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曼,张利伟,易明芳
(安庆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
党和国家对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应运而生的“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理念的一项重大变革,它的实施对教育领域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对学生来说,“双减”政策的颁布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负担,还可以让学生有余力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某些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家长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其子女校外培训费用支出,减轻家庭的额外经济负担。对学校来说,它指明了未来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从个人前途来说,“3+1+2”模式的高考改革,物理被作为理科中的必选项,直接影响学生将来专业和工作的选择[2]。另外,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辅助学生通晓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原因及本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初中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从当前的教学工作效果来看,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只会徒增学生负担,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因此学校教育的提质增效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上进行实践探究,不断摸索出适合学生的高效授课及作业布置技巧,为学生营造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减少课外的学习压力,力所能及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3]。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主阵地,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让初中物理教育提质增效,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实践探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物理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多从生活的角度拓展延伸,这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能帮助学生建立“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4]。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自身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善于开发利用生活中的物理资源,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情景解决物理问题,学生借助生活的经验思考物理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帮助学生深刻记忆知识,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元认知支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踢足球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运动员踢足球时,脚离开了球之后球不会立马就停下,而是继续向前滚动。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样的物理知识呢?足球从运动到停下的过程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也能帮助学生用生活中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5]。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结构图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它能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地组织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初中生思考问题时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抽象逻辑思维,让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化,把所学过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可扩展的框架,让学生在需要时大脑能够快速检索所需的知识点及相应关系[6]。加上初中物理知识存在着一定的逻辑结构,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时,可以把知识点用思维导图串联起来,按照结构层层剖析,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点到面逐渐深入。
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首先在预习新课时,教师让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之后根据学生绘制导图的质量给予相应评价,这样做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知识构建能力。其次,在进行章节复习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快速直观浏览知识结构,方便学生记忆理解,有效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初中物理习题课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然而,以往的习题课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讲到底,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在“双减”政策下,学生课后做题的时间减少,为了让学生减负而不减质,在习题讲授时,教师应该侧重教授解题过程,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因此,教师在习题课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题,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容易走马观花,凭感觉解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做题之前完全熟悉题目,不能漏掉任何知识点。其次,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习题的讲解步骤,立足于整体学生的水平选择讲解侧重点,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关键点[7]。例如,在讲解电路串并联相关知识时(图1),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之前所学串并联的知识,接着问学生电流的走向,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自己的答案。学生经过思考以及与教师互动,提高对知识的记忆效率,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图1 判断以上电路的串并联方式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体现物理学科本身的特色。经实地调查,商丘市第一中学的22位物理教师多数因为怕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不上实验课,其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多数学生对一些物理知识点都是死记硬背,不仅知识点记得不牢固,动手能力也没得到提升。在“双减”政策下,教师更应该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将初中物理知识融会贯通。
图2 物理教师实验教学的频率
首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把握课堂,学生根据课本实验示例设计展示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8]。其次,教师还可以拓展实验教学主题,让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静摩擦力知识点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带装满水和装满沙子的塑料瓶,放在斜面观察瓶子滚动快慢。最后,在实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从小组成员那里获得更多的想法,也能使学生形成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为了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而进行的活动,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找到高效设计作业的模式,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得到实质性减轻。
经过研读物理教材和平时的物理作业,我们会发现,教得浅、考得深是初中物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巩固基础并灵活运用细化了的知识点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的问题。然而,实地调查发现,一部分初中教师会在布置作业时选用偏题怪题难题,虽然题量不大,但是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说文解字”上去了。这种固化的作业设计方式,极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做法不但不会发挥作业的用处,反而可能会加深学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机械化刷题模式,精选精练,让作业与课堂上所讲解的课本基础知识相联系,让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巩固知识的同时避免做偏题怪题[9]。例如,在设计“串并联电路”这一节作业时,教师应减少过于复杂的电路图,避免出现刁难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对后面欧姆定律章节的学习更有信心。减少疑难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学生的每一分付出都能事半功倍,而且能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解题的自信。
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存在差异,多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顾及这些差异,对所有学生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这会造成学困生面对难题望而却步,不知从何下手,优等生重复做基础题,增加他们的负担。在“双减”这个大背景下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设计多样化、多层次的作业,让学生学有所得,让物理教育提质增效[10]。
因此,教师可通过分层设计作业改善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分析学生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级,不同的层级作业难度应有所差异。对A层级的学生,适当降低作业量,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增大作业的难度,提高他们对难题的探索意识。对B层级的学生来说,尽量让作业难度适中,确保他们真正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让他们灵活运用知识。对C层级的学生,要多考查基础知识,减少习题的难度。另外,学生的层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适时调整。这样设计作业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在分科教学模式下,各个学科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若教师在教学和布置作业时不能做到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会在无形之中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六大素养,每一个素养不能单独存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是六大素养的集中体现[11]。经过初中物理习题研究发现,可以融入物理作业习题的科目几乎能涉及初中所有所学科目。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在保证符合事实基础和物理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学科作业渗透,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例如,语文与物理作业的融合可出题为:“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什么现象?地理与物理的融合可出题为: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光源是什么?体育与物理融合可出题为:为什么田径运动员一般都穿钉子鞋?历史与物理融合可出题为:历史上最先发现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家是谁?生物与物理融合可出题为:近视眼为什么要佩戴凹透镜?数学与物理融合可出题为:A、B两个电阻之比为1∶3,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其电压之比为多少?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对现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定位与诊断,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发展情况。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作业评价的主导者,多数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由于时间有限,往往会采用单一的评价模式。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分析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没能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理念也没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应优化作业的评价方式。首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由作业批改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模式,学生作为作业的主要负责人,可通过自己或者小组成员互相批改作业。其次,注重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作业的质量不仅要根据对与错来判定,还应加入交作业的及时性、书面工整程度以及作业习题答案的创新性等进行评判。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作业习题不同的类型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探究型作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解题过程,对于开放型的作业教师应侧重评价学生解题的新颖性和独特性[12]。
“双减”政策的出台,目的是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学生的成长减负而不减质,从而减少家长的教育培训支出,提升国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增添国民的幸福感。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学习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应在积极响应国家决策的同时,不断探索初中物理教育的提质增效方案。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坚持和加深理解“双减”意见的新要求、新举措。在准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研究物理教材,把握各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做到新课标心中有数,教材烂熟于心。教师除了要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上下功夫,从生活经验、思维导图、习题教学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收获,还要在作业设计上想办法,注重减少疑难作业、分层设计作业、学科作业渗透,优化作业评价方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作业,有效为学生减压减负,让学生减少焦虑,健康成长。只有这样,“双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