。注重对导师的科研课题、项目经费、学术成果、课程教学质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师德师风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考核。针对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导师,在导师评价考核上实行分类管理,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导师资质的动态管理,实现导师质量的提高。通过导师评价考核推动导师岗位责任落实。通过改进指导方式和指导过程管理,提高指导质量。

3研究生导师制度改革措施建议

从研究生培养需要出发,优化研究生导师制度。从提高导师质量和指导质量、规范指导过程方面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3.1明确导师选聘和管理的标准要求

确立科学的导师准入条件要求、管理要求和指导要求。全过程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明确师德师风考核的基本要求。在导师聘任上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际能力,重视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质量,在职称、学历、资历上放宽要求。扩大导师的选聘范围,纳入院外、校外行业专家。建立进退自愿、能进能出的导师准入管理办法。

在导师管理上,实行年度管理和聘期管理。通过年度考核,对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情况进行过程管理。通过聘期管理,系统评估导师的指导质量。在管理过程中,对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科研创新能力未达到要求、年龄临近退休不适合完整指导一届研究生等情况的导师实行退出机制。将导师资格和年度招生资格分开,年度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导师,下一年度不得招收新生。在指导要求上,对导师指导投入、指导工作规范、指导内容科学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明确的最低限度要求。对较长时间出国或生病无法落实指导要求,对延期毕业学生数异常、学生学术规范出现问题较多等培养质量不达标的导师,进行指导限制或要求整改。

3.2建立科学的导生匹配机制、优化导师指导模式

加强招生选拔、导生匹配、培养管理上的连贯性,促进导生关系良性发展、研究生培养高质量开展。

3.2.1保障导师在选拔优秀生源中的主导作用

制订考核录取标准、考核内容和考核制度时充分征询导师的意见。保障导师和导师组考核选拔考生的权利,确保其选拔到优秀生源。

3.2.2健全导生匹配机制

提供充分的导师信息。公开导师的教育背景、学术成果、指导理念、历年指导的研究生的修业年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分等级、就业去向等信息供新生参考。提供师生互相接触了解的机会。推迟研究生选择导师的时间。建立导师更换机制,解除研究生在变更导师方面的顾虑。

3.2.3制订明确的导师指导要求

对导师指导投入、指导最低频率、指导学生人数上限、指导工作规范、指导内容科学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明确要求。要求导师科学规划指导内容并将实施情况记载到指导手册中。要求导师通过定期会面、线上交流等途径指导并监督研究生科研进展。

3.2.4构建兼具专业性和开放性的多元导师指导制度

根据研究生培养需要,综合不同的研究生指导形式的长处,构建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重视导师组合作指导、团队学习。重视跨学科、跨组织的联合指导。在交叉学科、实践性强的学科,广泛吸纳院际、校际、产学研多部门的资源进行联合培养。这也是国际上研究生导师指导发展的一个趋势。研究生指导教师来源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由纯学术标准的行政主导制向以市场和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的学术准入制趋势转变。”[7]

在导生管理方面需要依据实际培养过程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在产学研结合紧密的学科需要按照学校管理和市场人才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工作要求和安全保障以及报酬做出合理规定。

3.3完善研究生导师工作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系统的导师工作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导师岗位职责落实到位。

3.3.1考核评价导师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

对导师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岗位职责考核的重点从导师学术水平考核转向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将履职规范尽责和履职成效作为核心,考核范围应包括导师职责所涉及的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方面。

3.3.2形成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导师评价机制

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研究生、同行专家、导师自身以及社会共同参与考评。从道德、科研、指导三个方面进行考评。确立具体的评价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导师评聘、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鉴定、引导、激励和教育功能。

3.3.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导师育人荣誉体系。奖励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强化榜样引领作用。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支持,激发导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

3.4构建科学的支持系统协助导师履职

着重从导师培训、信息化平台、其他育人主体的协同合作等方面改进工作,建立支持、合作、交流、共享的导师履职支持系统。

3.4.1构建多层次的导师培训体系,切实帮助导师提升指导能力

完善分类别、分层次、多级协同的导师培训体系。结合新聘导师岗前培训、在岗导师定期培训和日常学习培训,将所有在岗导师都纳入培训对象之中。综合专家讲授、材料学习、经验分享等方法,运用线上线下途径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在培训组织上,充分运用多方力量,利用教育部和省市的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建立学校的统一培训和院系特色培训。在培训管理上,兼顾导师的精力,科学设置教师培训、导师培训要求。

3.4.2建设便于导师开展工作的信息平台

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在研究生过程管理上交互、高效的优势,提供研究生信息、提醒培养过程要求、检查研究生作业规范与否、实现对研究生管理的便捷审批。对研究生培养进行过程反馈、结果反馈,形成对导师指导质量的系统反馈,实现导师规范指导研究生。

3.4.3构建各育人主体协同合作机制

各育人主体之间通过信息平台、交流研讨等形式,及时沟通研究生培养状况,共同协作,形成立体的育人体系。

国内外新形势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研究生导师制度是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落脚点,优化改革研究生导师制度,能为导师发挥立德树人作用、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词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24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EB/OL].(2018-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 327164.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培养创新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就[EB/OL].(2022-06-14). http://www.moe.gov.cn/fbh/live/ 2022/54521/sfcl/202206/t20220614_637227.html.

[4]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4). http://www.moe.gov.cn/ 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 1778/ 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7]陈恒.博士生指导教师制度的发展演变及新趋势[J].教育学术月刊,2013(7):50-53.

猜你喜欢
过程管理
基于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19:18:37
青岛市拓展行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如何做好建筑工程中质量控制
居业(2016年9期)2016-12-26 08:48:39
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软件导刊(2016年11期)2016-12-22 21:51:04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36:20
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与信息系统实现方法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8:39:57
关于党校干部培训中现场教学的几点思考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8:12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教学过程管理信息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